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玉
[摘 要]通過對混凝土施工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防止措施及處理方法,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混凝土質(zhì)量 缺陷 防止措施 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TV5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5-0186-01
在現(xiàn)代建設中,建筑施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做好施工準備、施工組織調(diào)配、方案制定、質(zhì)量控制和處理等方面需要廣泛、綜合地運用現(xiàn)代化科手段,對施工各方面進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是防止混凝土質(zhì)量通病[1-4]產(chǎn)生的關鍵。
1.蜂窩
蜂窩是指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xiàn)酥松,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其產(chǎn)生原因:一是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石子、水泥材料加水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二是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三是下料不當或下料過高,未設串簡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漿離析。四是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或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五是模板縫隙不嚴密,水泥漿流失。六是鋼筋較密,使用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大。七是基礎、柱子、墻根部位未稍加間歇就繼續(xù)灌上層混凝土。
防止措施:認真設計,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經(jīng)常檢查,做到計量準確,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2 m應設串筒或溜槽,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搗固,防止漏振,模板應堵塞嚴密,基礎、柱子、墻根部應在下部澆完,間隔1.0~1.5 h沉實后再澆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現(xiàn)“爛脖子”。處理方法:小蜂窩,先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的蜂窩,先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顆粒刷洗凈后,支模用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的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筑混凝土封閉后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2.麻面
麻面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xiàn)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粗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xiàn)象。其產(chǎn)生的原因:一是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干凈,拆模板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二是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xiàn)麻面。三是模板拼縫不嚴密,局部漏漿。四是模板隔離劑涂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五是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而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點。
防止措施: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縫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用包裝膠帶紙或膩子等堵嚴,模板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層均勻振搗密實,并用木錘敲打模板外側使氣泡排出為止。處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可在麻面局部澆水充分濕潤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3.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結構內(nèi)部有尺寸較大的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鋼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其產(chǎn)生的原因:一是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洞和埋設件處,混凝土下料被擱住,未振搗就繼續(xù)澆筑上層混凝土?;炷岭x折,砂漿分離、石子成堆、嚴重跑漿,又未進行振搗。三是混凝土內(nèi)掉入工具、木塊、泥塊等雜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止措施:在鋼筋密集處及復雜部位如柱的節(jié)點處,應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灌,在模板內(nèi)充滿,認真分層振搗密實或配人工搗固,預留洞口應兩側同時下料,側面加開澆灌口,嚴防漏振,砂石中混有黏土塊、模板工具等雜物掉入混凝土內(nèi),應及時清除干凈。處理方法:將孔洞周圍松散混凝土和軟弱漿模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支設帶托盒的模板,灑水充分濕潤后用高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灌搗實。
4.露筋
露筋是指混凝土內(nèi)部主筋、架立筋、箍筋局部裸露在結構構件表面。其產(chǎn)生原因:一是灌筑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或墊塊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二是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三是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chǎn)生離折,靠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漏漿。四是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處混漏振或振搗不實,或振搗棒撞擊鋼筋或踩踏鋼筋,使鋼筋位移造成露筋。
防止措施:澆灌混凝土時,應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并加強檢查;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準確和良好的和易性;澆灌高度超過2 m,應用串筒或溜槽進行下料,以防止離折;模板應充分濕潤并認真堵好縫隙;混凝土振搗嚴禁撞擊鋼筋,在鋼筋密集處,可采用刀片或振搗棒進行振搗;操作時,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踩彎或脫扣等及時調(diào)直修正;保護層混凝土要振搗密實;正確掌握脫模時間,防止過早拆模,碰壞棱角。處理方法:表面露筋,刷洗凈后,在表面抹1∶2或1.0∶2.5水泥砂漿,將充滿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較深,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顆粒,先刷干凈后,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5.裂縫
混凝土的裂縫較為普遍,盡管在施工中采取了各種措施,但在工程施工中其仍然存在。其產(chǎn)生原因: 主要有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以及結構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堿骨料反應)、模板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等。
防止措施:1)減輕溫度應力,為了防止裂縫,減輕溫度應力可以從控制溫度和改善約束條件方面著手。一是控制溫度。措施如下:采用改善骨料級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摻混合料、加引氣劑或塑化劑等措施,以減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合混凝土時加水或用水將碎石冷卻,以降低混凝土的澆筑溫度;熱天澆筑混凝土時減少澆筑厚度,利用澆筑層面散熱;在混凝土中埋設水管,通入冷水降溫;規(guī)定合理的拆模時間,氣溫驟降時進行表面保溫,以免混凝土表面發(fā)生急劇的溫度梯度;施工中長期暴露的混凝土澆筑塊表面或薄壁結構,在寒冷季節(jié)采取保溫措施。二是改善約束條件。措施如下:合理地分縫、分塊;避免基礎過大起伏;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過大的高差和側面長期暴露;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強養(yǎng)護,防止表面干縮,特別是保證混凝土的質(zhì)量十分重要,應特別注意避免產(chǎn)生貫穿裂縫,出現(xiàn)后要恢復其結構的整體性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施工中應以預防貫穿性裂縫的發(fā)生為主。2)混凝土的早期養(yǎng)護,混凝土早期養(yǎng)護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適宜的溫濕條件,以達到如下效果:一是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溫、濕度變形的侵襲,防止有害的冷縮和干縮;實踐證明,混凝土常見的裂縫,大多數(shù)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縫,其主要原因是溫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區(qū)的溫度驟降也容易形成裂縫?;炷恋谋貙Ψ乐贡砻嬖缙诹芽p尤其重要。從溫度應力觀點出發(fā),保溫應達到下述要求:防止混凝土內(nèi)外溫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縫;防止混凝土超冷,應該設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溫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穩(wěn)定溫度;防止老混凝土過冷,以減少新老混凝土間的約束。二是使水泥水化作用順利進行,以期達到設計的強度和抗裂能力。適宜的溫濕度條件是相互關聯(lián)的,混凝土的保溫措施常常也有保濕的效果。新澆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滿足水泥水化的要求。但由于蒸發(fā)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損失,從而推遲或防礙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這種不利的影響。因此,混凝土澆筑后的最初幾天是養(yǎng)護的關鍵時期,在施工中應切實重視該時期的養(yǎng)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