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江艷
摘 要:意境是中國古典詩詞理論中一個重要的美學范疇,也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一個重要論題。意境是詩歌的本質,意境教學則是古詩教學的精髓。文章著重探討了意境教學的意義、特點以及教學方法等問題。
關鍵詞:古詩語言;意境教學;古詩意境;語文教學
我國古詩源遠流長,從《詩經(jīng)》開始,繼之以《楚辭》、《樂府》,經(jīng)“建安”、“正始”,歷唐、宋、元、明、清,匯聚成一條浩浩蕩蕩的詩的長河,可謂是中國民族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古詩語言凝煉含蓄,意境深邃優(yōu)美,倍受人們的喜愛。
一、古詩意境教學困境、意義與特點
1.古詩意境教學困境。
現(xiàn)今仍有很多老師是這樣教學古詩的:先簡單解題,然后讀詩釋詞,接著一句一句串講,再歸納古詩的中心思想,最后檢查背誦、默寫古詩。這種教學方法,教師講得干巴,學生學得枯燥。至于古詩的本質——意境,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東西,不可望也不可及,更不可能走進其中細細品味。學習古詩不但沒有學得古詩的精華,反而成了一種負擔,毫無興趣可言,是老師“要我學”。
2.古詩意境教學意義。
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中國古代的詩教,今天的學校教育之中還用得著。新大綱也明確要求:小學階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50篇(含課文),并且新大綱后面還附錄了80首“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梢娫诟吆羲刭|教育的今天,古詩文學習的重要性。意境是古詩的本質,是古詩的靈魂,王國維認為“詞以境界(意境)為最上”?!八囆g接受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即重建。”“意境是意象的升華。”學習古詩的核心問題應是古詩意境的重建。因此,古詩教學以意境教學為最上,抓住了意境教學也就抓住了本質、靈魂和核心。
古詩意境把虛實之美、動靜之美、含蓄之美巧妙地融為一體,具有特殊的審美功能。開展古詩意境教學,學生可以從中受到美的熏陶。體悟古詩意境的過程,就是鑒賞美的過程。古詩意境教學給了我們一個發(fā)揮想象的空間,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
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塑造形象、描繪畫面,將無限的情思融于有限的文字中,因而使得古詩意境深邃抽象。學生學習古詩時,要領悟詩句的言外之意,體會詩人的情思,就必須依靠自己運用想象力去補充和再現(xiàn)古詩意境,這其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意境的重建是一個能動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當學生展開想象補充、再現(xiàn)意境的時候,也就是在大腦中主動地將記憶的各種意象進行再造組合,繼而展開進一步的聯(lián)想,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新的意境。由此可見,開展古詩意境教學,對于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能不說是一個有益的契機。
3.古詩意境教學特點。
葉圣陶曾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惫旁娨饩辰虒W,關鍵在于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意境,進而在自己的腦海中重建意境。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比绾螌W生引入古詩意境呢?這是古詩意境教學的難點。把學生引入意境,就是要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情感在學生腦中“活”起來,從而使學生在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中深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最終獲得審美體驗,受到思想教育。不難發(fā)現(xiàn),古詩意境教學強化學生內心的感受,淡化字詞句繁瑣的分析。
二、古詩意境教學方法
1.畫面再現(xiàn)。
這實際上是把濃縮在詩句中的情境顯現(xiàn)出來,利用插圖或是繪制一幅幅形象真切的幻燈片或掛圖,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詩歌中的美,由此直接進入詩歌的意境。如《山行》的插圖,為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那山路、人家、白云、蒼勁的樹木、停車觀賞楓林的詩人,暉映著晚秋漫山遍野的紅色楓葉,連畫中的落日也被經(jīng)霜的紅葉染成紅色。“霜葉紅于二月花”可謂是盡在不言中,而詩人所要表達的贊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每一位學生的心田。仔細觀看插圖,學生自然而然進入古詩意境之中。
2.音樂渲染。
音樂訴諸人的聽覺,開啟人的想象和聯(lián)想,是打開人們情感閘門的鑰匙。古詩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古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樂旋律溝通起來,盡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于聽覺的旋律,產(chǎn)生暗示效果,增強學生對美的感受,有利于學生調整自身的情感,展開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不知不覺中披文入境,感受古詩的精妙。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配以舒緩的古箏曲《送別》,《宿建德江》配以憂傷的小提琴曲,《早發(fā)白帝城》配以明快的鋼琴曲,《江雪》配以幽怨的二胡曲等。運用Power Point、Author ware、Flash等軟件制作多媒體課件,可以將畫面再現(xiàn)、音樂渲染兩者結合起來,還可以適當添加動畫,視聽結合,效果更佳。
3.語言描述。
畫面再現(xiàn)、音樂渲染,都是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在再現(xiàn)古詩意境的過程中,直觀手段必須與語言描述相結合。假如缺少教師的語言描述,就會將再現(xiàn)古詩意境變成盲目的、無計劃的教學或是使學生陷入單純的興趣之中。相反地,教師貼切、優(yōu)美的描述語言,不但能將學生帶入古詩的意境,而且還能使學生從中得到語言美的熏陶和享受。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和面部表情,通過觀察,可以了解學生的注意力是否被吸引到所學的內容上來,判斷學生是否已經(jīng)進入古詩的意境之中了。如在教學古詩《憫農(nóng)》時,若是已經(jīng)進入古詩意境的學生,面部表情應是較為凝重的,如果某個學生依舊心不在焉或是滿臉燦爛的笑容,那由此可以判斷,該生仍未進入古詩意境。
在引導學生學習新課時,不能讓學生始終處于接收信息的狀態(tài),應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有較多的個別表達的機會,只有在個別表達學習內容時,教師才能比較清楚地了解到學生是否理解了所學內容的信息。如在古詩意境教學的感悟階段,教師鼓勵學生讀、畫、談、演、改寫等,通過以上教學活動可以及時反饋出學生對于古詩意境的領悟究竟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