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得元,董育公,陳 祺,康 樂
(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基于團體創(chuàng)新的向善學習路徑探究
任得元,董育公,陳 祺,康 樂
(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指出了團體創(chuàng)新既需要極大的愛心和自控,又需要靈活應變的幽默和智慧,勇敢面對網絡世界的大數(shù)據,刪繁就簡、掌控平衡。站在真美善三棱錐的頂尖俯瞰向善學習路徑,在團體創(chuàng)新和與眾同樂的引導下,以悠閑理念為前提,以文化價值為基礎,以團隊優(yōu)化為核心,以適度自控為關鍵,以智慧磨練為保障,努力尋找能夠讓大眾共同生活和諧的實質意義和可行方法。
創(chuàng)新團隊;學習路徑;人文向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迅猛到來,沉迷于網絡并依賴其生活方式的人日漸增多。在數(shù)碼世界成長起來的能自如地玩轉手機和電腦,可與人面對面的進行交流合作,就顯得笨拙、理解不足。面對紛繁大千世界,越來越多的人迫切希望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1]。團體創(chuàng)新導向的向善學習路徑,是以博愛為前提:一在有創(chuàng)造性意志的地方求純真,培育超越自己的靈魂;二在必須用真心,全心全意地愛;三清楚愛既是一種生命的享受,也應該是準備作生命的奉獻。愛他人、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民族皆是如此。著名作家王蒙說過,學習是一個人的真正看家本領,其他的一切都是學習的恩澤。21世紀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二字,唯有不斷地給自己充電,讓學習生活化、習慣化,才能在優(yōu)秀團隊中占有一席之地。
2.1 中國的悠閑理論
相對于美國人的個人奮斗精神而言,中國人是偉大的悠閑者。既是民族性格使然,經過文化熏陶和哲學認可,也是發(fā)達物質文明和優(yōu)越環(huán)境的必然結果。文化本來就是精神充足的產物,善于優(yōu)游歲月的人才是真正智慧著。要享受悠閑的生活,一要有藝術家的性情,二要有恬靜的心地和樂天曠達的觀念,三要有能盡情欣賞大自然的胸懷,四有簡樸生活的愛好、對于生財之道不過于在心,五要深愛人生并能領略塵世生活的樂趣。
2.2 子思的“中庸哲學”
中國最崇高的理想,就是既不逃避人類社會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樂的人。儒道只是代表兩個極端理論,居于其中的典范當屬孔子之孫子思所倡導的中庸生活。在行動和靜止之間找到一種相對的均衡,懶惰中帶用功,在用功中偷閑。如把道家的現(xiàn)世主義和儒家的積極觀念配合起來,使人類生于真實世界和虛幻天堂之間,這就是中國中等階層所發(fā)現(xiàn)的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名字半隱半顯,經濟適度寬裕,生活逍遙自在,精神才最為快樂。
2.3 陶淵明的和諧人格
如果把積極和消極的人生觀念適度地結合起來,就會產生和諧人格,也就是那一切文化和教育所欲達到的目的。陶淵明作為中國偉大的詩人,也是整個中國文學傳統(tǒng)上和諧的人物。簡樸的生活和風格令人自然敬畏,心中雖有反抗塵世的欲望,但并不徹底逃避人世,反而使他和七情生活融洽起來。他就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心地坦蕩的、謙遜簡樸的鄉(xiāng)間詩人,一個智慧而快樂的老人。他是一個近情近理的人,周旋于周遭的景物之間。他愛好人生,由種種積極的、合理的人生態(tài)度,去獲得他所特有的能產生和諧的那種感覺。
2.4 煙酒茶與聊天談話
人類歷史上能有助于人們享受空閑、友誼、社交和談天者,莫過于煙、酒和茶。只有富于交友心,擇友極慎,天然喜愛閑適生活的人士,方能圓滿享受煙酒茶的機會。茶須靜品,貴在領略神清氣爽之滋味。飲酒以文字游戲為最,尋找介于現(xiàn)實與幻想之間的靈感。如將樂于招待心除去,這三種東西便成毫無意義。真正的談天,以三五知己圍爐聚談為妙,任性坐臥、傾吐肺腑,美酒鮮果、才女穿梭,談到興盡之時,也就歡然而散[2]。
3.1 東方企業(yè)文化
東方文化以中國為發(fā)源地,強調以人為本、以德為先,重視合作、重義輕利。①中國企業(yè)文化:民族眾多地域廣,豐富多彩文化深;家族利益最大化,以人為本在于心;天人合一中庸觀,重言輕實皆體現(xiàn);為民請命憂樂觀,吃苦耐勞勤節(jié)儉;智慧道德兩相融,理想人格追求遠。②日本企業(yè)文化:單一民族資源乏,集體智慧更濃厚;民主昌盛愿望深,軍民團結興經濟;博采眾長綜合創(chuàng),民族特性永不忘;忠誠精神愛家鄉(xiāng),以和為貴嚴律己。③東方企業(yè)文化:東方文化源中國,以人為本德為先;重視合作多協(xié)調,主張和諧天地間;總體把握憑直覺,重義輕利內心安;向心求同重人倫,社會責任民族情;家族氛圍鄉(xiāng)愁濃,整體控制巧平衡;溝通微妙講藝術,難得糊涂最高明。
3.2 西方企業(yè)文化
西方文化就其本質而言,以個人為中心,崇尚自我、開放,并滲透到管理的各個層面,形成典型的自我與理性的文化特色[3]。①歐洲企業(yè)文化:歐陸聯(lián)盟國家多,希臘基督成共性;精神自由信上帝,平等博愛尚自我;邏輯推理尚智慧,探究自然重知識;民主意識深處醒,商品經濟大發(fā)展。②美國企業(yè)文化:移民國家喜冒險,積極進取做強者;頑強拼搏靠自我,自由平等敢創(chuàng)新;有用有效更有利,效率最高為目的;物質追求拼命干,一心謀求富為榮。③西方企業(yè)文化:西方文化尚自我,理性管理講究多;制度義務契約明,講究效益重科學;目標操作程序化,人際情感淡漠化;能力至上講尊嚴,積極進取創(chuàng)新多。
3.3 東西文化比較
盡管中日歐美各國企業(yè)文化有不少差別(表1),但也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規(guī)律和價值基點:千變萬化不離人,以人為本乃中心;提供服務優(yōu)質化,顧客滿意才是真;感恩意識最淳樸,愛心行動貴真誠;敬畏意識最關鍵,一心向善莫做惡;修身立世真美善,民族個性代代傳。
表1 東西方企業(yè)文化對比
4.1 根據性格,確定角色
和其他人關系好壞受到自身性格的影響,與性格傾向相適應有4種角色。①遠見型的夢想家:高瞻遠矚側重大局、著眼長遠預期目標,富于激情、鼓舞人心,具備使命感、方向感和領導能力。但往往忽視細節(jié),面對當下能力差。②成就型的推動者:專業(yè)技術水平優(yōu)秀的勤奮員工,專心致志、解決問題。但常讓別人覺得難之與共。③促進型的和平守護者:平易近人、體貼周到,最擅長和人打交道,確保任務的進程得以建立并進行下去。常因注重過程而忘記按時完成任務。④分析型的實干家:堅決果斷,關注細節(jié),反思團隊做出的決策和采取的方法,以確保不偏離正軌。但也因此缺乏主觀能動性或無法單獨完成任務。
4.2 老板滿意,員工滿足
正如赫布·凱萊赫所言,一個令人愿意真正參與其中的工作環(huán)境,就不需要進行管理。老板都喜歡雇傭敬業(yè)型的員工,傳播正能量,愿意承擔責任;正直誠實,興趣濃厚;具有團隊精神,樂于幫助他人。①帶來挑戰(zhàn)的A型員工:精力充沛,將事業(yè)放在第一位,自尊心很強;必要時會興風作浪,陷入組織內部的爭權奪利。②保障安全的B型員工:總是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不會去理會閑言碎語和明爭暗斗;重視工作與業(yè)余生活之間的平衡,被視為理想的“創(chuàng)業(yè)者”,使組織延續(xù)下去。③構成組織的C型員工:不緊不慢,只會做人家叫他們做的事情,絕不多做。
4.3 遇到分歧,保持冷靜
在快節(jié)奏的環(huán)境與優(yōu)化團隊中,用一種卓有成效的方法來處理分歧最具有挑戰(zhàn)性。就分歧而言分為自信型、被動型和好斗型三類人,要分別采用不同的方式,學著用圓滑、巧妙的方式來堅持自己的看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保持冷靜分六步走:保持理智,把握住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求教他人,請對方真誠說出觀點;進行鍛煉,抽身而退,散步、打拳;自我反思,換個角度看問題;以后再說,順其自然;選好戰(zhàn)場,要么放手,要么面對[4]。
5.1 認識自控
自控力就是人們如何改變舊習慣、培養(yǎng)健康的新習慣,克服拖延、控制沖動、拒絕誘惑,抓住重點、管理壓力和集中注意力。①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讓自己選擇去做“更難的事”。②認清兩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采取自然應激反應;另一個自我則克服沖動、深謀遠慮,采取“三思而后行”。學會利用原始本能,讓生存本能與自控系統(tǒng)相互協(xié)作,做出更好地選擇。③心率變異度是對“三思而后行”反應的最佳生理學測量指標,能反應壓力狀態(tài)和平靜狀態(tài)下不同的身體狀態(tài)。無論在何種誘惑面前,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避免及時行樂的想法、更好地應對壓力,其意志力都會更強。
5.2 自控良藥
①大腦訓練冥想,將呼吸頻率降低到4~6次/min,有助于將身心從壓力狀態(tài)調整到自控力狀態(tài)。②戶外綠色鍛煉,散步、打太極,逗孩子、整理花園,更能改善人的心情。③保證良好睡眠,必須是晚上23時之前入睡,以幫助大腦恢復到最佳狀態(tài)。④適時躺下放松,用枕頭墊著膝蓋,腿稍抬起,閉上眼睛深呼吸,感覺腹部有起伏。保持這種狀態(tài)5~10 min。⑤還有一些減輕壓力、保持健康的方法,如保證健康飲食、適量飲酒不醉、和朋友家人共度美好時光,都能增強身體的意志力儲備。
5.3 適度自控
為了能夠保持健康、維持幸福生活,需要放棄對意志力的完美控制。選擇自己相信什么,選擇自己要做什么。認識自我、關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正是自我控制的基石。自控力最強的人不是從與自我的較量中獲得自控,而是學會了如何接受相互沖突的自我,并將這些自我融為一體。如果說真的有自控力秘訣,那么從科學角度來說確實有一個,那就是集中注意力。記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能真正地讓人更快樂[5]。
6.1 成功“心”智慧
《塔木德》上有句名言:“成功和失敗都是習慣”。①“成功就是將簡單的事情一再重復”,對任何小事都不可掉以輕心。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jié)、把小事做細。②把心專注在一個地方,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用堅強的意志把握人生難得的機遇,敢于超越自我。③“在別人不敢去的地方,才能找到最美的鉆石”,“不要害怕與其他人所持的立場不同”,做事情總是要面臨風險的,堅定信念、放手一搏,及時邁出堅定性的第一步,然后始終堅持。④堅忍是克服一切困難的基礎,自強不息精神是催人奮進和獲取成功的法寶。
6.2 經營“方”智慧
成功的企業(yè)家之所以能有過人成就,最關鍵的在于他能否有能力使他的下屬更勤奮、更高效的工作。①明智人通過分析比較、考察利弊得失,選定以何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欲望;不但關心已經發(fā)生的事情,而且關心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更能避免沖動的行為,使人不會頭腦發(fā)熱。②富人擁有與眾不同的思考方式,以積極的思考致富并且懷抱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相信能就能做到。③習慣于將每次生意都看做一次獨立的生意,將每次接觸的商業(yè)伙伴都看成是第一次合作的伙伴,采取“化整為零、積少成多”的方案,逐漸取得大的成功。④約翰·華那卡認為,借他人的錢袋與智慧,來謀取自己事業(yè)的成功,這不僅需要膽識,更需要交際的技巧。
6.3 交際“情”智慧
《塔木德》指出,信守諾言的約束、重視集體的力量、懷有必勝的信念等,都有助于一個人獲得成功。①契約(合同、協(xié)議)是神圣不可毀約的,是人與神的約定?!敖^不漏稅”,稅錢是和國家所訂的“契約”,不論發(fā)生任何問題,也都要履行契約。②專業(yè)本領往往只能帶來一種機會,而交際本領則可以帶來百種千種機會;專業(yè)本領只能利用自身能量,而交際本領則可利用外界的無限能量。③只有那些不僅為自己謀得利益,同時慷慨回饋社會的人,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④做一個愿意聆聽的人,勇于接受別人的意見;為了家庭和睦盡一切力量,孝敬父母、兄友弟恭;禮貌待人、以德報怨,才能享受人生的最高境界[6]。
求真、探美、向善,一直是人們學習和生活的追求。歷朝歷代,無論中外,幾乎都把仁心行善視為一種美德,都把愛心善行當做一種佳話。人們一生都把積德行善作為安身立命的信條。善不僅是有用、合目的,也是力的增長、生命的“超越升華”。而惡則是它的反面,完整的善惡觀,才能掌握善惡的真諦。人的漫長一生,其實就是在用智慧來分清什么是善惡,辨別善惡的錯位、轉換,并勇敢地懲惡揚善,增強人類的力量感、克服懦弱[7]。這就需要高懸一張價值表在整個民族上空“真誠孝順父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講真話而且善于戰(zhàn)斗”、“誓死恪守信義”、“你應當事事爭先,超越別人”。除了聽其言論之外,還得看其行動,看其歷史表現(xiàn),看其一貫的行為及其效果,是謂“聽其言,觀其行,看其品,定其命”。
[1]戈爾曼.專注[M].楊春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7~9.
[2]林語堂.生活的藝術[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102~109,134~139,184~207.
[3]王成榮.企業(yè)文化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219~250.
[4]卡耐基,美國卡耐基聯(lián)合公司.提升活力,活出精彩[M].夏星,譯.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5:74~164.
[5]麥格尼格爾.自控力[M].王芩卉,譯.北京:印刷工業(yè)出版社,2013:1~43,101~156,240~246.
[6]艾沙克·辛格.猶太人智慧書[M].馮春,譯.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7,24~85,99~153.
[7]田 丁.尼采和他的超人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281~291.
2016-09-23 基金項目: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社科類研究基金項目(編號:GJ1423) 作者簡介:任得元(1963—),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高職管理和林業(yè)技術推廣研究工作。 通訊作者:陳 祺(1964—),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高職園林教學創(chuàng)新及職業(yè)教育梳理研究工作。
D261.1
A
1674-9944(2016)19-01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