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定都
小說《哈利·波特》中伏地魔把自己的靈魂分藏在七個“魂器”中。如果把軍國主義比作日本的伏地魔,那么靖國神社無疑是藏匿這個國家靈魂最黑暗部分的“魂器”。這樣接地氣的比喻,令西方讀者瞬間跨過文化隔膜,明白日本參拜靖國神社的實質。
日本主流報紙《產(chǎn)經(jīng)新聞》近日報道,由于在中日關系的重大問題上,日本屢屢遭到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英國媒體上的猛烈抨擊,贏取了世界輿論對中方的支持。于是日本緊急調用英語達人前往英國,應對劉曉明大使。
作為駐英大使,劉曉明在英國媒體上非常知名,之前他將日本軍國主義比作伏地魔,與日本大使當面交鋒,還曾經(jīng)舌戰(zhàn)BBC犀利主播……
其實,自2010年出任中國駐英大使以來,劉曉明就頻頻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太陽報》等英國主流媒體上亮相。
對于如何在國際上表達中國立場,劉曉明很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他說用“本土化”的表達能夠激發(fā)更多共鳴。
這位常?!罢Z出驚人”的外交官到底是什么來歷?
最年輕的正局級外交官
劉曉明祖籍廣東,1956年出生在遼寧。在那里,劉曉明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期。1974年,年僅18歲的劉曉明從大連外國語大學(時系大連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yè)。
畢業(yè)后的一年,劉曉明成了外交部北郊五七干校學員,算是正式進入外交系統(tǒng)。1975年到1978年,他遠赴非洲,擔任中國駐贊比亞大使館職員。對于這段經(jīng)歷,劉曉明2010年在英國《泰晤士報》上撰文是這么描述的,“35年前,我作為一名年輕的外交官,在贊比亞親眼目睹了坦贊鐵路建成通車”。
1978年劉曉明回國,進入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擔任科員,直到2001年。在這23年間,劉曉明都圍著美國轉,成了部內的“美國通”,其職務也從普通科員逐漸遞升為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有消息稱,1998年任命他為駐美公使時,是外交部最年輕的正局級官員,時年42歲。
一位與劉曉明有過同事關系的外交人士說,從多方面條件來看,劉曉明是中國一位比較優(yōu)秀的外交人才?!八麘撜f是一個smart guy(聰明的家伙)——年輕、英文也好,而且外交工作又很有經(jīng)驗,頭腦也很精明?!?/p>
埃及曝光率最高的外國使節(jié)
2001年劉曉明出任駐埃及大使,在埃及工作期間,劉曉明展現(xiàn)了主動出擊的戰(zhàn)術,讓盡可能多的埃及人了解當代中國。
為此他頻繁接受埃及報刊、電臺、通訊社、電視臺的記者和專欄作家的采訪,與他們建立定期工作午餐制度,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或記者招待會,多次上電視臺接受現(xiàn)場直播專訪,回答主持人和觀眾的提問等,不遺余力地介紹中國,宣傳中國。
2004年到2005年,他回國到甘肅省掛職,先后擔任了省政府副秘書長、省長助理、省政府黨組成員。打通國內國外,到地方掛職,往往是組織部門對重點考察干部的安排。
2005年12月,劉曉明結束一年掛職回京,擔任中央外辦副主任,正式步入副部級官員行列。這個職務是個過渡性安排,不到一年,2006年9月,時年50歲的劉曉明被任命為第十五任中國駐朝鮮大使。
他是首位朝鮮戰(zhàn)爭后出生的駐朝大使。巧合的是,劉曉明本身就是志愿軍的后代。1957年,年僅一歲多的劉曉明曾跟隨母親千里迢迢到朝鮮檜昌志愿軍總部去探望父親。
舌戰(zhàn)日本大使
回到文章開頭。劉大使到底做了什么,讓日本媒體如此“頭疼”?
最經(jīng)典的是,劉曉明大使曾與日本前駐英大使一同參加BBC電視節(jié)目,激辯釣魚島問題。
主持人當晚留給中日兩國大使共8分鐘時間。主持人先采訪前日本大使林景一,用時4分鐘,然后起身。英國《每日快報》和《星期日快報》描述,主持人結束對林景一的采訪時,表情略顯迷惑。
緊接著,主持人走進演播室另一房間,采訪面帶微笑的劉曉明,同樣用時4分鐘。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主持人問道,這一問題很嚴重嗎?
劉曉明回答,“非常嚴重……這事關日本如何看待其侵略歷史。(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說過,‘不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的人注定重蹈覆轍?!?/p>
而就在此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劉曉明大使就想,怎樣才能更通俗更有效地向西方民眾說明參拜靖國神社的危害呢?
于是,劉大使寫了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他寫道,小說《哈利·波特》中伏地魔把自己的靈魂分藏在七個“魂器”中。如果把軍國主義比作日本的伏地魔,那么靖國神社無疑是藏匿這個國家靈魂最黑暗部分的“魂器”。這樣接地氣的比喻,令西方讀者瞬間跨過文化隔膜,立即明白。
還有一出。今年7月25日,劉曉明大使在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發(fā)表演講后,回答聽眾關于中美關系、南海仲裁、中國的大國地位等話題的提問。一名日本駐英使館人員向劉大使發(fā)問,結果碰了一鼻子灰。
與日本大使當面交鋒,舌戰(zhàn)BBC。
對方稱,中國是《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公約》對通過仲裁解決爭端有明確規(guī)定,中方理應接受。對于“尖閣列島”問題,中國雖不接受1951年簽署的《舊金山和約》,但直到1971年之前,中方都未對“尖閣列島”歸屬日本提出異議。中國似乎在操縱歷史議題,而且有些過分。
主持人直接問這人,是在演講,還是在提問?
劉曉明回應,其應該向皇研所申請演講,當天是中國大使在發(fā)表演講,并問“你的問題是什么”?
對方繼續(xù)問道,中方為什么不設定完成“南海行為準則(COC)”談判的具體日期?請你明確說明這一日期是什么時候?
劉曉明先表示,認為對方?jīng)]有資格提這個要求,因為日本并非COC談判當事國。他要求中方設定結束談判的日期,這很過分,而且充滿了傲慢。COC談判是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談判,日本卻急著要定談判結束日期,豈有此理?
不過,劉曉明還是耐心地普及了一下常識。他介紹,COC談判非常復雜,涉及中國與東盟十國的共同關切。中方已就積極推進談判做出莊重承諾,也希望盡早達成協(xié)議?!暗袊c東盟國家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我們不會人為設定日期”。
劉曉明的回答,言語犀利,有理有據(jù):“關于釣魚島問題,我們可以花一整天時間討論。簡言之,中日兩國政府高層和工作層已經(jīng)多次討論釣魚島問題。中方從未承認和接受《舊金山和約》。釣魚島是中國的一部分,是日本用戰(zhàn)爭手段從中國竊取的?!`取這個詞不是我首創(chuàng)的,而是在中美英三國領導人共同簽署的《開羅宣言》中明確闡明的,即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全部歸還中國。
二戰(zhàn)結束后,中國陷入了內戰(zhàn),難以收復對釣魚島的管轄權。隨著戰(zhàn)后國際形勢發(fā)生變化,特別是冷戰(zhàn)開始后,日本成為美國盟友,美國因此改變了立場,不愿將釣魚島歸還中國,事實就是這樣?!?/p>
看吧,劉曉明大使與日本的每次交鋒,日方都敗下陣來,這才引發(fā)了日本《產(chǎn)經(jīng)新聞》的高度重視,自此更是對與劉大使有關的外交事件嚴陣以待。
(蕭陽薦自《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