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野
藏野驢:奔跑賽吉普 臨渴會掘井
◎蕭野
藏野驢是群居動物
地跨四川省、西藏自治區(qū)、甘肅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區(qū)的羌塘-三江源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ōu)先區(qū)域,草場資源豐富,有針茅藜、苔草、墊狀駝絨藜、沙生針茅、青藏苔原等植物,還有清澈見底的溪水、湖水等,成為野生動物棲息的天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野驢便是高原環(huán)境獨有的種群。它們看似呆萌,卻深諳生存技能,偶爾還會犯點犟脾氣。近年來因保護得當,藏野驢的數(shù)量明顯增長。
馳騁在海拔3600~5400米地帶的藏野驢,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對風雪、日曬均有極強的耐受力。作為馬科馬屬大型食草動物,它們外形似騾,體型和蹄子比家驢大許多。成年藏野驢體長可達2米多,體重300~400公斤。它們頭部寬而短,耳朵較長,吻部圓鈍呈乳白色,略顯“呆萌”。
晨昏時段,在荒漠邊緣或是苦寒高原牧草低矮的干爽草地上,經常可見藏野驢強健靈活的身影。它們或行或臥,溜達覓食,以野蔥、針茅草、固沙草、苔草為主食。還有的三五成群地奔跑、就地打滾嬉戲玩耍,一副悠然自得的景象。
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上,大多數(shù)動物都以長長的絨毛抵御寒冷,毛色也多以黑色和灰色為主,但藏野驢絨毛較短,且以深棕偏栗色的色彩吸引著眾多攝影愛好者。它們的腹下及肢體內側為白色,有明顯黑色背紋,四肢修長白皙,像穿了白的高筒襪。一般而言,藏野驢夏季毛色深,冬季毛色淡,幼體毛色呈沙土黃,絨毛很長,第二年夏天換毛后,毛色趨近成體。
每年七八月份是藏野驢發(fā)情交配的季節(jié)。公驢為了爭奪配偶,必須經過一番搏殺和撕咬。勝利者可以享受“妻妾成群”的待遇。母驢懷孕350天左右產下1仔,繁殖力很低。幼仔出生時體重可達35公斤,由父母共同撫養(yǎng),3~4歲性成熟。野生藏野驢的壽命約20年。
藏野驢是群居性動物,雌性和它們的幼駒組成常年在一起生活的群體,由一匹雄性家長監(jiān)護。它們大多集群出現(xiàn),有五六頭組成的小群,也有十幾頭甚至幾十頭的大群。若幾群合在一起,就會出現(xiàn)公驢斗毆的場面。年輕的雄性有時結成小群,到處挑戰(zhàn)家族雄性家長的權威。在野外,人們有時候會遇到孤獨的野驢,那是老弱的公驢或是情斗的失敗者。
它們體壯蹄健,擅長長距離奔跑,結隊奔跑時隨頭驢而動,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矯健灑脫,浩浩蕩蕩,陣容壯觀整齊,速度可與越野吉普車相比。它們奔跑時發(fā)出短促而嘶啞的叫聲,聽起來不及家驢那么洪亮。
藏野驢需要廣闊的空間,逐水草而居,有隨季節(jié)變化短距離遷移的習性。平時活動很有規(guī)律,一般在清晨時從荒漠或丘陵地帶來到水源處飲水,白天大部分時間在水源地附近的草地上覓食、休息,傍晚再回到荒漠。從宿地到水源草場,它們每天要奔跑幾十公里的路程,時速可達45公里。
藏野驢耐渴力極強,甚至可以幾天不喝水。聰明的藏野驢在干旱缺水的時候,會在河灣處選擇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掘井”,用蹄子在沙灘上刨出半米深的大水坑,當?shù)啬撩穹Q為“驢井”。這些水坑的水除了供它們自己飲用之外,還為藏羚羊、藏原羚、鵝喉羚等動物提供了水源。
藏野驢的視覺、聽覺、嗅覺都特別敏銳,尤其是視聽覺更為發(fā)達。它們能覺察自己數(shù)百米外的情況。若發(fā)現(xiàn)有人接近或敵害襲擊,先是靜靜抬頭觀望,凝視片刻,然后揚蹄疾跑,跑出一段距離后,覺得安全了,又停下站立觀望,然后再跑??偸桥芘芡M?纯矗笤倥?。
生性膽小的藏野驢在受到驚嚇或者面對天敵的威脅時,求生的本能可以使它們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以50公里的時速狂奔,迅速逃離現(xiàn)場。只要是在安全范圍之內,藏野驢大多不怎么怕人。人進它退,前后保持著約30~50米的距離。在藏野驢眼里,手無寸鐵的人不是威脅。因為在這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帶,人別說跑,就是走,每幾步都得停下來大口喘氣,而適應了高原環(huán)境的藏野驢卻可疾速飛奔。
在西藏北部一些公路沿線,經常會遇到藏野驢與汽車并駕齊驅的有趣情景。原來是它們的犟脾氣犯了,要與汽車一爭高下。
正所謂“天上龍肉,地上驢肉”,藏野驢的肉豐腴嫩美,使其從古代到近代一直是被狩獵的對象。它們的皮可制革或生產中藥阿膠,因此偷獵者把槍口對準了它們。由于集群生活,它們常被大批殺害,種群數(shù)量下降后較難得到恢復。對藏野驢構成威脅的還有人類活動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使它們的家園越來越小。1989年,國內林業(yè)部門組織的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動物調查結果表明,由于受畜牧業(yè)擠壓,藏野驢的分布區(qū)出現(xiàn)大幅萎縮。
為了保護這一物種,《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它列為二類保護動物,我國將它列為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嚴禁捕殺。多年來,科技工作者們一直堅持在高原做野外科學研究工作,為有效保護這些高原“原住民”提供科學依據(jù)。
國家在青藏高原建立了多個國家級保護區(qū),之后民間普遍禁獵。慶幸的是,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一些國家級和自治區(qū)級保護動物呈現(xiàn)恢復性增長,藏野驢上世紀90年代中期約5萬匹,到2012年增長到8萬匹?,F(xiàn)在對于到西藏阿里地區(qū)旅游的人來說,見到藏野驢已不再是稀奇事。不過它們在很多地區(qū)都有明顯增長,以至于這些地區(qū)的牧民開始抱怨驢群在和他們的家畜爭奪低矮的牧草
藏野驢四腿白皙,就像穿了白色高筒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