•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柔和淡雅明代成化御窯瓷器概述

      2016-12-20 02:30:55呂成龍
      紫禁城 2016年11期
      關(guān)鍵詞:斗彩御窯釉瓷

      呂成龍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陶瓷研究所所長

      柔和淡雅明代成化御窯瓷器概述

      呂成龍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陶瓷研究所所長

      穩(wěn)定繁榮的明成化時期

      處于十五世紀(jì)下半葉的成化朝(一四六五年~一四八七年)雖然只歷時二十三年,但在整個明代御窯發(fā)展史上卻非常重要,其重要性僅次于明初永樂、宣德時期。

      成化皇帝名朱見深(一四四七年~一四八七年),廟號憲宗,系明英宗朱祁鎮(zhèn)(一四二七年~一四六四年)長子,朱明皇族的第六代,年號成化,是明代第八位皇帝。他生于正統(tǒng)十二年(一四四七年)十一月二日,母親周貴妃,時值明朝開國近八十周年,卒于成化二十三年(一四八七年),享年四十一歲。正統(tǒng)十四年(一四四九年)八月被立為太子,景泰三年(一四五二年)五月被廢,改封為沂王。天順元年(一四五七年)復(fù)被立為太子,天順八年(一四六四年)正月即皇帝位,翌年改元成化,在位二十三年。期間雖出現(xiàn)宦官汪直擅權(quán)的局面,但總體來說,明代江山還算基本穩(wěn)定。

      關(guān)于明憲宗,坊間知之不多,有所知者可能多局限于他曾設(shè)立的特務(wù)機構(gòu)—西廠和他獨寵年長其十九歲的萬貴妃。明憲宗寵幸萬貴妃達到癡迷程度,主要因為這位萬貴妃是他當(dāng)太子、沂王時的侍女,曾與其同生活、共患難過。

      自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起,成化皇帝即怠于朝政,七年間只上過一次朝,開明代君王不與大臣面議朝政之先河。以汪直為首的宦官趁機把持朝政,結(jié)黨營私、徇私舞弊、胡作非為,形成所謂「天下之人但知有西廠而不知有朝廷,但知畏汪直而不知畏陛下」的局面。

      即便如此,從朱見深即皇帝位后所頒詔書看,即位之初,他還頗有整頓朝綱之志,想干一番事業(yè)。詔書內(nèi)容包括寬刑政策、蠲免錢糧、簡省采造、嚴(yán)禁科斂、選拔人才和提高科道官員的監(jiān)察權(quán)等。

      從實際情況看,朱見深即位之初還是干了幾件轟動朝野的大事。

      其一,任用閣臣李賢等輔政、懲治先朝奸佞之臣門達等。重新啟用岳正、張鵬、楊宣等在前朝受迫害而被罷免的賢能官員。

      其二,為主持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功臣于謙等人所蒙受的不白之冤平反昭雪。正統(tǒng)十四年(一四四九年),朱祁鎮(zhèn)在太監(jiān)王振等人的百般慫恿下,率大軍親征蒙古瓦剌部,在河北懷來土木堡大敗被擄走,史稱「土木堡之變」。其弟朱祁鈺奉皇太后懿旨即皇帝位,改元「景泰」。蒙古瓦剌兵大舉南侵,景泰帝提拔于謙任兵部尚書,取得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一年后(景泰元年),朱祁鎮(zhèn)被放回,幽

      禁南宮。七年后石亨等人發(fā)動「奪門之變」,朱祁鎮(zhèn)重新當(dāng)上皇帝,改元天順,聽信讒言將于謙處死。朱見深即皇帝位剛剛一年,即在大臣的建議下,為于謙平反昭雪。

      其三,釋放宮人。宣德至天順年間,皇室曾從民間選取大量宮女,很多宮女是被逼無奈而走進皇宮的,她們到了徐娘半老時往往被趕出宮,成為孤苦伶仃之人,晚年生活很凄慘。成化皇帝在李賢等人的建議下,將那些不愿在宮內(nèi)當(dāng)差的宮女陸續(xù)釋放。

      除前述三點之外,成化皇帝還「篤于任人」。商輅、彭時、姚夔、李秉、年富、王復(fù)、王竑、馬文升、項忠、李東陽、謝遷、丘浚等均為當(dāng)時脫穎而出的名臣,這些名臣有的還在后來弘治、正德朝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宮廷藝術(shù)方面,朱見深擅長書畫,對明代宮廷書畫藝術(shù)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當(dāng)時宮中匯聚了一批技藝高超的書畫家,如林良、俞鵬、林時詹、許伯明等。尤其是林良,其水墨寫意花鳥畫法在當(dāng)時自成一體,頗具影響。

      朱見深自幼習(xí)字,并受名師指教,即皇帝位后,常將所書詩賦賜予大臣。從留存至今的書法看,朱見深一生書風(fēng)

      變化不大,主要受明初臺閣體書法代表人物沈度書風(fēng)之影響,給人以工整端莊、滋媚清勁之美感。

      明 朱見深 一團和氣圖軸紙本設(shè)色縱四八·七厘米 橫三六厘米故宮博物院藏畫上部題有《御制一團和氣圖贊》,內(nèi)述朱見深創(chuàng)作此畫的緣由

      在繪畫藝術(shù)方面,明憲宗朱見深所取得的成就僅次于其祖父明宣宗朱瞻基。朱見深在繪畫題材方面涉獵較多,諸如人物、花鳥、走獸等無所不能。其中以人物畫為主,在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最大,尤受人稱道。由故宮博物院收藏其所作《一團和氣圖》軸、《歲朝佳兆圖》軸和臺北故宮收藏其所作《達摩圖》軸等,可窺其人物畫高超水平之一斑。

      由于成化皇帝愛好書法、擅長丹青,又有較高的藝術(shù)修養(yǎng),致使成化朝在御用瓷器燒造方面亦不免受到文人氣息的熏陶,清新脫俗,取得非凡成就。

      成化御窯瓷器燒造的文獻記載

      明 朱見深 歲朝佳兆圖軸紙本設(shè)色縱五九·七厘米 橫三五·五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文獻中所見成化御窯瓷器燒造方面

      的記載,主要見于《明史》、《明憲宗實錄》和晚明、明末清初一些文人的筆記。如:

      《明史》載:「成化間,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鎮(zhèn),燒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費不貲?!梗ā睹魇贰肪戆硕ぶ镜谖迨恕な池浟?/p>

      《明憲宗實錄》載:「戶科都給事中張海等以災(zāi)異上言五事。一,南北直隸河南、山東、陜西、江西、湖廣、四川、福建等處水旱頻仍,軍民饑饉……江西之地,被災(zāi)尤甚,所造瓷器宜暫停止……上批答曰:災(zāi)重地方追征糧草、顏料,并停俸。官吏所司即為查照斟酌奏聞。燒造瓷器將完,不必停止……」(《明憲宗實錄》卷一九五·成化十五年十月「戊子」條)

      另有記載:「南京吏部尚書陳俊合諸大臣應(yīng)詔言二十一事……江西浮梁縣景德鎮(zhèn)有內(nèi)官監(jiān)造瓷器,其買料供給夫役之費,歲用銀數(shù)千余兩,俱出饒州、廣信、撫州之民,計其所費已敵銀器之價,宜暫停三、五年,以蘇民困……上批答曰:……瓷器俟燒完停止,其余俱如議行之。陳俊等不允退休,其令悉心供職。南京工科給事中丘璐等應(yīng)詔言十二事……浮梁燒造瓷器,民困已極,宜暫停免。援令饒州等三府量出財力自造進京。上批答曰:所條時事多已行矣,置之下其章于所司?!梗ā睹鲬椬趯嶄洝肪矶こ苫荒耆隆讣撼蟆箺l)

      由前述可知,成化十五年(一四七九年)和二十一年(一四八五年),有關(guān)官吏曾分別因災(zāi)異嚴(yán)重和耗費巨大而建議皇上下令停止或暫停瓷器燒造,以蘇民困。但成化皇帝均未立即下令停止,而是采用拖延戰(zhàn)術(shù)予以搪塞。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成化皇帝對瓷器燒造的濃厚興趣和成化御窯燒造瓷器的數(shù)量應(yīng)相當(dāng)可觀。

      從文獻記載看,成化時期飾有龍鳳紋的御窯瓷器僅限于宮廷使用,禁止他人使用和私藏。成化十三年,一位叫方賢的官員因私藏龍鳳紋瓷器,事發(fā)而被貶官流放到遼東充軍守邊。《明憲宗實錄》載:「……掌太醫(yī)院事左通政方賢謫戍遼東。先是西廠未罷時,太監(jiān)汪直惡賢,遣人就其家搜檢得片腦、沉香等藥,并以為盜之官庫者,且家藏御墨并龍鳳瓷器,俱屬違法,故得罪。御醫(yī)史斌以附賢,亦發(fā)為民。」(《明憲宗實錄》卷一六六·成化十三年五月「辛巳」條)由此可知,成化朝飾有龍鳳紋御窯瓷器之尊貴和使用規(guī)定之嚴(yán)格。

      成化御窯瓷器的主要品種

      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成化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燒造的瓷器不但數(shù)量大、品種多,而且與此前明代各朝御窯瓷器相比,其藝術(shù)風(fēng)格也有很大轉(zhuǎn)變,素以造型俊秀、胎釉精細(xì)、裝飾文雅而著稱于世。

      成化御窯所產(chǎn)瓷器見有白地青花、孔雀綠釉青花、黃地青花、青花加礬紅彩、釉里紅、青花釉里紅、五彩、斗彩、白釉、鮮紅釉、鮮紅釉拔白、祭藍(lán)釉、祭藍(lán)地白花、仿哥釉、醬釉、孔雀綠釉、澆黃釉、瓜皮綠釉、白釉醬彩、白地綠彩、白地礬紅彩、白地黃彩、黃地紫彩、黃地礬紅彩、黃地綠彩、礬紅地綠彩、灑藍(lán)地孔雀綠釉、素三彩、琺花等至少二十九個品種。其中以青花瓷器和斗彩瓷器最為世人所稱道。

      科學(xué)測試表明,成化御窯青花瓷釉中氧化鐵(Fe2O3)、氧化鈣(CaO)含量不僅比元代至明宣德青花瓷器低,而

      且比后來嘉靖青花瓷器亦低,致使胎質(zhì)更顯潔白細(xì)膩。其釉色大致可分為白中微閃灰青和白里微閃牙黃兩類,白度都比宣德御窯青花瓷器高,特別是光澤度,比宣德御窯青花瓷器柔潤溫和,玉質(zhì)感極強。因此,成化御窯瓷器質(zhì)量堪稱明代御窯瓷器之冠。

      清新優(yōu)雅的青花、釉里紅瓷器

      青花瓷器和釉里紅瓷器的制作工藝和燒成工藝基本相同,只是著色金屬氧化物有別。由于二者均屬高溫釉下彩瓷器,且彩在釉下不易磨損、彩料不含鉛毒,藍(lán)色和紅色花紋清新優(yōu)雅,因此,自古以來這兩個品種即深受人們喜愛。

      纖柔淡雅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系指以氧化鈷(CoO)為著色劑的彩料在已成型的坯體上進行裝飾、施透明釉后入窯經(jīng)高溫焙燒而成的釉下彩瓷器。景德鎮(zhèn)自元代開始燒造青花瓷器,明、清時期直至今日,青花瓷器作為最著名的瓷器品種一直都在燒造,從未間斷。因此,青花瓷器堪稱景德鎮(zhèn)瓷器中的主流產(chǎn)品。

      青花瓷器堪稱成化御窯瓷器中的大宗產(chǎn)品,造型以小巧的杯、碟、碗、盤、高足杯等較為多見,大件器物較少見。從文獻記載來看,典型成化御窯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是產(chǎn)于今江西省樂平縣的「平等青」(亦稱「陂塘青」)。由于這種青料中氧化鐵含量較低、氧化錳(MnO2)含量較高,致使圖案紋飾中基本不再出現(xiàn)如明初永樂、宣德御窯典型青花瓷器紋飾中那樣因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料(高鐵低錳)而呈現(xiàn)出的氧化鐵結(jié)晶斑,而是呈現(xiàn)柔和、淡雅、清爽的藍(lán)色,形成此朝青花瓷器的典型風(fēng)格。

      成化御窯青花瓷器的繪畫工藝多采用勾勒渲染法。線條不暈不散,宛如婉轉(zhuǎn)游動的絲線,纖巧爽利。線條內(nèi)染以淡淡的青料,整個圖案給人以纖柔淡雅的美感。

      除白地青花瓷以外,成化御窯還繼續(xù)燒造初創(chuàng)于宣德御窯的孔雀綠釉青花、黃地青花和青花加礬紅彩瓷器。這三個品種均需要兩次燒成。

      明代景德鎮(zhèn)窯青花瓷器繪畫所用青料均以天然鈷土礦石加工而成,但由于礦石的來源不同和加工方式不同,致使各個時期青花瓷器在圖案顏色方面呈現(xiàn)不同的風(fēng)貌。如典型明代永樂、宣德青花瓷器使用的是進口「蘇麻離青」(亦稱「蘇泥渤青」)料,典型成化、弘治青花瓷器使用的是產(chǎn)于江西省樂平縣的「平等青」,典型嘉靖、隆慶、萬歷青花瓷器使用的是產(chǎn)于江西省上高縣的

      「石子青」(亦稱「石青」)與從國外進口的「回青」的混合料。由此形成典型永樂、宣德青花之濃麗凝重;典型成化、弘治青花之明凈素雅;典型嘉靖、隆慶、萬歷青花之濃重艷麗。雖風(fēng)格迥異,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紋碗高七·六厘米 口徑一五·八厘米 底徑五·三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線繪與「寶燒」釉里紅瓷器 釉里紅瓷器屬于經(jīng)以氧化銅(CuO)為著色劑的彩料或釉料加以裝飾,經(jīng)高溫還原氣氛焙燒而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氧化銅對燒成時窯內(nèi)溫度和氣氛的要求極為嚴(yán)格,致使釉里紅瓷器的燒成難度非常大,稍有不慎,銅紅彩(釉)就會發(fā)黑甚至揮發(fā),廢品率特別高,燒造一件成功的作品實屬不易。明代釉里紅瓷器以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產(chǎn)量最大,質(zhì)量最好,亦最受世人稱道。宣德以后因燒成難度大、技術(shù)逐漸失傳,釉里紅瓷器遂鮮有燒造。

      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成化御窯釉里紅瓷器主要延續(xù)宣德時期的裝飾技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以銅紅彩描繪圖案紋飾的所謂「線繪釉里紅」;二是鮮紅釉的局部使用,被稱為「寶燒」。所見成化御窯線繪釉里紅瓷器有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遺址出土的云龍紋碗、盤等;鮮紅釉局部使用的釉里紅瓷器見有瑞典斯德哥爾摩東方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各收藏的一件釉里紅三魚紋碗,景德鎮(zhèn)明代成化御器廠遺址也出土了當(dāng)時落選被打碎的這種碗的殘片。

      特色鮮明的五彩、斗彩瓷器

      多彩多姿的五彩瓷器 「五彩」中的「五」不是一個限定數(shù)字,而是「多」的意思。凡是包括三種或三種以上色彩且原則上含有礬紅彩的彩瓷均可稱作五彩瓷器。

      中國傳統(tǒng)五彩瓷器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在燒成后的素白瓷上以紅、綠、黃、紫、黑等彩描繪圖案紋飾,然后入彩爐焙燒而成,被稱作「純釉上五彩」;另一類則是在已成型的坯體上以青花料描繪圖案局部,為釉上彩圖案布局定位,施透明釉經(jīng)高溫?zé)珊螅僭谟陨弦怨淳€填彩或「沒骨」畫法描繪圖案其他部分,湊成整個圖案,然后再入彩爐焙燒而成,被稱作「青花五彩」。

      應(yīng)引起注意的是,明代文獻將今人所稱的五彩和斗彩統(tǒng)稱作「五彩」。

      成化御窯五彩瓷器產(chǎn)量較低,傳世不多,可分為純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類。純釉上五彩瓷器見有傳世五彩纏枝花紋扁罐、獅球圖玉壺春瓶、鴛鴦魚蓮圖盤、高士騎馬圖碗等。青花五彩瓷器典型器見有傳世和出土的五彩滿池嬌圖藏文盤。

      明成化 寶燒魚紋碗瑞典斯德哥爾摩東方博物館藏

      聲名遠(yuǎn)揚的斗彩瓷器 「斗彩」是一種

      釉下青花和釉上諸彩相結(jié)合、具有特殊藝術(shù)效果的瓷器裝飾工藝?!付贰棺帜恕付窋n」之「斗」,意為「拼湊」、「湊合」。其做法是:先在已成型的坯體上以青花料雙鉤圖案輪廓線,或在此基礎(chǔ)上以青花料描繪圖案局部,施透明釉經(jīng)高溫?zé)珊笤僭谟陨弦蕴钔浚ɑ蛟诖嘶A(chǔ)上根據(jù)所繪物像的不同,輔以染、覆、點彩等技法),按需施以紅、黃、綠、紫等各色彩料,完成圖案全樣。復(fù)入彩爐經(jīng)低溫焙燒,從而產(chǎn)生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競相斗妍的藝術(shù)效果。

      成化御窯斗彩瓷器產(chǎn)量較大,而且聲譽極重。其胎體輕薄、胎質(zhì)潔白細(xì)膩,釉色青白或乳白,釉質(zhì)溫潤如凝脂。彩料純正,畫技高超,彩色潤而不躁、柔和悅目。制作工藝精湛,器物表里處理精致如一??傮w風(fēng)格輕盈秀麗、恬淡雅致、精巧可人,盡顯柔美,其玩賞性大于實用性,摩挲把玩,讓人愛不釋手。

      明成化 五彩花卉紋罐高一〇·九厘米 口徑一〇·一厘米 底徑一三·一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明成化 五彩滿池嬌圖紋盤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斗彩和青花五彩瓷器的區(qū)別 斗彩和青花五彩瓷器雖都屬于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相結(jié)合進行裝飾的彩瓷,但繪畫工藝不同。在斗彩瓷器上,釉下青花起主導(dǎo)

      或骨架作用,青花已構(gòu)成整個圖案的框架,或者說是白描樣稿,斗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者)是一件圖案完整的淡描青花器;而在青花五彩瓷器上,釉下青花只是被作為一種顏色使用,同時為釉上繪畫定好位置,青花五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者)是一件圖案不完整的青花器。

      雜釉彩、素三彩與琺花瓷器

      雜釉彩、素三彩、琺花瓷器系指不能歸于青花、釉里紅、五彩、斗彩、顏色釉瓷器等大類的高、低溫釉、彩瓷器。這些瓷器均需要兩次或多次入窯焙燒而成,即先燒高溫釉、彩,再燒低溫釉、彩。

      延續(xù)與創(chuàng)新并舉的雜釉彩瓷器 主要指兩色釉、彩瓷器,其中絕大多數(shù)品種在明初洪武、永樂、宣德時期已有燒造,成化時期得以延續(xù),如白地醬彩、白地綠彩、白地礬紅彩、白地黃彩、黃地紫彩、黃地礬紅彩、黃地綠彩瓷等。成化時期還見有礬紅地綠彩、灑藍(lán)地孔雀綠釉瓷等,這兩種均屬于成化御窯首創(chuàng)。

      恬淡的素三彩瓷器 素三彩瓷器原則上系指含有三種或三種以上低溫釉彩但不含或含有極少量紅彩的瓷器。由于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紅色代表喜慶,屬于葷色,其他色彩屬于素色,因此,不含或基本不含紅色的彩瓷被稱作「素三彩」。這里的「三」是「多」的意思,并非指只有三種顏色。

      明成化 斗彩葡萄紋杯(一對)每件高四·八厘米 口徑五·五厘米 底徑二·五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明成化 礬紅地綠彩纏枝靈芝紋雙耳三足爐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遺址出土

      明成化 灑藍(lán)地孔雀綠釉錐拱龍紋盤臺灣「清玩雅集」藏

      素三彩瓷器系受唐代以來低溫鉛

      釉陶器的影響、從不含或基本不含紅彩的雜釉彩瓷器發(fā)展而來。其創(chuàng)燒于明代成化時期,此后,經(jīng)歷了明代正德時期、明代嘉靖萬歷時期、清代康熙時期三個重要發(fā)展階段。

      顏色豐富的琺花瓷器 琺花又稱「琺華」、「法花」、「法華」等,系創(chuàng)燒于元代山西南部和東南部地區(qū)的一種中溫釉窯器,盛行于明代,清代逐漸衰退。其釉色以黃、綠、藍(lán)、紫為主。北方地區(qū)所燒造琺花器的胎均為陶質(zhì),明代中期景德鎮(zhèn)用瓷胎仿制成功。

      琺花釉系從我國傳統(tǒng)低溫鉛釉發(fā)展而來,二者的化學(xué)組成基本一致,只是主要助熔劑不同。鉛釉以黃丹(氧化鉛粉)作主要熔劑,而琺花釉則以牙硝(或稱火硝,即硝酸鉀)作主要熔劑。前者屬于PbO-SiO2二元系統(tǒng),后者則屬于K2OPbO-SiO2三元系統(tǒng)。二者雖都以鐵、銅、錳、鈷等金屬的氧化物做著色劑,但琺花釉的顏色種類比低溫鉛釉更豐富,琺花釉中的碧藍(lán)、金黃、孔雀綠等色,在低溫鉛釉中未曾見有。

      琺花器需采用兩次燒成工藝,即先以一千兩百攝氏度左右高溫素?zé)?,然后再施釉入窯經(jīng)中溫釉燒,溫度在一千至一千一百攝氏度左右。

      「立粉」(或稱「瀝粉」),是琺花器最具特色的裝飾工藝。其做法是將精細(xì)的泥漿裝入帶有細(xì)管的袋子,然后擠壓泥袋,使泥漿從細(xì)管中緩緩涌出,在器物胎面上勾勒出凸起的圖案輪廓,晾干后入窯素?zé)?,出窯冷卻后按需求填入各色釉料,再入窯焙燒而成。

      明成化 素三彩鴨式香薰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遺址出土

      少而精的顏色釉瓷器

      成化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造的顏色釉瓷器基本延續(xù)明初永樂宣德時期的品種,按燒成溫度大致可分為高溫、中溫和低溫三種。由于成化時期盛行斗彩瓷器,加之顏色釉瓷器相對于青花

      和斗彩瓷器的燒成難度較大,致使成化御窯顏色釉瓷器產(chǎn)量不大。從傳世和出土情況看,成化御窯高溫顏色釉瓷器見有白釉、鮮紅釉、祭藍(lán)釉、青釉、仿哥釉、醬釉瓷等。中溫顏色釉瓷只有孔雀綠釉瓷一種。低溫顏色釉瓷則有澆黃釉、瓜皮綠釉瓷等。景德鎮(zhèn)珠山成化御窯廠遺址已出土大量仿哥釉瓷器殘片,說明當(dāng)時很盛行這一品種,但燒成時廢品率很高。

      平凈油光的白釉瓷器 白釉屬于釉中氧化鐵含量極低的高溫透明釉,看起來發(fā)白,實際上是白色胎體的顏色。明代白釉瓷器始燒于洪武朝,以后各朝多有燒造。后人對永樂、宣德時期白釉瓷的評價最高,其釉色潔白恬靜,被稱作「甜白」。以后各朝白釉瓷器亦各有特點,如成化白釉「平凈油光」、弘治白釉「肥腴細(xì)潤」、嘉靖白釉「純凈無雜」、萬歷白釉「透亮明快」等,基本符合實際情況。

      按照明代祭祀制度,白釉瓷器可用于月壇祭祀。

      明成化 仿哥釉花盆、花盆托景德鎮(zhèn)市御窯廠遺址出土

      明成化 仿哥釉八方高足杯及款識高九·五厘米 口徑八·二厘米 底徑三·七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罕見的鮮紅釉瓷器 鮮紅釉瓷器指明代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造的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的高溫紅釉瓷器。亦稱「祭紅」、「寶

      石紅」等。明代高溫銅紅釉瓷器是對元代的繼承和發(fā)展,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自洪武至嘉靖,其燒造基本上未曾間斷,但以永樂、宣德時期的制品最為多見,受到的評價亦最高。

      成書于萬歷十七年(一五八九年)王世懋所撰《窺天外乘》載:「永樂、宣德間內(nèi)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骔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貴?!褂纱丝芍?,明代高溫銅紅釉被稱作「鮮紅」。

      高溫銅紅釉瓷器系在生坯上掛釉后,入窯經(jīng)一千兩百五十至一千兩百八十?dāng)z氏度高溫還原氣氛一次燒成。由于高溫下銅離子的發(fā)色對溫度和氣氛的要求特別敏感,而且銅紅釉在高溫熔融狀態(tài)下的黏度較大,致使燒成溫度范圍較窄、成品率極低。

      明代成化時期的鮮紅釉瓷器極罕見,所見有傳世和出土的鮮紅釉盤。按照明代祭祀制度,鮮紅釉瓷器可用于日壇祭祀。

      稀少的祭藍(lán)釉瓷器 祭藍(lán)釉亦稱「祭青釉」、「寶石藍(lán)釉」等,屬于以氧化鈷為著色劑的高溫藍(lán)釉,創(chuàng)燒于元代景德鎮(zhèn)窯。釉中氧化鈷含量為百分之二左右,生坯掛釉后入窯經(jīng)一千兩百八十至一千三百攝氏度高溫還原氣氛一次燒成。

      明代祭藍(lán)釉瓷器始燒于洪武朝,以后歷朝多有燒造,其中以宣德時期的產(chǎn)品最為多見,受到的評價也最高。成化御窯祭藍(lán)釉瓷器不多見,景德鎮(zhèn)珠山出土有祭藍(lán)釉碗、盤等。按照明代祭祀制度,祭藍(lán)釉瓷器可用于天壇祭祀。

      勻凈淡雅的澆黃釉瓷器 澆黃釉瓷器系指以氧化鐵為著色劑、以氧化鉛為助熔劑的低溫色釉。最早見于西漢時期的陶器上,但明代以前的低溫黃釉多施于陶胎上,且色調(diào)多為黃褐色或深黃色,不夠亮麗。

      明代景德鎮(zhèn)窯燒造的低溫黃釉則在已經(jīng)高溫素?zé)^的澀胎或已高溫?zé)傻陌状缮蠏煊?,?fù)入爐經(jīng)低溫焙燒而成。因使用「澆釉法」施釉,故稱「澆黃釉」。自洪武朝至萬歷朝,澆黃釉瓷器的燒造幾乎從未間斷,各朝燒造的澆黃釉瓷器釉色深淺雖略有不同,但基本趨于明黃色。其中以弘治時期產(chǎn)品受到的評價最高,其釉色均勻純正、淡雅嬌嫩,又被稱作「嬌黃」。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成化時期的澆黃釉瓷器燒造得已較成功,釉面勻凈,釉色淡雅,為著名的弘治嬌黃釉瓷器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chǔ)。

      按照明代祭祀制度,澆黃釉瓷器可

      用于地壇祭祀。

      明成化 鮮紅釉窩盤高五厘米 口徑二〇·九厘米 底徑一三·五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碧翠雅麗的孔雀綠釉瓷器 孔雀綠釉亦稱「法(琺)綠釉」、「法(琺)翠釉」、「翡翠釉」、「吉翠釉」等。是一種以氧化銅作著色劑、以硝酸鉀(KNO3)作助熔劑的透明藍(lán)綠色釉。因其極似孔雀羽毛上之綠色,故名「孔雀綠釉」??兹妇G釉瓷器創(chuàng)燒于宋、金時期的北方民窯,景德鎮(zhèn)窯自元代開始燒造。明代景德鎮(zhèn)窯孔雀綠釉瓷器始見于永樂時期,后來宣德、成化、正德、嘉靖朝等均有燒造,但以正德時期產(chǎn)品發(fā)色最為純正,受到的評價最高。

      孔雀綠釉瓷器系在經(jīng)高溫素?zé)^的澀胎上掛釉后,復(fù)入窯在氧化氣氛下焙燒而成,釉燒溫度大約為一千兩百攝氏度。由于人們習(xí)慣上將燒成溫度在一千兩百五十?dāng)z氏度以上的顏色釉劃為高溫顏色釉,將燒成溫度在一千兩百五十?dāng)z氏度以下的顏色劃為低溫顏色釉,因此,若按高、中、低溫來劃分顏色釉,則孔雀綠釉屬于中溫顏色釉。

      明成化 澆黃釉撇口盤及款識高五厘米 口徑二一·四厘米 底徑一三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后仿成化御窯瓷器

      后世文人對成化御窯瓷器的評價

      成化御窯制瓷工匠將造型、胎釉、紋飾、色彩和彩繪技法有機地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質(zhì)美色新、無與倫比的一代瓷器,為后世樹立了榜樣。從傳世品和出土實物看,成化御窯瓷器以胎質(zhì)潔白細(xì)膩、釉質(zhì)平整油光、構(gòu)圖疏密有致、設(shè)色清麗典雅、繪畫技藝精湛而聞名于世。

      明晚期以來,隨著文人品評和收藏古玩之風(fēng)盛行,成化御窯瓷器遂成為收藏者競相獵取的目標(biāo),致使其價格驟增,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則趁機進行仿制,以牟取暴利,此風(fēng)至今經(jīng)久不衰。成化御窯斗彩雞缸杯、葡萄紋高足杯、高士杯、三秋杯、花蝶圖盒和各式罐等,早在明晚期即受到文人雅士和收藏家的青睞,博得極高評價,這種風(fēng)氣一直影響到清代。

      明晚期一些文人筆記,如王士性撰《廣志繹》、沈德符撰《萬歷野獲編》等均對成化御窯瓷器給予很高評價,認(rèn)為明代御窯瓷器以宣(德)、成(化)兩朝取得的成就最大,青花瓷器以宣德御窯產(chǎn)品最好,斗彩瓷器則首推成化御窯產(chǎn)品。明萬歷前期,精于鑒賞瓷器的文人認(rèn)為「宣窯」為明代御窯之冠;而萬歷后期以后,則認(rèn)為「成窯」在「宣窯」之上。

      王士性撰《廣志繹》載:

      浮梁景德鎮(zhèn),雄村十里皆火山發(fā)焰,故其下當(dāng)有陶埴應(yīng)之。本朝以宣、成二窯為佳。宣窯以青花勝,成窯以五彩。宣窯之青,真蘇浡泥青也,成窯時皆用盡,故成不及宣。宣窯五彩堆垛深厚,而成窯用色淺淡,頗成畫意,故宣不及成。然二窯皆當(dāng)時殿中畫院人遣畫也。世廟經(jīng)醮壇盞亦為世珍。近則多造濫惡之物,惟以制度更變,新詭動人,大抵輕巧最長,古樸盡失。然此花白二瓷,他窯無是,遍國中以至海外夷方,凡舟車所到,無非饒器也。近則饒土入地漸惡,多取于祁、婺之間,婺人造土成磚,

      磨磚作漿,澄漿作塊,計塊受錢,饒人買之以為瓷料。

      沈德符撰《萬歷野獲編》(卷二十六)載:

      明成化 孔雀綠釉菱花口折沿花盆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遺址出土

      本朝瓷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古今之冠。如宣窯品最貴,近日又貴成窯,出宣窯之上。蓋兩朝天縱,留意曲藝,宜其精工如此。然花樣皆作八吉祥、五供養(yǎng)、一串金、西番蓮,以至斗雞、百鳥、人物故事而已。

      明末清初孫承澤撰《硯山齋雜記》(卷四「窯器」條)載:

      窯器所傳柴、禹、官、哥、鈞、定可勿論矣,在勝朝則有永、宣、成、弘、正、嘉、隆、萬官窯。其品之高下,首成窯,次宣、次永、次嘉,其正、弘、隆、萬間,亦有佳者……成窯之草蟲可口子母雞勸杯、人物蓮子酒盞,其質(zhì)細(xì)薄如紙,葡萄把杯、五色敞口扁肚齊箸小碟、香盒、小罐,皆五彩者。成杯茶貴于酒、彩貴于青。其最者,斗雞可口,謂之雞缸。神宗時尚食,御前成杯一雙已值錢十萬,成、宣把杯,皆非所貴。

      明末谷泰撰《博物要覽》曰:

      成窯上品,無過五彩撇口扁肚靶杯,式較宣杯妙甚。次若草蟲子母雞勸杯、人物蓮子酒盞、五供養(yǎng)淺盞、草蟲小盞、青花紙薄酒盞、五彩齊箸小碟、香盒、各制小罐,皆精妙可人。

      清代程哲《窯器說》曰:

      成窯之草蟲可口子母雞勸杯、人物蓮子酒盞、草蟲小盞、青花小盞,其質(zhì)細(xì)薄如紙。葡萄靶杯、五色敞口扁肚齊箸小碟、香盒、小罐,皆五彩者。成杯茶貴于酒,彩貴于青。其最者斗彩可口,謂之雞缸(神宗時尚食,御前成杯一雙,值錢十萬),成、宣靶杯皆非所貴。……成窯酒杯種類甚多,有名高燒銀燭照紅妝者,一美人持燭照海棠也;錦灰堆者,折枝花果堆四面也;秋千杯者,仕女戲秋千也;龍舟杯者,斗龍舟也;高士杯者,一面畫周茂叔愛蓮,一面畫陶淵明愛菊也;娃娃杯者,五嬰兒相戲也;滿架葡萄者,畫葡萄也。其余香草、魚藻、瓜茄、八吉祥、優(yōu)缽羅花、西番蓮、梵書名式不一。皆描畫精工,點色深淺,瓷色瑩潔而質(zhì)堅。又雞缸,上畫牡丹,下畫子母雞,躍躍欲動。

      明末清初朱彝尊撰《曝書亭集》(卷三十六「感舊集序」條)云:

      見新而遺舊者,人之情也。然時方日趨于新,未必盡愜吾意所存。往往不若出于舊者之無敝,則新者反陳,而舊者只覺其可慕焉。彝尊兒時,見先王父母,治酒食、燕賓客,瓷碗多宣德、成化款識,近亦嘉靖年物。酒杯則畫芳草斗雞其上,謂之雞缸,若萬歷窯所制,至或下勞傔從。見聞所習(xí),無足異也。既遭兵火,往時之杯、棬盡失。而景德鎮(zhèn)近日瓷碗頗極精巧,或謂可勝曩昔,惟有識者,輒以為不然。蓋嘗以月之朔望,觀于京師慈仁寺。比日中,天下之貨咸集,貴人入市,見陳瓷碗,爭視之。萬歷窯,一器索白金數(shù)兩,而宣德、成化款識者,倍蓰焉。至于雞缸,非白金五鎰市之不可,有力者購之不少惜。既得之,惟有咨嗟嘆賞而已。

      后仿成化御窯瓷器的甄別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鎮(zhèn)盛行仿成化御窯瓷器,御窯廠和民間窯場均有仿制。特別是由于這三朝皇帝對成化御窯瓷器均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致使當(dāng)時所仿成化御窯瓷器不但產(chǎn)量大,而且水平也高,有的仿品更達到使人真贗難辨的水平。后仿成化御窯瓷器主要是指造型、紋飾、年款均模仿原作的一類仿品,如康熙朝仿成化斗彩雞缸杯、雍正朝仿成化斗彩海獸圖「天」字罐、雍正朝仿成化斗彩團蓮紋蓋罐等,無論造型、胎釉、紋飾、設(shè)色、款識等,均達到使人難辨真贗的水平。鑒別這類仿品主要還是應(yīng)從造型、紋飾畫法、款字特點和器物底足處理工藝等方面仔細(xì)觀察,尋其破綻。

      比如說在造型方面,仿品往往略顯臃腫,不如真品俊秀,而這種差別一般

      很小,只有對成化御窯瓷器造型熟練掌握、諳熟于心方能看得出來。可通過前述雍正朝仿成化斗彩團蓮紋蓋罐與真品對比參看加以體會。

      在紋飾畫法方面,仿品往往畫得過于規(guī)整、拘謹(jǐn),紋飾不如真品上的靈動。可通過將前述雍正朝仿成化斗彩海怪圖「天」字罐與真品上的蕉葉紋、海水紋對比觀察,加以體會。

      在款識方面,雖然有的仿品上所仿寫的款識很像,但只要認(rèn)真、仔細(xì)觀察,還是能夠窺其破綻。這方面古陶瓷鑒定家孫瀛洲先生在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總結(jié)出了著名的成化御窯瓷器所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年款和「天」字款歌訣,若能對該歌訣爛熟于心,就不難找出仿款的破綻。

      關(guān)于成化御窯瓷器上所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年款歌訣為:

      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

      化字人七平微頭,製字衣橫少越刀。

      明日窄平年肥胖,成字一點頭肩腰。

      第一句是說款識中「大」字之第二筆撇畫的出頭有尖有圓,但并不太高。

      明成化 斗彩雞缸杯(半成品)及款識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遺址出土

      清康熙 仿成化斗彩雞缸杯故宮博物院藏

      明成化 斗彩團蓮紋蓋罐高一九·七厘米 口徑七·九厘米 底徑八·四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仿成化斗彩團蓮紋蓋罐及款識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成化 斗彩海獸紋“天”字罐及款識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遺址出土

      清雍正 仿成化斗彩海獸紋“天”字罐高一一·八厘米 口徑六·六厘米 底徑八·八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第二句是說「成」字第五筆的撇畫

      直而生硬,第三筆則有直立向下者,寫成「」,也有向左方彎倒者,寫成「」。

      第三句是說「化」字左邊的「亻」和右邊的「」上端基本持平,或右邊略高,但高低差別不大。

      第四句是說「製」字下半部「衣」字之橫畫一般不越過右方之立刀,「製」字大多上豐下斂。

      第五句是說「明」字左邊的「日」多是上窄下寬或上下寬窄相同,與一般習(xí)慣寫法不太一樣?!溉铡?、「月」頭部則基本持平,高、低差別不大。

      故宮博物院藏明成化青花纏枝花紋碗款識“成”字第三筆直立向下,寫成“”

      故宮博物院藏明成化斗彩團蓮紋蓋罐款識“成”字第五筆向左方彎倒,寫成“”

      故宮博物院藏明成化斗彩葡萄紋杯款識“成”字末筆的點,點在第一筆橫畫以下(即腰部)

      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仿成化斗彩雞缸杯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明成化青花纏枝蓮紋碗款識“成”字末筆的點,點在與第一筆橫畫持平部位(即肩部)

      故宮博物院藏明成化鮮紅釉窩盤款識“成”字末筆的點,點在第一筆橫畫以上(正常寫法,即頭部)

      明成化 斗彩海馬圖“天”字罐及款識青島市博物館藏

      第六句是說「成」字末筆的點,有點在橫畫以上(正常寫法,即頭部)的,有點在與橫畫持平部位(即肩部)的,有點在橫畫以下(即腰部)的。

      利用該歌訣仔細(xì)審視前述康熙朝仿成化斗彩雞缸杯所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可以看出其中的「大」字出頭不是尖圓,而是頓筆;「成」字第五筆撇畫不夠硬直,而是顯得軟而無力。

      關(guān)于成化御窯瓷器上所署「天」字款的歌訣為:

      天字無欄確為官,字沉云蒙在下邊。

      康雍乾仿雖技巧,字浮云淡往上翻。

      第一句話是說一部分成化御窯斗彩罐外底中心所署青花楷體「天」字款,雖外無邊欄,但確為官窯(御窯)制品—「天」字一定要寫得舒展、大方,撇要撇出去,捺要捺出來。

      第二句的意思是,若細(xì)致觀察(可用高倍放大鏡)成化「天」字款,可以發(fā)現(xiàn)筆畫釉內(nèi)氣泡密集,筆畫的顏色下沉,筆畫上像是蒙了一層云霧。

      第三句、第四句是說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都仿造過成化斗彩天字罐,但若用高倍放大鏡觀察仿品上所署青花楷體「天」字,則會發(fā)現(xiàn)釉內(nèi)氣泡稀疏,筆畫漂浮不沉。

      利用該歌訣仔細(xì)審視前述清雍正仿成化斗彩海獸圖天字罐外底所署青花楷體「天」字,可以看出「天」字兩橫間距離過大,撇、橫寫得不夠舒展。

      另外,清代康熙、雍正時期還出現(xiàn)大量只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或「成化年制」四字年款的瓷器,但造型和紋飾則為當(dāng)朝風(fēng)格,顯示出當(dāng)時人們對成化御窯瓷器的推崇。

      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仿成化斗彩海獸紋“天”字罐款識

      猜你喜歡
      斗彩御窯釉瓷
      陶瓷玩具
      尋根(2022年5期)2022-11-24 09:41:04
      斗彩
      耀州窯類單色釉瓷藝術(shù)的表現(xiàn)瓶頸與突破思考
      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館
      景德鎮(zhèn)明清御窯廠遺址保護區(qū)
      地下遺址篇
      河北泊頭十里高遺址發(fā)掘簡報
      考古與文物(2020年2期)2020-08-04 09:58:18
      千古“貴”瓷 爭奇斗艷
      安徽繁昌窯青白釉瓷爐研究
      皇帝的瓷器破了怎么處理?
      百科知識(2016年23期)2016-12-24 18:09:44
      汪清县| 洮南市| 克拉玛依市| 五河县| 桑植县| 西乌| 财经| 抚松县| 英德市| 阿坝| 米脂县| 乐至县| 仪陇县| 余庆县| 泸定县| 大名县| 涞源县| 南皮县| 泗洪县| 化德县| 新疆| 石阡县| 金乡县| 泽普县| 托里县| 聂拉木县| 察雅县| 海丰县| 兴义市| 金溪县| 宝清县| 巍山| 麟游县| 鹿邑县| 公安县| 浦城县| 海晏县| 汝阳县| 莆田市| 盐池县|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