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建設學習型特色學校,教師以“培養(yǎng)專業(yè)精神,拓展專業(yè)知識,發(fā)展專業(yè)能力,提升專業(yè)智慧”為愿景,我們開展了搭建讀書交流平臺、搭建合作互助平臺、搭建科研交流平臺、搭建競賽展示平臺和搭建教學反思平臺”等五個方面活動,引導全體教師塑造天天學習、持久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人生,對增強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關鍵詞:學習型學校;特色品牌;教育研究
當今社會,信息瞬息萬變,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教授指出,今天的大學生從畢業(yè)走出校門的那一天起,他四年來所學的知識已經有50%老化。這表明,一個人如果不學習,那么他很可能會從一個“人才”變成學校乃至社會的一個“包袱”。作為老師,原來所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理念已適應不了時代的發(fā)展要求。現在的老師要有長流水,能夠不斷噴涌。但長流水要有源頭,這源頭就是教師的終身學習,要保障教師的終身學習得以實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學習型特色學校。下面就如何建立學習型特色學校,談談我校的做法,以期拋磚引玉。
建設學習型特色學校的框架圖如下:
對于農村學校而言,提升教師的主要途徑就是構建學習型特色學校。首先要建立農村學校對學習的良好態(tài)度,通過營造一種支持農村教師學習的態(tài)度、提供能夠利用的學習資源、承認教師從經驗中得到的知識、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鼓勵每個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鼓勵教職員工要虛心學習、了解哪些壓抑學習的因素、知道如何激勵教師學習等途徑實現;其次,建立學習的獎勵機制,對于教師的學習,通過發(fā)表文章、內部交流、頒發(fā)證書等途徑進行表彰;再次,消除農村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壓力,避免目標過高或過低;最后,提供相應制度和條件作為保障,如確定學習日、教研活動規(guī)范化等。
一、搭建讀書交流平臺
搭建讀書交流平臺,營造濃厚的學習文化。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對現代社會的每一個人來說,學習是生活,學習是工作,學習是一種責任,必須養(yǎng)成時時、事事、處處學習的習慣。現代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的典范。而讀書,則是終身學習最直捷的途徑。擔負著教書育人重任的教師,更應該熱愛讀書、認真讀書,不斷給自己充電,以更新理念、豐富知識、增長智慧。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就要為教師讀書提供更大的支持,積極實施教師讀書工程,引導廣大教師在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引領下,實踐先進教學經驗,學習成功做法,在讀書中理解、感悟、反思、研究、交流,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世界大文豪莎士比亞曾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例如,為了打造書香校園,讓師生在書海中潤澤心靈,我校積極營造讀書氛圍,每學期都會定期向教師推薦讀書書目,讓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閱讀,并撰寫心得體會,定期進行交流。讀書分享會上,與會教師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將自己的讀書心得與平時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通過評價自己平時教學的得與失,重新進行自己的角色定位,讓先進的教學理念服務自己的教學實踐。這些讀書分享會,搭建了教師讀書交流學習的平臺,讓學習成果得到了共享,讓所有參與教師享受了一次精神的盛宴。
二、搭建合作互助平臺
搭建合作互助平臺,打造教師發(fā)展共同體。同伴互助不單是教師間知識經驗的簡單傳遞和相加,它更能形成一種思維的碰撞和共生效應。教師之間形成一種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的氛圍,發(fā)揮集體智慧,形成合力,共同分享經驗和成功。例如:2014年10月8日,廉江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組織名師下鄉(xiāng)送教活動和名師帶徒活動,讓我校教師在家門口便可以學到先進的課改經驗。我校還注重發(fā)揮優(yōu)秀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如:我校每年都評比“十佳學科帶頭人”和“十佳教學新秀”,評比這些優(yōu)秀的骨干教師和教師新秀,經常性開展區(qū)域性集體備課和聽評課活動,針對教學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加強研究和指導,促進全校教師共同發(fā)展、共同提高。
三、搭建科研交流平臺
搭建科研交流平臺,助推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F代教師要強化教研科研意識,學會研究,參與研究,研究出成果,做到以研究促提高。教師只有經常地進行研究,才能從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細節(jié),找到內在規(guī)律。要以教科研活動為載體,促進教師之間的平等對話,合作交流,從教師的需求出發(fā),營造寬松、民主、開放的學術研究氛圍,使互動式、參與式、開放式教研走近教師,這有利于教師積極性的發(fā)揮和獨特見解的發(fā)表;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以實現有效教學為旨向,把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重點問題作為課題,大力開展群眾性課題研究,在課題研究中發(fā)揮現代理論的指導作用、參研人員的示范作用、科研管理的規(guī)范作用和科研成果的助推作用。
例如,我校舉行青年教師科研沙龍,沙龍主要將視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課程與教學理論;2、教育科研方法;3、課程開發(fā)策略;4、課改前沿信息等。在這四個方面,我校都取得顯著的成績。據統(tǒng)計,全校已立項或結題的省級課題就有2個,廉江市級課題4個,課題研究已具備一定的規(guī)模和水平。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論文獲獎的獎項達到23項市級以上獲獎,且獲獎檔次高。
四、搭建競賽展示平臺
教師隊伍集體要形成一種心態(tài),讓教師樹立健康的競爭意識。學校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根據學校實際,如利用校園網發(fā)布教師的學習成果,通過讀書論壇和學習成果展示會等形式,讓教師相互交流、共同學習,集體的智慧總是遠勝于個人的智慧。
搭建競賽展示平臺,提升專業(yè)發(fā)展層次。要生存就有競爭。競賽活動可以為教師搭建起一個交流提高的平臺。讓廣大教師在這個舞臺展示自己的進步和專長,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因此,我們可以競賽活動為載體,開展各種教學競賽,比如:優(yōu)質課比賽、論文評比、說課比賽、制作課件競賽、教學設計比賽等,激活教師參加校本教研的內驅力。在活動中,我們既要注重過程指導,又要加強過程監(jiān)督,確保各項活動能落到實處,收到實效。例如,我校中老年教師,對說課這一活動形式還不是很熟悉,因此我們在舉辦教師說課比賽前,可先對教師進行說課培訓,讓其掌握說課的方法、步驟、如何撰寫說課稿等。通過這些活動,為教師提供一個平等競爭的舞臺,使廣大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競賽活動中不斷得到提升。
五、搭建教學反思平臺
搭建教學反思平臺,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有意識地、審慎地對自己思維活動的前提、過程、結果進行批判性考察,是促成教師在每一個教育活動中實現教育意義的重要基礎。只有善于進行教學反思,教師才能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審視自己的教學,才有可能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思考問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激發(fā)理論與實際創(chuàng)造性結合的靈感,進而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學會反思。從自己過去的經驗中學習是一種最經濟有效的學習方式。例如,我們有效地開展反思性教學,要求教師經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探究和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等方式,不斷提高教學效能,培養(yǎng)教師的反思能力,并從以下方面入手:1、撰寫教學周記。2、設計教學案例且案例分析。3、填寫問題手冊。4、進行行動研究等。學??啥ㄆ诮M織教師觀看優(yōu)秀教學案例,引導教師進行以小見大、由表及里的理性思考和本質探究,促進教師的經驗理論化和專業(yè)自主化。
六、創(chuàng)建學習型特色學校的前景
幾多耕耘,幾多收獲,廉江市石頸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通過學習型特色學校的建設,一大批具有研究型資質的教師已脫穎而出,成為廉江市有一定影響力的名師。例如,為使鎮(zhèn)級二中成為學習型特色學校,2012年9月~2016年6月,我校打造了專職教師100%具備合格學歷,8O%具備本科學歷;100%的教職工參加計算機業(yè)務學習,學校中高級教師21人,市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干、教壇新秀19人,獲省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師德標兵、優(yōu)秀班主任等稱號的有18人次。30多位教師在省市基本功競賽、評優(yōu)課比賽中獲獎,教師出版發(fā)表或獲獎論文論著68篇(部)。
隨著學習型特色學校建設向更高更廣的縱深方向發(fā)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不斷跨上新臺階。2014年中考,重點中學錄取23人,其中上湛江一中、湛江二中、廉江中學等名校18人。2015年中考再創(chuàng)佳績,重點中學錄取32人,其中上湛江一中、湛江二中、廉江中學等名校23人。
與時俱進的今天,構建學習型特色學校是我們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奮斗目標和最高境界。我們將努力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chuàng)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zhàn);把精神發(fā)展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弊屛覀円黄鸸餐?,共建學習型特色學校,為廉江市教育的明天譜寫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林家志. 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粵西教師教育研究中心項目申報書:《粵西鄉(xiāng)村學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問題研究》.2016.1
[2] 黃紅球,何軍峰.學習型班級——現代高校班級建設發(fā)展創(chuàng)新探析[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 2006(12).
[3] 倪樹平,任建華. 構建學習型班級的理性思考[J]. 班主任. 2006(05).
[4] 范莉莉.論“學習型班級”建設的理念和策略[J]. 現代中小學教育.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