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光,郭海波,謝先華,陳 潔
(1.舟山市農林技術推廣中心,浙江舟山 316021;2.舟山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浙江舟山 316021;3.舟山市農機管理站,浙江 舟山 316021)
吡嘧·丙草胺防除機插秧稻田雜草效果及對水稻產(chǎn)量的影響
徐晨光1,郭海波2,謝先華3,陳 潔3
(1.舟山市農林技術推廣中心,浙江舟山 316021;2.舟山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浙江舟山 316021;3.舟山市農機管理站,浙江 舟山 316021)
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機插秧稻田使用55%吡嘧·丙草胺可濕性粉劑750、900、1 050 g·hm-2,對稗草、千金子、莎草、闊葉草等主要雜草的防效均較理想,藥后50 d鮮重防效均在95%以上,優(yōu)于35%芐嘧·丁草胺1 800 g·hm-2。乙草胺機插秧稻田使用不安全,易產(chǎn)生藥害。
吡嘧·丙草胺;機插秧水稻;雜草;防除效果
近年來,舟山市水稻機插發(fā)展勢頭良好。但機插因小苗移栽,行距大、封行遲,對雜草競爭力弱,使得機插田雜草危害較重。同時由于機插秧苗小、弱,且有機械植傷等原因,生產(chǎn)上機插稻田化學除草常發(fā)生藥害事故。為篩選高效安全的除草劑,2015年進行了55%吡嘧·丙草胺可濕性粉劑防除機插稻田雜草的效果試驗,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材料
試驗在舟山市定海區(qū)雙橋街道五惠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單季晚稻機插田進行,前作冬油菜,土壤為老淡涂泥田,pH值6.8,肥力中等。試驗田主要雜草為稗草、千金子、異型莎草、鴨舌草等。供試水稻品種為嘉禾218,6月2日秧盤播種,6月23日大田機插,秧齡21 d。
試驗藥劑有55%吡嘧·丙草胺可濕性粉劑(浙江天一農化有限公司生產(chǎn)),35%芐嘧·丁草胺可濕性粉劑(浙江樂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50%乙草胺乳油(山東勝邦綠野化學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2 處理設計
試驗設6個處理,處理1—5的藥劑及用量分別為:吡嘧·丙草胺750、900、1 050 g·hm-2,芐嘧·丁草胺1 800 g·hm-2,乙草胺450 mL·hm-2;以不施藥空白為對照(CK)。小區(qū)面積33.3 m2,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qū)間筑小堤以防串水。各處理藥劑于水稻機插后7 d(6月30日),按各處理用藥量拌尿素150 kg·hm-2均勻撒施,施藥時灌淺水(不淹心葉),藥后保水5 d以上。1.3 調查項目及方法
每小區(qū)隨機定3點,每點0.25 m2,分別于藥后20、50 d調查各種雜草株數(shù),計算株防效;藥后50 d拔取雜草稱地上部分鮮重,計算鮮重防效。藥后20 d內不定期目測各小區(qū)水稻生長情況。藥后20 d調查株高、分蘗數(shù)和死苗數(shù)。收割前考種,測產(chǎn)。
2.1 除草效果
表1表明,藥后20 d各處理藥劑的總草株防效,吡嘧·丙草胺750、900、1 050 g·hm-2處理分別為94.9%、98.6%、99.5%,芐嘧·丁草胺1 800 g·hm-2處理為91.7%,乙草胺450 mL·hm-2處理最低,為77.9%。
藥后50 d吡嘧·丙草胺750、900、1 050 g· hm-2處理株防效分別為94.5%、97.9%、99.1%,鮮重防效分別為96.0%、98.8%、99.4%;芐嘧·丁草胺1 800 g·hm-2處理株防效為91.5%,鮮重防效為92.8%;乙草胺450 m L·hm-2處理株防效為69.2%,鮮重防效為76.5%。經(jīng)LSD測驗,吡嘧·丙草胺3個劑量處理間防效無顯著差異,而與芐嘧·丁草胺處理差異顯著,與乙草胺處理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表1 不同藥劑處理對機插秧稻田雜草的防除效果
對不同種類的雜草,吡嘧·丙草胺處理的防效也最高。藥后50 d,吡嘧·丙草胺750、900、1 050 g·hm-2處理對稗草株防效分別為95.5%、97.7%、98.5%,鮮重防效分別為96.8%、98.5%、99.0%;對千金子株防效分別為93.8%、98.8%、100%,鮮重防效分別為95.6%、99.4%、100%;對莎草類雜草株防效分別為94.2%、97.7%、98.9%,鮮重防效分別為95.1%、98.9%、99.5%;對闊葉類雜草株防效分別為95.0%、98.6%、100%,鮮重防效分別為93.1%、96.6%、100%。芐嘧·丁草胺1 800 g·hm-2處理對稗草、千金子、莎草、闊葉草的株防效分別為92.4%、91.4%、91.9%、90.0%,鮮重防效分別為93.1%、92.6%、93.6%、86.2%。乙草胺450 mL· hm-2處理對稗草、千金子、莎草、闊葉草的株防效分別為93.9%、93.8%、20.9%、48.6%,鮮重防效分別為95.7%、96.1%、37.6%、31.0%。
2.2 水稻秧苗及產(chǎn)量
藥后20 d內不定期田間目測及苗情考查,55%吡嘧·丙草胺750、900、1 050 g·hm-2和芐嘧·丁草胺1 800 g·hm-2處理,秧苗無明顯藥害癥狀,秧苗株高、分蘗數(shù)與不施藥空白對照比較均無明顯差異,表明吡嘧·丙草胺和芐嘧·丁草胺在試驗藥量和使用技術下,對水稻安全無藥害。但乙草胺450 m L·hm-2處理,出現(xiàn)弱苗、傷苗死亡的現(xiàn)象,死苗率達15.8%,并且秧苗葉色變深,與空白對照比較,平均株高降低2.6 cm,平均每苗分蘗數(shù)減少0.7個,說明乙草胺在機插秧稻田使用不安全,易產(chǎn)生藥害。
根據(jù)收割期考種結果(表2),吡嘧·丙草胺750、900、1 050 g·hm-2和芐嘧·丁草胺1 800 g· hm-2各處理之間有效穗、實粒數(shù)、結實率、千粒重等均無明顯差異,產(chǎn)量7.263~7.546 t·hm-2,比對照空白增產(chǎn)25.8%~30.7%;乙草胺450 mL· hm-2處理的產(chǎn)量為6.737 t·hm-2;對照因草害嚴重,造成有效穗、實粒數(shù)、結實率等明顯減少,產(chǎn)量只有5.772 t·hm-2。經(jīng)LSD測驗,吡嘧·丙草胺與芐嘧·丁草胺各處理間產(chǎn)量無顯著差異,與乙草胺處理和空白對照比較,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表2 不同藥劑處理對水稻產(chǎn)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機插秧稻田使用55%吡嘧·丙草胺可濕性粉劑750、900、1 050 g·hm-2,對稗草、千金子、莎草、闊葉草等主要雜草的防效均較理想,藥后50 d總草鮮重防效均在95%以上,1次施藥就能控制機插秧稻田草害,防效優(yōu)于35%芐嘧·丁草胺可濕性粉劑1 080 g·hm-2。此試驗結果與高紅偉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
生產(chǎn)上應根據(jù)稻田雜草發(fā)生量,確定吡嘧·丙草胺的使用量,以降低防除成本。雜草發(fā)生中等程度的建議使用量為750~900 g·hm-2,雜草發(fā)生量大的田塊可提高到1 050 g·hm-2。
乙草胺在水稻中小苗時使用,易產(chǎn)生藥害,在機插秧稻田使用不安全。
[1] 高紅偉,王勇.不同藥劑在水稻移栽田封閉化學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評價[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5,56(6):1247-1249.
[2] 徐小燕,唐偉,陳杰,等.土壤處理除草劑在不同類型土壤中除草活性研究[J].浙江農業(yè)學報,2013,25(4):823-826.
(責任編輯:張才德)
S435
:B
:0528-9017(2016)12-1984-02
文獻著錄格式:徐晨光,郭海波,謝先華,等.吡嘧·丙草胺防除機插秧稻田雜草效果及對水稻產(chǎn)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6,57(12):1984-1985.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1213
2016-09-12
舟山市科技計劃項目(2015C31026)
徐晨光(1965—),男,浙江普陀人,高級農藝師,從事植保技術推廣工作,E-mail:xucg0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