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應(yīng)
黃連素是從黃連、黃柏、三棵針等數(shù)十種中藥中提取的一種生物堿,又稱小蘗堿。對痢疾桿茵、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茵、傷寒桿菌及阿米巴原蟲有抑制作用,多用于治療急性腸炎、胃腸炎、茵痢、百日咳等。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其外治也有許多新用途。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可用黃連素10片,青黛10克,枯礬10克,冰片3.5克,強的松150毫克,共研細末,加冷霜或市售雪花膏攪勻制成100克備用。外搽,每天2~3次,連續(xù)用藥5~7天。
小兒膿皰瘡取黃連素10片,溶于200毫升水中,較大膿皰可用注射器抽液,并去掉表皮,以75%酒精棉球揩凈膿液后,再用黃連素溶液洗患處,每日2次:或患處用黃連素溶液濕敷,每日2~3次,連用2~3天。
小兒痱瘡取黃連素1克,溶入300毫升溫水中洗浴,每日早晚各1次,連用3~5天。
小兒痄腮取黃連素5片,研為細末,加大黃粉10克,混勻,清水適量調(diào)為稀糊狀,外敷雙足心涌泉穴,每日換藥1~2次,連用3~5天。
小兒癤腫取黃連素5片,研為細末,加大黃粉、蒲黃粉、水飛硫磺各5克,混勻,清水調(diào)為稀糊狀,外涂或敷患處,每日3~5次,連用3~5天。
小兒感染性腹瀉取黃連素2片,研細,加清水適量調(diào)為糊狀,外敷臍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2次,連用1~2天。
潰瘍性結(jié)腸炎用0.2%黃連素溶液100毫升,內(nèi)加錫類散0.6克,加溫至38℃,保留灌腸2小時以上,每晚1次,14天為1療程。連用3個療程。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每次漱口后,將無味黃連素藥膜敷在潰瘍面上,每日3~4次,療程不超過4日:或取黃連素3克,冰片1克,共研細末,與豬膽汁調(diào)勻外搽患處,早晚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