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珊珊●
江蘇省海門中學(226100)
為有源頭活水來
————談談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實踐
宋珊珊●
江蘇省海門中學(226100)
化學體系所涵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學反應原理、有機物的基本性質都離不開實驗.在高中化學知識體系中要揭示一種物質的性質、要認知化學反應原理所表達的規(guī)律特征,化學實驗探究是最具體、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知識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品質形成的不可缺少的過程.從教學角度來看,一方面化學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能夠構建學生化學學科的綜合素養(yǎng).然而,怎樣將化學實驗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呢?本文三個方面來闡述了高中化學課堂實施實驗教學的方法,僅供同行們交流.
實驗;高中課堂;教學實踐
高中教材必修部分涉及到眾多的常見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必須達到認識它們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的層面.物質的性質都是通過實驗現象來表征體現的,沒有化學實驗作為重要基礎,將物質的性質僅僅紙上談兵,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去幻想實驗現象,這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僅僅依靠機械記憶來認識物質的性質,枯燥乏味,久而久之,讓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缺乏興趣、失去動力,甚至于厭學.
1.以實驗演示引導知識,以操作規(guī)范培養(yǎng)技能
高中學生的思維敏捷,有著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的一言一行,可以直接融于學生的行為之中.高中化學就是《從實驗學化學》作為起點的,讓學生從頭做起,樹立規(guī)范就是安全的意識.由于學生好奇心的驅使,一方面探究讓他們追求新知識,另一方面對教師在課堂上實驗演示時的細微末節(jié)都會盡收眼底、銘記在心.常常講實驗的過程決定結果、細節(jié)決定成敗,學生自然而然的在以后的實驗探究中將諸多的細節(jié)效仿出來.例如,在粗鹽的提純演示過程中,蒸發(fā)操作不規(guī)范,沒有使用玻璃棒攪拌蒸發(fā)溶液,學生就會在從草木灰提取鉀鹽的實驗、從海藻灰提取碘的實驗等等蒸發(fā)操作丟掉使用玻璃棒攪拌的細節(jié),小組實驗人員較多,極有可能出現安全事故.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倘若教師的每一個操作都做的標準規(guī)范,何愁不成為學生實驗動作的指南.
2.以實驗體驗構建知識,以自我探究提升能力
在高中化學中實驗簡明的有兩種主要作用: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作用和化學知識的鞏固作用.現行的新課標教材沒有將實驗細化為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因此,需要從學生學情出發(fā),結合學?,F有的實驗條件,盡可能將教材中的實驗作為學生實驗,也可以將近年來的高考試題中的實驗作為學生復習時的探究實驗,鼓勵學生多動手,不斷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并在探究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例如,在高考試題中設計了一套制備氫氧化亞鐵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這是一道經典的化學實驗題,在學習氫氧化亞鐵的制備和性質時是最好的案例了.在鐵及其化合物的教學時,為每個學習小組準備試題上給出的實驗儀器和藥品,當認知貼的化合物氫氧化亞鐵時,可以指導學生設計制備氫氧化亞鐵的實驗步驟,再根據合理設計的步驟進行實驗,細心觀察實驗現象.這個實驗最初在B試管中產生了白色絮狀沉淀,當取下B試管的帶導管的橡膠塞后對B試管振蕩,白色絮狀沉淀就會迅速轉化成灰綠色,最終變成紅褐色.
正是這樣,很多實驗在學生的親身經歷中將細微的現象進行放大,物質的化學性質記憶深刻,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設計、操作、觀察等化學必備的能力.
3.以實驗設計創(chuàng)新知識,以生活應用拓展思維
一句經典的語言“化學無處不在”讓化學刮目相看.不能將學生的思維緊扣在教材之中,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化學知識與現代生活是血脈相連的,化學的功與過、孰是孰非不能僅僅是新聞圍觀,更多的應是參與.
倡導學生積極利用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途徑.知識只有在應用過程中才能被創(chuàng)新,才能體現知識的真正價值.如,由于大雨造成了自來水水質下降,很多學生在家里利用礦泉水瓶制作自來水“凈化器”,材料是隨處可見,但其原理源自化學基本操作——過濾.還有學生體驗用不同的試劑清除油煙機上的油漬,如選用洗滌劑、碳酸鈉溶液、洗衣粉,甚至將它們混用來測定效果,得出自己的配比方法……由此可見,生活中的小制作實驗與課堂知識互通有無,源于教材知識,可以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潛能,讓課堂更加活潑生動,學生的科學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
總之,作一名高中化學教師,我們不但要以規(guī)范的操作演示實驗來引導學生,更應該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去探究知識的真諦,揭示大自然的奧秘,并將所學知識創(chuàng)新的應用于生活,改善生活.如果在課堂上對知識作相應的探究拓展,給了學生一個支點,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杠桿將會撬動整個宇宙,科技將會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明天.
[1]廖旭杲.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蘇教版《實驗化學》教學有感[J].《化學教育》,2009,30(3):16-18
[2]劉文華,高中“實驗化學”整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以“海帶中碘元素的分離及檢驗”為例[J].《化學教育》,2012,33(5):34-36
[3]徐穎娟.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驗教學[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13(7):90-90
G632
B
1008-0333(2016)36-00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