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旭 王瑩 許峰
【摘要】目的:為了提高中醫(yī)護理的教學質量,探討綜合教學模式在中醫(yī)護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校2015級護理學專業(yè)1班、2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1班學生教學過程中引入綜合教學模式,記為觀察組,2班學生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記為對照組,階段性結束后,采用調查問卷方式對學生學習主動性進行調查,調查項目包括:學習興趣、主動性、認識問題深度、教師滿意度、課堂氣氛滿意度,同時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考試。結果:觀察組學生理論知識及技能操作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學生主動學習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護理教學工作中引入綜合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較高,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及工作能力,效果滿意。
【關鍵詞】護理 教學 綜合教學模式
【課題項目】齊魯理工學院校級課題編號:06QL005。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238-01
中醫(yī)藥學這一寶庫中,不但有精湛的醫(yī)術,而且還有豐富的護理精華,中醫(yī)護理學是中醫(y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運用中醫(yī)護理理論和護理技術,結合預防、保健、康復等醫(yī)事活動,對老、弱、病、殘實施護理,成為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門應用學科。目前,我國各領域都迅猛發(fā)展,我國的護理人才也處于緊缺狀態(tài),國家需要大量護理精英參與社會服務,滿足廣大患者的需求,這就要求學生不但要掌握現代護理技術,而且更要扎實掌握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中醫(yī)基本理論和技能。中醫(yī)護理理論具有抽象、難理解的特點,并且很多院校都把中醫(yī)護理作為考查課,學時少,內容多,這一問題已成為學生學習的絆腳石,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本次研究應用綜合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介紹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校2015級護理專業(yè)1班、2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1班學生教學過程中引入綜合教學模式,記為觀察組,2班學生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記為對照組,觀察組122人,男24名,女98名,年齡在19~20歲間,平均19.3±0.5歲;對照組118人,男18名,女100名,年齡在19~21歲間,平均19.5±0.4歲。兩組學生在生源、學制、年齡、入學成績及來院時的知識、技能、綜合能力評價等方面比較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教材共同選用劉虹主編《中醫(yī)護理學》。
1.2.方法 兩組學生均由3名老師共同任教,確保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知道實驗分組,以確保其積極性。階段性結束后采用自制問卷對學生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學生學習主動性調查項目包括:學習興趣、主動性、認識問題深度、教師滿意度、課堂氣氛滿意度,同時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考試。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觀察組引入綜合教學模式,每個章節(jié)所述的內容不同,根據不同的內容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具體措施如下:
1.2.1對照班按原來的教學方式授課,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
1.2.2對實驗班學生按照不同的章節(jié)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授。例如:
(1)緒論和哲學基礎部分——內容抽象——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用醫(yī)學史塑造中醫(yī)的實用價值、日常的生活體驗再加大量的多媒體圖片,可以更形象的理解課本內容。
(2)藏象學說、針灸、推拿——內容貼近臨床——采用案例式、問題式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
(3)病因、八綱辨證——內容理論性深奧——采用Seminar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參與者的學習潛能,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認識互動,從而深化對主題的理解。
(4)防治原則和養(yǎng)生——內容貼近生活——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法。有效深化認知環(huán)節(jié),有效促進師生、生生交流。
1.2.3考核方式:采取考試、操作、問卷調查三種方式評價。主要從學生的態(tài)度、對知識的掌握、分析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相關護理操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確定綜合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的效果。
1.2.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數據間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標準為0.05,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主動學習各指標對照見表1
觀察組學生主動學習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學生理論及技能考試成績對照見表2
觀察組學生理論知識及技能操作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傳統(tǒng)基于講解的教學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學手段單調枯燥,中醫(yī)護理學內容多,學時少,加之中醫(yī)理論抽象難懂,護理學生學習起來更加困難。往往是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一塌糊涂,這種“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效果差,也與現代教育強調自主學習、強調能力培養(yǎng)的理念相距甚遠[1]。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綜合教育模式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根本區(qū)別,通過綜合教育模式的運用,整個教學過程突出體現了中醫(yī)護理學的整體觀念,辯證施護的中心思想,大大提高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以后學生走向臨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調查中顯示,學生對綜合教學模式持肯定態(tài)度,通過對兩組學生的實驗對比可以看出,實驗組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考試成績,實驗組對學習興趣、主動性體溫、認識問題的深度、課堂氣氛、教師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較明顯提高,經統(tǒng)計學分析,90%的學生表示學習過程中運用綜合教學模式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同時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及工作能力,效果滿意。
參考文獻:
[1]郝秀霞,劉紅梅,劉文濱.綜合教學模式在本科中醫(yī)護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3 年第5卷第8期
作者簡介:
馬元旭(1980.10-),女,蒙古族,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現任齊魯理工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