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流信
百歲全國名老中醫(yī)、中醫(yī)耳鼻喉科奠基人干祖望先生,一生奉獻岐黃之術,對養(yǎng)生保健見解頗深。干老提醒大家在養(yǎng)生方面要認清以下幾個錯誤觀念。
錯誤觀念一:重視“不足”,不見“有余”。
不足或有余,都是失去平衡。在物則傾,在人則病。如何使之平衡,就要截長補短,也就是補其不足,去其有余。但是人們在養(yǎng)生方面,總認為“不足”是首位,因此常?!把a其有余”,從而起到火上加油的反作用。
錯誤觀念二:盲目進補。
有很多人把“滋補”與“養(yǎng)生”作為同義詞,這是十分危險的。按道理來說,“補”應該是:“缺”要填補;“殘”而修補;“短”要補充;“漏”要貼補;“損”要彌補。如果不缺、不殘、不短、不漏、不損,何補之有!所以小虛大補、不虛進補的盲目進補者,等于是慢性自殺!
錯誤觀念三:重視安逸。
有些人認為“休息有益,操勞有害”。所以,就將安逸與養(yǎng)生等同起來,這是不對的,因為過度的或不恰當?shù)膭诨蛞?,都是有害的?/p>
錯誤觀念四:過度盡興。
適當盡興,對心身有益,而過度盡興,則對身體有害,如過喜傷心。
人應該活的年齡,即天年,應是生長發(fā)育成熟時的年齡乘7,如16歲成熟,那么天年應是112歲,若未到此年齡而死,則是不享天年的短命者。
所以,要想延年益壽,就要抗衰老、祛病、避災,其方法、手段就是保健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