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繼前
閱讀是人類感知與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基礎能力之一。閱讀是學習活動的基礎,離開閱讀,任何學習活動都難以有效進行。尤其是對于初中生來說,其正處于對外界環(huán)境的初始認知階段,教師要通過積極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在閱讀中幫助初中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促進初中生綜合閱讀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其不僅僅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基礎技能的重要方式。通過閱讀可以構建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初中生在感受語文魅力的同時,不斷領悟文章的潛在意義以及主題思想,進而積極有效地去領會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內涵。通過不斷優(yōu)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展現(xiàn)語文閱讀獨特的藝術與美學氣息,能夠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良好基礎,因此積極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1.實現(xiàn)初中生語文思維能力的極大拓寬
初中階段是人的閱讀情趣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是奠定人未來的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初中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可以通過閱讀文章,去汲取文章中的養(yǎng)份,進而不斷實現(xiàn)自己內在閱讀能力的提升。受制于認知能力以及思維水平,多數(shù)初中生在閱讀時較難對于文章的深層次含義有所理解,只有通過反復的閱讀、訓練,多思考,才能夠讀懂字里行間中深藏的思想情感。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閱讀建構,就是通過多種感官閱讀,實現(xiàn)眼、耳、口、腦的并用,從而對文章內容進行綜合分析與理解,這對于培養(yǎng)初中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極為重要。
2.實現(xiàn)初中生語文能力的綜合提升
閱讀是人們認識世界、感知外界的重要方式,通過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思想和生動準確的用詞,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美麗,同時對于學生的精神世界也是有效的錘煉,可以全面激發(fā)初中生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初中生心靈更為純凈,對于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較快,通過閱讀構建可以使得初中生在閱讀文章時,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也更容易與文章思想產生極強的共鳴。在長期不斷的閱讀過程中,初中生的閱讀思維能力以及欣賞能力不斷得到增強,個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價值取向也更加向上。因此語文閱讀不僅僅是幫助學生去了解這個世界,同時也是對學生精神世界的洗禮。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策略
1.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大語文”觀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觀念較為活躍的階段,為了適應初中階段的多元化、開放式教學要求,教師應該積極樹立“大語文”觀,將語文閱讀教學融入到生活和學習中,真正讓語文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無時無刻不接受語文的熏陶。教師應鼓勵學生們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閱讀古今中外文學著作,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積極將課堂以外的古今中外閱讀材料引入到閱讀中來,幫助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方式,真正將閱讀作為生活、學習必不可少的內容。著名教育家劉國正先生曾經說過,“教室的四壁不應成為水泥的隔離層,應是多孔的海綿,通過各種孔道使教學和生活息息相通?!边@也就是說初中語文閱讀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局限于書本,而是應該走出課堂,跳出課本,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積極尋求現(xiàn)實生活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不斷發(fā)掘閱讀美,在閱讀中穿插美學教育,給學生們帶來多樣化的教學感受。
2.以小組合作為基礎。實現(xiàn)探究性閱讀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努力去迎合初中生的閱讀需求,要全面了解初中生想要如何去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根據(jù)教學內容要求,合理創(chuàng)建學習興趣小組,根據(jù)每個小組的實際情況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創(chuàng)設多維互動的學習氛圍。通過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進而通過模仿人物語言的表述,去領略文章中蘊藏的深層次內容。例如在學習《孔乙己》這篇文章時,要求每個學習小組的成員研究孔乙己內心世界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讓學生用一句話表達《孔乙己》的中心思想。教師有意識在最佳時機將自己的理解隱藏,留給學生反思、探究的自由空間,可以促進學生語文閱讀思維能力的提升。在小組合作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點明教學主題,闡述文章發(fā)生的背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各個學習小組成員就自己討論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思考,不斷提高自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
3.開展積極有效的激勵、評價,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初中生爭強好勝之心比較強,總是喜歡和其他人一爭高下。我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們的這一特點,在教學活動中加入一些有效的競爭活動,讓學生們參與到活動中。對于學生們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比,對于表現(xiàn)好的學生予以獎勵,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好勝心,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如可以在朗讀中引入“誰讀得最好”的競爭;在發(fā)言時,看誰的最有創(chuàng)意;在名著閱讀賞析時,可以比誰對于名著相關知識了解的最多等。教師可以在口頭語言評價上進行創(chuàng)新,靈活采用激勵式言語評價、幽默式言語評價等評價方式,也可將口頭語言的激勵評價與體態(tài)語言的動作相結合,在學生們取得一些成果的時候,可以親切地摸孩子的頭、專注的凝望、熱烈的掌聲等,通過聲情并茂的方式傳遞正面情緒,與學生們進行思想交流,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4.為學而教,把學習還給學生
現(xiàn)代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中心,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學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主動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依賴教師的教授。因此,教師在課前要設計科學、有效的閱讀引學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一系列引學任務的過程中對于教學內容有較深入的理解。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先想、先做、先學的空間與時間,充分考慮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培養(yǎng)其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增強課堂閱讀學習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應該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引導方式,讓中學生能夠投入足夠的時間以及精力進行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掘教學的多種元素并應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不斷對閱讀材料內容范圍進行拓寬,積極引進一些學生能夠接受的閱讀材料,如《紅樓夢》、《戰(zhàn)爭與和平》、《平凡的世界》等古今中外名著,讓學生們駕起自由之帆,盡情徜徉在語文閱讀的海洋里。
面向大數(shù)據(jù)的未來,教育目的也將面臨從“教給學生哪些知識”到“引導學生到哪里去學習知識”的深刻變革,知識本身的概念與屬性也在被重新定義。現(xiàn)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所有學生都得到主動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