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森
我們經(jīng)常把書籍當擺設,把學習當幌子、當形式,把文憑當面子、當招牌。我們擁有空閑的時候,寧愿呆萌著讓時間如流水般從眼前溜走,寧愿把時間打發(fā)在瀏覽手機上的垃圾碎片,寧愿觀看亂七八糟又無聊的電視節(jié)目,也很少靜下心來仔細品味一本書,哪怕閱讀一篇文章也很難,而對書籍只是翻一翻,對報刊只看標題。
我們隨大流,經(jīng)常跟隨著大家一起闖紅燈,一起隨地吐痰;我們說話很少柔聲細語,習慣了高喉嚨大嗓子,偶爾還飆出幾句不雅的口頭語。
我們迷戀網(wǎng)絡,崇尚看不見摸不著的高大上,卻不欣賞、不珍惜身旁的親人、同事和普普通通的人。
我們習慣討價還價,在商場里、在市場里、在工作上,凡事總討價還價。
我們慣于索取,不愿付出,講話的時候很大度、很豪爽,做事的時候與說話的時候往往南轅北撤、形成鮮明對照,一旦遇到利益榮譽就斤斤計較,更別說紳士、謙讓、付出和施舍了。
我們遇到了麻煩,總想簡單了之,總想用錢、憑關(guān)系擺平,很少通過正規(guī)渠道、通過法律途徑。用錢、憑關(guān)系解決了麻煩,好像方能顯示自己的本領(lǐng)和能耐。
我們乘坐公交車屁股沉、不讓座;開車自顧自、不讓道;爭執(zhí)起來常有理、不讓步。
我們不相信天上掉餡餅,卻相信搖號和彩票。
我們在大眾面前很少謙虛地認為自己的知識有限,更不要說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面無知,總是在公眾場所趾高氣揚地發(fā)表自己的高見,很少低下頭虛心聽別人講話,哪怕裝著耐心地傾聽也很少見。
我們常常擔心別人在后面說三道四,擔心明天刮風下雨,擔心自己在面子上不如別人光亮,擔心錢的多寡,卻很少約束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和做法,很少擔心親情、友情的缺失或被玷污。
我們經(jīng)常把社會和人際關(guān)系渲染得很復雜、人心有多么險惡,并將此觀點灌輸給我們的孩子,卻很少將美好的、正面的和陽光的釋放給周圍的人或陌生人。
我們經(jīng)常戴著面罩逢場作戲,很少有表露和展現(xiàn)自我真實的時候,也很少有表達自我內(nèi)心的時候。
我們走在冰冷生硬的馬路上,老弱病殘摔倒了,不敢扶繞著走,陌生人問路都不屑回答,裝作很“紳士”。車與車相互擁擠往前沖毫不相讓,人與人之間冷漠生硬得如鐵一般的機器和冰冷的水泥馬路。
我們常常埋怨垃圾食品的泛濫,自己在行動上反而助紂為虐,讓制造和販賣垃圾食品者大把大把地賺錢發(fā)財。
我們的身體普遍肥胖,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等,卻整天待在家里、辦公室里不愿動,出門幾步路都不愿走,不是開車就是打車、擠公交。私家車已經(jīng)擠滿大街小巷,公交車次不停增加,馬路不斷擴展、人行道變窄也滿足不了汽車的增多。
我們愛擺譜,喜歡搞形式,什么事都要鬧出點動靜,唯恐別人不知道,到頭來是死愛面子活受罪。
【童 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