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志
直接引用詩詞
一般可以圍繞話題,發(fā)散思維,搜尋相關(guān)的詩詞,排比成文。比如下面關(guān)于“生命”主題的一段文字,就是引用了四位詩人的詩句對“生命”作了解釋。
生命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hù)花”的獻(xiàn)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脫與豁達(dá);生命就是杜甫“感時(shí)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
直接引用詩詞讓我們親切地感受到了這四位詩人的形象,而排比成文更顯示了作者對語言的把握能力,使文章的文采“躍然紙上”。再比如作文《望月》中的一個片段。
“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也?!痹率俏覀儜?yīng)該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賜之福?!盎ㄩg一壺酒,獨(dú)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痹率俏覀冋兄磥恚M可傾訴的知己?!按睬懊髟鹿?,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痹率怯巫铀监l(xiāng)念親的一杯苦茶?!叭松鸁o窮己,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月又是我們滲透歷史,頓悟人生的一劑良藥。
對詩句的引用和評價(jià)淋漓盡致地將作者對詩詞的分析鑒賞和感悟能力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讓那輪萬古的明月高懸在我們的上空,使我們遙想百年、千年之前古人的夢想,使文章有了深刻的文化思考。
化用詩詞
所謂化用,就是截取詩詞的某一部分直接變成我們作文語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語言去演繹詩詞的意境。比如下面這些語段。
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cè)畔的萬點(diǎn)白帆;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fēng)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那化作春泥更護(hù)花的點(diǎn)點(diǎn)落紅。(話題“樂觀”片段)
在眾人皆醉的麻木空氣中,你選擇了清醒;在眾人皆濁的惡濁世道上,你選擇了清白。褪去了華服,你選擇了荷葉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選擇了汨羅江的波濤。(《面對選擇》片段)
出自內(nèi)心真誠的心靈選擇,才能勾畫鸚鵡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點(diǎn)化二十四橋的清風(fēng)明月,才能渲染香爐峰間的日照紫煙。(《美麗一次》片段)
是的,摒除了浮華,去掉了雕飾,我們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著迷人的清香。(《簡單》片段)
天空中一絲云兒飄過,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覺得真好,這就是語文;初升的朝陽光芒萬丈,你覺得生機(jī)勃發(fā),這就是語文;如血的殘陽映紅半邊天,讓人無限留戀,別忘了這也是語文。語文是那巍巍昆侖,是那草葉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舊都中國色天香的牡丹;語文是那無聲的冷月,是那靜謐的荷塘,是秦皇島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漁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是那沉舟側(cè)畔的萬點(diǎn)白帆,是那山重水復(fù)后的柳暗花明。(《冷香飛上語文》片斷)
這些文字沒有直接引用杜甫、劉禹錫、龔自珍等的詩句,而是將他們詩句中的意象搬用過來作為自己作文語言中的一個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語言對詩句的意境進(jìn)行大膽的描寫。這樣的語段讓我們聯(lián)想起詩句的意境,帶領(lǐng)我們進(jìn)入似曾相識的詩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創(chuàng)作者的心聲,同樣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當(dāng)然寫作這樣的語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對詩詞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如果不明白詩的意境,隨便套用,那便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