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武漢 430070)
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許文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武漢 430070)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術讓知識以一種更為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而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但實際教學中,學校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存在諸多不足,如利用率低,教師使用能力不足,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水學習的水平參差不齊等,本文主要就此展開討論。
信息技術;高校教學;教學應用
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正逐漸改變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主體地位愈漸明顯。尤其是在高校教學中,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獨立的思考能力和自主能力,在學習上會更加具有主觀能動性。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枯燥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也有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海量的教學信息、教學演示多媒體化、促進教學方式多樣化、教學資源共享化、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及時反饋教學信息等,極大擴大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信息技術的以上優(yōu)勢,讓教學不再局限于課本和課堂。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更多的選擇性,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也能夠利用其中的海量教學信息及教學資源共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使用更好的教學方式來提升教學效果。
2.1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利用率低
目前高校教學對于信息技術的使用僅限于多媒體教學、幻燈片的使用,信息技術只是輔助傳統(tǒng)教學的一種工具,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其的使用率都是比較低的。沒有在教學中更好的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學習或討論,也沒有利用相關的信息技術制作出具有強互動性的教學課件,對于學生的教學并沒有從課堂上適當?shù)难由熘琳n外。
2.2 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不足
教師作為教學中的引導者,其教學方式對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年紀稍大的教師并不具備足夠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只會使用一些最為基礎的多媒體工具,如幻燈片或投影儀等。這無形中限制了信息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
2.3 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了解主要受家庭的經(jīng)濟情況的影響。有些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學生,對于信息技術接觸較早,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但有些學生的家庭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對計算機的了解和接觸僅限于學校。同時,男生或相對比女生多了解一些,也會多感興趣一些。即便在教學中應用了同樣的教學技術,對不同學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3.1 提升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了解與使用率
學校應鼓勵并組織教師學習運用信息技術。學校不應該只重視對信息技術設備等“硬件”的投入,還要加強對教師使用這一類“軟件”的投入。培訓教師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或以小組任務的方式引導教師主動學習。對于學校中年紀稍長的教師要多鼓勵,多點耐心?;蛘咴趹敉饨⑻摂M的教室,讓課堂也不再局限于教室。
3.2 拓寬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使用
學校要負擔引導責任,拓寬信息技術在教學中使用的范圍,讓信息技術更好的服務于教學。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建立教學反饋、遠程教育服務或網(wǎng)絡教學信息交流等,在提升對信息技術的使用率的同時,還能夠完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如建立校園數(shù)字圖書館,讓學生能根據(jù)自身的需求隨時隨地的使用學校資源,并同時提升學校圖書館的使用率。
3.3 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與學生的連接性并不強。但現(xiàn)代素質教學要求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要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僅限于課堂上,課堂之后甚至校外的交流都是非常少的。但廣泛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的打破這種空間上的局限。如教師可以與學生建立QQ群或微信群,即便在課后或假日也能夠與教師溝通。教師也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想法,為合理使用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還應該結合自身的所教學科的特點,作出新的嘗試。
信息技術是時代發(fā)展的產(chǎn)物,教學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因此將信息技術應用教學中是必然趨勢。信息技術有助于推進素質教育的普及,提升教學質量。學校和教師都要重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學校要重視提升教師對于相關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拓寬使用信息技術的范圍;教師也要善于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讓教學不再僅限于課堂時空。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5.138
G420
A
1673-0194(2016)15-0226-01
2016-03-21
許文(1973-),男,湖北武漢人,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副教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