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春
在我小時候,父親請人寫了一副對聯(lián)——是清朝劉丈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掛在大廳的抱柱上,上聯(lián)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薄N业母绺鐣r常教我念這個句子,我念熟以后凡是穿衣或是飲食的當(dāng)兒都會十分注意,哪怕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蹋。
七歲時我練習(xí)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一點兒也不知道愛惜,我母親看到就正顏厲色地說:“孩子,你要知道你父親在世時,莫說這樣大的紙張不肯糟蹋,就連寸把長的紙條也不肯隨便丟掉哩!”母親這話也是惜福的意思。
我因為有這樣的家庭教育,后來年紀大了也沒一時不愛惜衣食的,出家以后一直到現(xiàn)在也保持著這樣的習(xí)慣。
惜福并不是我一個人的主張,凈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師也是這樣的。有人送他銀耳等補品,他自己總不愿意吃,而是轉(zhuǎn)送到觀宗寺去供養(yǎng)諦閑法師。別人問他:“法師,你為什么不吃好的補品?”他說:“我福氣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性情剛直,平常對人只問應(yīng)當(dāng)不應(yīng)當(dāng),情面是不顧的。前幾年有一位皈依弟子去看望他,和他一起吃飯。這位弟子先吃完飯,老法師見他碗里剩了一兩粒米飯,于是就不客氣地大聲呵斥:“你有多大福氣可以這樣隨便糟蹋飯粒!你得把它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