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JJ
在臺灣認識一個教授。
有一次他邀請我去他家做客,我見到了師母。她端莊和氣,是一個讓人倍感親切的女子。
飯桌上吃飯,教授舉著紅酒杯,一時興起,與我聊起了他和師母的往事。
兩個人在20世紀80年代末同是臺灣大學的學生,共同組織社團、創(chuàng)辦文學雜志、參加90年代初臺北的學生運動。
教授娓娓道來,臉上泛著淺笑。舊事重提,讓整個屋子里揚起懷舊的味道。
男主人言罷,女主人接話。在愛人的嘴里,教授又是另一副模樣。
雖然人到中年,教授卻也始終延續(xù)著年輕時代不羈而頑皮的性格。他極為外向,不明收斂之理。愛去酒吧,愛參加舞會,愛一切熱鬧的事物。
課堂上當眾批評老師守舊的文學理論,課堂外又常常與人爭辯,得理不饒人;在臺大的人緣不算好,同學不待見他,老師不器重他。性格就擺在那兒,要想變,太難。
但遇上了師母之后,故事發(fā)生了改變。
師母出身于書香門第,性格溫婉、虛懷若谷、謙虛而少言。和教授相比,兩個人就是天平的兩極。
因為共同的志向和理想,他們從相識的友人,變?yōu)橄鄲鄣膽偃恕?/p>
一對戀人,最完美的狀態(tài),即相互依仗,共同成長。教授在師母的影響下,漸漸收斂了不少,一改往日恃才傲物的秉性;師母在教授的影響下,竟也漸漸外放,懂得了玩樂的趣味。
后來在師母的支持下,教授拿下了當年系里答辯的第一名,獲得了碩博連讀的保送名額。一年后,參加臺灣聯(lián)合時報的文學獎評選,獲得第二名,出版了自己的隨筆集。
師母想去臺灣政大念法律,教授一直陪著。師母熬夜備考,教授便熬夜陪著。為了給師母補營養(yǎng),從未下廚的教授,特意去酒店向廚師討教黑魚湯的做法……
這兩個人坐在我面前,我忽然感到,擁有一段自由的、溫暖的、合拍的、互補的、有營養(yǎng)的戀愛,是多么重要。
年輕時代,有一位好的愛人相伴,實在太美妙了。
講真,一個好的愛人帶來的東西,能勝過一本好書、勝過一座好的大學、勝過一次與成功人士的對話、勝過世界上所有的道理和經(jīng)驗。
二人初遇,本就帶著各自天然的不足與缺陷。但是一經(jīng)磨合,能夠彼此影響,彼此扶持。這種愛情,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錦上添花。一路從冬天,相伴到春天。
所以如果你問我,年輕人談戀愛要注意點什么?
我會說,找一個好的愛人,比什么都重要。
一個好的愛人,意味著一段好的人生旅途。再往大了說,選擇愛人,其實就是在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你選擇了一份愛情,但影響到的,是兩個人的人生。
如果你再問我,什么是好的愛人?
我覺得他,或者她,可能會有以下特質(zhì):能理解你最膚淺的快樂,也懂得你最深層的痛苦; 能彼此獨立,但也能彼此交融;他于你而言就像一場啟蒙運動,你于他而言就像一次文藝復興;你們彼此在對方身上見到了光亮,打破原有的視野和格局,彼此為對方開啟新世界的大門;兩個人相處,“積極時刻”多于“消極時刻”,“相愛時間”多于“相殺時間”;愿意為彼此打磨性格的棱角,愿意在這個人面前拋棄原有的固執(zhí)和防備……
差不多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