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安
雕花樓、祠堂、官廳……在上海朱家角的園子里,明代五鳳樓和清末古戲臺相向而立;而另一處的會稽山麓,50余幢明清古宅,依山而筑,傍水而居。誰能想到,這些雕梁畫棟全部來自一個人的收藏。
30多年時間,他跑遍徽州與江浙地區(qū),尋找即將傾塌或面臨拆遷的古民居,收購、遷移、修繕、重建,終于將它們活化成眼前壯觀的古建群落。他是秦同千,他想要復原屬于中國人的詩意生活。
一路買 一路收藏
在家鄉(xiāng)紹興,秦同千有兩處倉庫。一處是過去的部隊庫房,裝滿之后,他又把一所空置的中學校租了下來。較之收藏書畫文玩、古董家具,收藏老房子的問題就是太占地方。屋外的空地上成片堆著石柱、柱礎、拴馬樁、欄板、雕窗、馬槽、石門樓或石牌坊的構件;庫房內是分門別類的老家具、匾額、門扇、花窗,鐵架上密密麻麻碼著老房子拆下來的冬瓜梁、牛腿雀替、元寶托等雕花件。戶外還搭了些棚子,下邊成堆的大木料用雨布蓋著。
一堆青灰色的石板淋在淅淅瀝瀝的江南細雨中,有些還沒拆掉運輸時包裹的塑料膜。從露出來的局部可以看到精致繁復的雕工。那是秦同千十幾年前在安徽碰到的一個石雕門樓,據說是乾隆年間的東西。房子已經倒掉,沒了,只剩這個門樓,賣主開價15萬。秦同千沒有下決心買,可是回去了又總惦記著。十多年里這門樓的價錢一路上漲,秦同千跟賣家也一路談不攏,最終買下來,用了118萬。
每一堆木頭就是一幢老房子。20多年來,他一直在往回買。在江浙、安徽,老房子最多最好買的時候,是20世紀末。用秦同千的話說,就是“成龍的那個時候”——影星成龍收藏的十幾幢徽派木建筑就是在那些年買下的,其中四幢后來捐給了新加坡。時間回到1988年。秦同千在安徽出差時,看到一幢搖搖欲墜的晚清民居,他既震驚又痛心,久久不忍離去。腦子里萌生了一個嚇到自己的念頭:我要把它買下來!這是秦同千頭一回買老房子:雇用了20多人,拍照、測繪、編號、分拆……把拆下的磚墻和瓦片也編了號。
一個月后,這幢古宅被遷至紹興的一處倉庫。秦同千想著找塊地方,把這堆石料、木料、磚瓦原樣搭成房子,再通上水電煤氣,自己住著玩玩,或者開個茶室。卻沒成想這一收就停不下來了??戳诉@個太心疼,看了那個不忍心?!袄献孀谶@么好的建筑,凝聚手工匠人多少心血,怎么能想燒就燒,說拆就拆?”沒有人給他答案,他就干脆一路買買買。只要一聽到老房子廢棄或待拆的消息,他都會想方設法,在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八?、明、清時期,有文化的人,做官的人,回鄉(xiāng)一定要造個園子。那時候造園子是最牛的了。不可能像我們現(xiàn)在買個鉆戒,買個湯臣一品,有錢以后買部豪車。那個時候有匹馬就可以,有頭驢也可以了?!鼻赝дf到,“第二個想法,我覺得這些東西以后肯定有價值。我是做生意的,這個判斷還是有的。我們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想中國有一天會覺醒過來,中國的東西是好東西?!?/p>
敬畏古建 “記住鄉(xiāng)愁”
有年春節(jié),聽說有幾幢老建筑準備拆除,秦同千急了,正月初二即出發(fā)去安徽探訪。按照當地新年風俗,進門的客人要吃4個白煮蛋討彩頭。浙江人過年是不吃雞蛋的,怕?lián)v蛋,可是為了房子,那個上午,他跑了4戶人家,硬生生吞了16個白煮蛋。又一個冬天,聽聞黃山附近有4幢長期棄置的老房子,秦同千冒雪連續(xù)驅車3小時前往,山腳不通車,天寒地凍的,他爬了2個多小時山路才抵達目的地。
沒有電的山谷里,眼前只有3幢已經面目全非的老房子。再遲些,老宅一定堙沒在塵土之中,徒留殘垣斷壁。他就這樣樂顛顛地到處跑,餓了就隨便泡個方便面,也不知道圖個啥:愛人說他收破爛,女兒喊他老古董,收購的房子不能住不說,還難以保存。秦同千是著魔了。當聽說大量古建筑流入海外,甚至在國外整體復原;當看到國內一邊拼命拆古建筑,一邊又拼命建“假古董”,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為了幾塊難以搬運的青石板,他會整宿無眠,但下次聽著有老宅舊居的消息,他又激動難抑?!坝袝r甚至覺得,古建筑是我痛苦的根源,是我的牢籠?!币驗楸焕ё×耍鼪Q心把這事做好。慢慢地,秦同千倉庫里已有400多幢老房子。這早已超出了他“退休后造個園子”所需要的數量。他放慢了收購老宅的速度,也開始認真考慮這些東西該怎么派上用場。為了不讓這堆“零部件”受到損壞,秦同千在保管、修復等方面投入的資金,要高于當年購買成本的10倍還不止。
秦同千老家上虞的春暉中學,是民國名校,李叔同、豐子愷、朱光潛、夏丏尊等諸多名師曾在這里教書,電視劇《圍城》里的三閭大學就在這里取景。1989年,學校的標志建筑、建于1922年的主教學樓仰山樓被鑒定為危房拆掉,次年建起新樓。老校友謝晉導演一次回母校說:我若拍攝春暉的場景,鏡頭搖過去,只能拍到一字樓、大禮堂、曲院、圖書館,再就搖不過去了。2012年,春暉中學又拆掉了“1990版”仰山樓,在原址按原貌復建起“1922版”。
“類似的折騰各地都有?!鼻赝дf。但這也證明老建筑再次吃香了。“習總書記不是說‘記住鄉(xiāng)愁嗎?中國人都是有鄉(xiāng)村記憶的。中國城市建設沒幾年,上海也不過兩百年。怎么叫鄉(xiāng)愁呢?你大致到這個地方一看,有牛、有羊、有河、有溪溝,有磚雕、木雕、石雕,有床,有家具……這就是鄉(xiāng)愁。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你要到實物中去體驗、使用,否則沒感受的?!鼻赝дf。
復建 只為更好地保存
自1997年起,他就租下上萬平米的倉庫,專門安置古建筑和古家具,還聘請專人看管,防潮、防腐、防白蟻,不敢有絲毫怠慢。十多年前,秦同千成立了修復工廠,從安徽、浙江、北京聘請200多位老匠人,對腐爛甚至殘缺的建筑部件進行整修加固。再后來,向秦同千詢購古宅的人越來越多,有些甚至開出數十倍于原價的數字,但都被秦同千一口回絕,“我對古建筑有一種敬畏感,當初就是喜歡才買的,現(xiàn)在為什么要賣呢?”
國內與學者交流,國外考察優(yōu)秀項目,他知道,“老房子的特性是在使用中得到活態(tài)保護,空置不用反而容易腐朽損壞。”但是,復建在什么地方呢?“隨便找地方建一個民居博物館,包括建在什么工業(yè)園區(qū),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拆掉了——那時候這東西可能就當柴燒掉了。我要找一個不能再讓子孫去拆掉的地方?!?/p>
2008年,秦同千在紹興會稽山的一個山坳里找了塊地方:山清水秀,又不會受到城市動遷的影響。秦同千當即把地買下來,想著做個酒店。因為只有酒店,才是真正讓人居住體驗的地方。買下地后,他花了兩年時間盯地方、想格局;開工了,又呼朋喚友到工地,像個孩子似的跑上跑下,興奮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規(guī)劃。
老將指點 修舊如舊
為了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秦同千花費很多工夫找來老工匠,為了配上原來的樣式,又千辛萬苦尋找老材料。為請古建筑保護專家阮儀三到現(xiàn)場指點,秦同千自己都數不清跑了多少趟。阮儀三是同濟大學教授、古城保護干將,平遙、麗江、周莊等知名古城古鎮(zhèn)都因為他的努力推動得以保全。阮儀三一向強調古建筑的“原址保護”:原材料、原工藝、原式樣、原結構、原環(huán)境,而秦同千的這種異地復建,并不是他提倡的方式。但架不住秦的再三促請,老先生終于去了工地。正是工程繁忙時,幾百個工人在架子上復建古屋。那些專注的老匠人,那些保存完好的建筑部件,讓老先生驚呆了,“秦同千,你是個瘋子!”是啊,能做到這地步的商人確實很少。
阮儀三終究是默許了,四處跑動“指點江山”:比如房子是清中后期,而某個部件是清早期的東西。秦同千認真地聽,把錯的拆了,再去庫房找對的配上。庫房也沒有,就再到市場上搜羅、等待;有些木雕被破壞掉了,就去找東陽人用同樣的木料給它修復上去。在會稽山麓被命名為“品臻園”的地方,秦同千收藏的白果廳、雕花樓、鹽商官廳、戲臺等,成了餐廳、閱覽室、咖啡廳等酒店公共設施。而在另一處——上海青浦區(qū)朱家角品臻園,秦同千收藏的最大古宅“五鳳樓”和一幢晚清戲臺按照原樣復建起來,圍繞著這兩幢古建的是一家奢華酒店、一個籌備中的藝術館……
秦同千的古建修復團隊,有大木工、雕花匠、磚雕匠、石雕匠,多的時候四五百人,長期留聘的工匠也有近百人。一個好的雕花匠,吃住全包,每天工錢550塊。秦同千還找人采訪幾位老工匠,出了一本《古建保護實錄》。老匠人們在這里做得舒心,因為沒人催沒人逼,他們可以不緊不慢地做自己滿意的東西。
“古建修復最忌快。因為雕花是要邊雕邊琢磨的,有時候我們雕了一刀,就會坐到旁邊喝喝茶想一想,人放空心放寬手放松?!鼻赝s越來越不愿意跑工地了,因為有現(xiàn)實問題要考慮,“太情懷了,錢從哪里來呢?”他得回去做他的企業(yè)。但至少,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并認可他的工作了。二十多年,他親身經歷了一個“中國社會從對民族文化的輕視、丟失到反思、覺醒、回歸的過程。”
現(xiàn)在,秦同千常常會對著古建筑里的一根柱子、一扇門窗出神,構想以前在此生活的人們發(fā)生過的故事。也許,一兩百年之后,同樣會有后人對著他留下的建筑出神、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