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卡夫卡曾說:“你所站立的地面大小不超過你雙足覆蓋的面積?!比松煨?,立足方寸之地,庸者,自占一角,偏安一隅;智者,以方寸之地,鑄就天地之大。
方寸,像滿天繁星中的一顆,當(dāng)仰望天空時(shí),那顆顆閃爍的明星,并無分別。唯有天上的繁星劃過,才留下不可磨滅的震撼;其也是滿天星辰中的“蕓蕓眾生”,但只因?yàn)樗缘厍驗(yàn)槟繕?biāo),執(zhí)著深沉地在宇宙中跋涉幾萬光年,才留下穿過大氣層的華麗。方寸之地,深沉耕耘,鑄就天地之大。
方寸之小,天地之大,中間仿佛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許多人見山畏其高,見海懼其深,便不做努力,甘心于一隅,寧愿向隅而泣,不愿以小搏大,向死而生,最終荒廢一生。
方寸為大,難么?
不難。
方寸之小,是其物質(zhì)屬性決定,但杜甫草堂、向脊軒、飲冰室,何者不小?但因?yàn)樗麄冎魅撕甏蟮脑竿诰裆腺x予無限的延展;終成天地。因此方寸為大,首要的必須在精神上樹立宏誓,并像夸父一般追逐太陽,追逐它的實(shí)現(xiàn),直至倒下。杜甫喟嘆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闭前盐恼驴醋髑Ч糯笫拢酱缧奶?,才有千古之大。所以說方寸有多大,決定于你的心愿。想的是簡(jiǎn)陋茅屋,方寸便是它;想的是萬丈高樓,方寸便拔地而起,成天地之大。
心愿對(duì)鑄就天地之大的方寸而言是骨,有骨有肉方為人,所以方寸鑄就天地之大,還需要本身才能的積淀。
楊絳曾在信中寄語年輕人:“你的問題,在于讀的書不多而想的太多?!辈浑y看出,楊絳老先生很重視知識(shí)的積累,確實(shí),知識(shí)像水泥,建筑圖紙就算再精美,再華麗,沒有水泥這一建筑材料,方寸終究為??;即便立下千古,萬古乃至億古宏誓,沒有知識(shí)的鋪墊,方寸只是方寸,不能增添。所以當(dāng)意識(shí)到知識(shí)重要性并不計(jì)成敗利鈍地追求真理知識(shí),方寸為大。
古有僧人,尋佛三十年,拜訪諸位禪師,佛法精深,終不可悟。一夕見枯骨千里,心生惻隱,發(fā)宏誓:地府不空,誓不成佛。終成地藏。方寸之心,佛法精通,億古大誓,終成大器。
方寸,為大。
指導(dǎo)教師:蔡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