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靜
給冰箱除冰,厚厚的一層,尤其管線的地方,都凍成冰柱了。拔掉電源,敞開門,化化再說。時不時去敲敲,挺結實的,還是等等吧。
沒過多久,我聽到有冰塊脫落的聲音,輕輕一敲,冰柱瞬間瓦解,稀里嘩啦掉落下來。剛才還那么頑固……我突然想到我的學生——
他們的堅冰怎么融化?知識的凍層、心靈的凍土,誰來幫他們融化。記得高一的一名男生曾對我說,他觀察了我一個月才覺得我可以信任,才決定通過QQ向我敞開心扉。還記得那天我們一直聊到午夜,我才知道,不算大的災難竟壓了他整整一年,無人訴說,也無人傾聽。那晚,我輾轉反側,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信任,怎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
用愛一點點烘烤,慢慢等待。我們的教育教學往往不會輸在愛上,而是輸在缺乏等待上。一如敲打冰箱里的冰柱,開始那么費力,又擔心傷到電器元件,而等了十幾分鐘后,冰柱慢慢融化松動,輕輕一敲便脫落了,除冰易如反掌。我們的教育教學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總是圖快,急于求成。教育事故頻發(fā),教育人頗受詬病,與急功近利有關。教育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事,教師是發(fā)根,也是發(fā)梢,根部要牢,梢端要穩(wěn)。教師作為與學生接觸較多的人,要懂學生、懂教育,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平淡。教育是慢藝術,既然是慢的,就要耐著性子等;既然是藝術,就不要粗暴干預。
小區(qū)后面有塊廢棄的地,幾畝大,住戶競相開墾,轟轟烈烈的“圈地”運動從春天就開始了,我看著人們翻地、種地、鏟地、收地,其中兩塊秋白菜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其中一塊種得早,白菜葉子不到兩周就鋪展開了,鵝黃鵝黃的,嬌滴喜人;另一塊種得晚些,東一顆西一顆,很隨意的樣子。幾場雨過后,兩塊地就天壤之別了。每天路過綠油油的大顆菜地,我都要注目良久;面對另一塊地里的瘦弱小白菜不由得感嘆:只管耕耘,不問收獲!然而有一天,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長得大的白菜被一根根繩子捆綁上了。啊,主人是急于幫白菜抱心嗎?略有一點種植經驗的我認為這是萬萬不可以的,白菜都是自然抱心,而且抱得非常緊,我不禁暗自惋惜。沒過多久,這些被捆綁的白菜底葉就開始枯黃,里層的葉子極力向外伸展,呈不規(guī)則狀。而當初那些瘦弱的小白菜呢,卻是瘋長起來,葉子向各個方向伸展,興高采烈的樣子。轉眼秋天到了,之前的小白菜葉子肥大蔥綠,但沒抱心;而大顆白菜呢,葉片稀疏,心抱得也不緊;而街上賣的白菜,個個渾圓,足足有十斤重,都出自有經驗的農人之手。
我怪大顆白菜的主人不懂農事,捆綁白菜,揠苗助長;也怨瘦弱白菜的主人不負責任、疏于管理。我突然想到,我們教育孩子、教育學生不也是這樣嘛。違背孩子、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不精心呵護,他們的命運不就和這兩塊菜地里的白菜一樣嗎?我心中一驚:在我的從教生涯中,是不是也流失過這樣的小白菜和大白菜呢?
學生的課堂只發(fā)生一次,孩子的青春只來一次。為人父母,為人師,必須懂孩子、懂教育!
生活中蘊含了太多的教育內容、教育因素,我們應該俯下身來,跟生活學做教育,用教育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