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悟與理解。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對課文的個性理解和獨特的感悟,體會,把新課標個性化閱讀的理念落到實處。但是,由于學生對個性化閱讀的理解存在偏差,致使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些脫離文本,隨意解讀的現(xiàn)象,這就失去了個性化閱讀應有的意義。筆者認為,要想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更具實效,一定要從基于文本實際出發(fā)。下面筆者主要就基于文本的個性化閱讀教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基于文本語言,讓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具有“效度”
開放性是個性化閱讀中最為顯著的特點。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是從文本內(nèi)容出發(fā)讓學生進行隨意解讀,而忽視了學生對文本語言的真正理解與感悟體會,致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的見解甚微。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文本語言出發(fā),引領學生個性解讀,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更具“效度”。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可貴的沉默》一課時,課文主要通過一件具體事情的描寫教育學生從小應該學會關心別人,以及懂得如何向父母回報愛。其中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想去尋找蘊藏在學生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東西?!睘榱俗寣W生獲得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談談“極為珍貴的東西”指的是什么。結合文本語言,有學生認為“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有學生認為“孩子也應該學會關心父母,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學生認為“自己也應該記住父母的生日”,等等。在學生個性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對“極為珍貴的東西”這句話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更具實效。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從文本語言出發(fā),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個性化見解,這樣一來,學生在對文本具體語言的挖掘中,對文本語言所要傳遞出的信息感悟更加深刻,學習效果也更為顯著。
二、基于文本空白。讓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具有“廣度”
在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這些意境大都隱藏在文本語言之間,許多學生并不能直接對其產(chǎn)生深刻的感悟與體驗。在這種教學情形下,教師如能引導學生挖出文本語言中的空白部分,讓學生進行不同的情感體驗,那么,這個體驗感悟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學生不斷進行個性化閱讀實踐的過程。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更具“廣度”。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痹谶@句話中,時間的跨越度非常大,并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文本內(nèi)容想象一下,在挖了8個小時,12個小時,24個小時……在父親挖的時候,分別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在學生對文本空白解讀的過程中,有學生認為父親是一邊挖一邊給自己加油,打氣;有學生認為父親一邊挖一邊想快了,快了,馬上就可以見到兒子了。就這樣,不同的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不同,閱讀學習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也更具“廣度”。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文本語言上的空白讓學生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個性化閱讀,就這樣,在學生個性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對父親的認識更深刻,把個性化閱讀的目標落到了實處。
三、基于文本情感。讓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具有“深度”
個性化閱讀注重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的狀況,但這并不意味著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對學生放任自流,對于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主旨不聞不問,那樣的個性化閱讀無疑會使學生步入一個誤區(qū)。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在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指導方面,教師要從基于文本情感主旨出發(fā),引導學生個性閱讀,從而使個性化閱讀更具“深度”。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再見了,親人》這一課時,筆者主要抓住了文本中“列車啊,請慢一點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停留片刻”這句話,讓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并且想一想自己從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感。這樣一來,從文本要表達的情感主旨出發(fā),學生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與看法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學生說“中國人民與朝鮮人民的友誼比山高,比海深”;有學生認為“志愿軍真想多停留一會,可是列車已經(jīng)越行越遠了,他們只能在心中表達自己對朝鮮人民的深切情誼”。結合文本情感進行個性解讀,既有助于學生把握文章主旨,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真正走向深度。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從文本的情感主旨出發(fā),讓學生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個性解讀,這樣教學,既能使學生一舒胸懷,又可以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徹,提升學生閱讀的深度。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是一種可以使學生與文本真正進行有效對話的閱讀,是一種可以發(fā)展學生個性以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閱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從基于文本語言、基于文本空白、基于文本情感出發(fā),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