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麗
摘 要:本文闡述班主任管理班級策略,首先解讀了尊重理解學生的價值,爾后闡明了扮演家長角色的意義,接著說明了班會課對凝聚力的作用,最后以論述工作思路終篇。執(zhí)筆感慨,臨紙踟躕,點滴經(jīng)驗,分享同仁,若有益于教學點滴,則是我之深幸。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尊重;家長;班會課
一、管理學生,尊重理解
學生進入中學,慢慢成長,從天真爛漫到思想豐富,他們個個具備與眾不同的性格,人人有個性鮮明的短長,有的則更是青春叛逆,難以管理,班主任的工作并不輕松,往往是如履薄冰。如果不能與學生好好溝通,與學生拉近距離,是很難將班級管理好的。一些老套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經(jīng)常無視學生的思想,只是把知識強加給他們,面對基礎差、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使用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甚至挖苦、諷刺他們,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因此班主任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將學生的行為和思想加以分析,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發(fā)展,采用誘導、滲透、循序漸進、以身感化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和尊重。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教師才會得到學生的愛戴,形成友好、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時間長了,必然會形成一股積極向上的班風和學風。
二、扮演家長角色
開展班級工作,要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的前途和發(fā)展為終極目標,讓每一名學生鮮活的生命得到珍視,獨特的個性得到發(fā)展,完美的人生得到充實。
在學生面前,班主任要扮演家長角色,以家長的身份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育學生時,語氣要平和,態(tài)度要誠懇,方法要得當,正如父母和子女間對話一樣。學生在這種狀態(tài)下,緊張情緒必定會減輕許多,這也有利于雙方的溝通和交流。
給學生細致入微的關心和愛護,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以家長的身份關心每一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尤其是對那些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單親家庭的學生、離異家庭的學生和留守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愛。比如:夏天到了,教學生如何預防中暑、防溺水,告訴他們不要在烈日下行走、暴曬;春秋兩季,告訴學生如何預防感冒,也會在辦公室預備一些感冒藥。冬天來臨,提醒學生要穿暖和些,尤其要注意頭和腳,以及背部保暖。這樣做,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是“家長”的快樂,自己的健康成長是“家長”莫大的幸福。
三、通過班會課加強凝聚力
班會課是班級教育的主陣地。設計有意義有效的班會課是班主任的基本功之一。說到班會課設計,要能解決班級管理中的很多實際問題。確定班會的組織形式,根據(jù)主題的內(nèi)容,確定最適合展開主題討論的形式。以下形式可供參考:
圓桌會議。全班學生圍坐,班主任和主持人也落座其中,大家可以自由地發(fā)言討論。這種形式的優(yōu)點是可以營造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
小組議事。分小組圍坐,每組確定組長和記錄員,將討論材料分發(fā)到每個小組,小組成員均可自由發(fā)言。這種形式的優(yōu)點是可以充分討論,學生發(fā)言的機會更多,提出的創(chuàng)意也更多,有利于用頭腦風暴法群策群力;
對坐辯論。如果討論的主題有爭鳴,可以采用辯論會的方式,持不同觀點的同學分兩邊(或三邊)對坐,主持人在前面。每一方確定一名負責人并可以推舉幾名骨干同學作為重點發(fā)言人。這種形式的優(yōu)點是不同觀點可以自由碰撞,產(chǎn)生火花,大家從辯論中更容易引發(fā)思考。
四、班主任管理工作思路要清晰
1.教學生學會做人。
我在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首先把握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
我們的目的是培養(yǎng)大寫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生命經(jīng)過教育而更加情韻悠長,光明磊落。前不久,在各報引起熱烈討論的清華大學學生“傷熊”事件,顯示的就不是那位同學的法制意識淡薄,也不是如辯解的,是對熊的敏感性的測試,這個事件出現(xiàn)在一個高分高能的學生那里,根本上是他缺乏一種人文的教育,缺少教育必然強調(diào)的愛的滋潤,人的同情之心被堵塞,喪失悲憫情懷。在追求高分高能的氛圍之中,我們的教育一般重在功利或者實用,而不是從社會,國家利益的角度來約束或張揚自我,在“靈魂發(fā)育”的季節(jié),許多學生迷失了自我前進的方向,造成靈魂上的“真空”。高新技術(shù),造就了高智能的犯罪,為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反觀我們自身,在學習之余,能否認真且持久的向自己追問“如何做人”這一終極命題呢?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求每一位同學認真對照自己的行為習慣,反思自己,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學會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2.正確看待基礎和發(fā)展的關系。
首先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恰當?shù)乜创A和發(fā)展的關系。重視基礎,更要重視發(fā)展,基礎的好壞并不能證明個人能力的高低,最關緊要的是一個人的潛能如何挖掘出來,每個正常的人都蘊涵幾分天才的成分,只是缺乏成功的條件,諸如:信心,勇氣,堅忍不拔的毅力等等,那么如何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呢?這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生和老師去思考,去探索。
3.教育應有針對性。
學生放假回家,父母喜歡說一些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這也許是自己經(jīng)過摸爬滾打總結(jié)出來的,衷心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更高、更強。但是孩子卻不領情,甚至逆反心理特別強,連一句“爸爸媽媽你辛苦了”的話都不想說,確實讓人傷神。針對這一問題,我在管理工作中努力作到“有張有弛”,協(xié)調(diào)好工作中的“度”,比如:適當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其自由發(fā)展,然后抓住主要問題,給他一針見血的點到痛處,讓他從身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幼稚和無序。孩子的頑皮和淘氣是一種天性,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以“寬容”的心態(tài)來對待他們,這既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的使命!
班主任管理班級是一項繁瑣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門藝術(shù)。只要講究方式方法,直面問題,化解難題,主動和學生溝通交流,就一定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將班級管理成具有良好風氣、奮發(fā)向上的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