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摘要:在蒙語文課堂中除了講述書本知識,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蒙語文的興趣是關系到蒙語文教學的改進,甚至關系到民族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問題。因此,為了更好的推進蒙語文教學,本文從依據教材、開展蒙語文綜合性學習;授課教學中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從蒙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方面不斷探求新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蒙語文;教學;方法
一、依據教材、開展蒙語文綜合性學習
蒙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教科書是蒙語文課堂教學資源之一。因此,我們以教材為依據,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把生活中豐富的蒙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蒙語文課堂教學,開展綜合性的蒙語文實踐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蒙語文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地行動起來。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資源,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蒙語文教材上的許多文章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當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時,怎么辦?以往,一般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或請學生幫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導學生自己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做,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所以我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比如:在上《動手試一試》《有趣的發(fā)現(xiàn)》這類課文時,學生對文中的科學現(xiàn)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勵他們回家動手試試,然后在課堂上陳述實驗過程,學生學習情緒高漲。事實證明,將蒙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蒙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蒙語文學習的渠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蒙語文實踐能力。
2.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渠道獲取信息,培養(yǎng)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會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們了解的信息有時比老師的還要多。在一些蒙語文課上,我在介紹文章時代背景等有關資料時,有的學生漠不關心,或者根本就不聽,因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當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一些靠課文不能解決的疑問時,他們很有興趣,一定想辦法解決,匯報交流時還積極主動。如教學《梅蘭芳》《小動物過冬》《孔繁森》等課文時,我鼓勵學生通過網絡等渠道搜集資料,處理資料,通過自己的努力認識課文中的人物,了解到的資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聽了他們的匯報交流,我自己也增長了見識。
3.開展小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課堂上分小組進行學習,是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有效形式。如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我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開展小組討論,選擇喜歡的段落,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我負責巡視,指導學生的學習。匯報交流時,小組長先介紹學習情況,然后組織大家匯報。這樣的學習活動,改變了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讀的形式,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
二、蒙語文授課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蒙語文學科的知識范圍廣博,蒙語文自然是與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生活的時空涵蓋著歷史的時空,范圍極其廣泛。蒙語文是作者對生活的反映,是在微觀上較為清晰地表現(xiàn)生活的。蒙語文教學也同樣只能建立在每個學生個體微觀清晰的理解上,教師一家之言不能代替學生的觀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講多少,應突出哪些知識點,難以前篇一律地由教師來代替。由于教師所受的教育,生活閱歷,審美愛好等千差萬別,在理解能力與欣賞性上難以達到一致。但在現(xiàn)實中卻是統(tǒng)一的教材,統(tǒng)一的教參,統(tǒng)一的教法,統(tǒng)一的作業(yè)內容及統(tǒng)一的答案,把學生嚴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和模式之中,很難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我國傳統(tǒng)的漢語文教學中的誦讀吟詠,強調的是“師傅領過門,修行在個人”,似乎是自然無為的,并未抹殺學習者的自主性。試想在所有這些格式化的、整齊劃一的現(xiàn)成的東西面前,學生還能有求知的欲望嗎?教師還能有鉆研教材的熱情嗎?長此以往,只能導致蒙語文教學的僵化,教學質量的每況愈下,導致惡性循環(huán)的出現(xiàn)。因此,要發(fā)揮學生在漢語文學習中的自主性,使學生融于自然美、情感美、藝術美及語言美于一體化的漢語文學習環(huán)境之中,讓他們進行愉快地誦讀、充分地咀嚼、自由地討論、優(yōu)美地欣賞,使之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素質教育要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發(fā)展學生個性。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深入到學生實際,全面了解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同個性和不同要求。要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才能見效。學校不是工廠,教學不可能如加試零件那樣格式好化,而應試教育的結果,使最有活力、最有美感、最有興趣的漢語文學習完全僵化,使受教育者深受其害。蒙語文學科作為一個最具有個性化的學科,每一篇課文作為感情智慧的凝結,在每一個讀者頭腦中都會留下不同的印象,每一個讀者會有從中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因此,必須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使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是產生興趣,為他們創(chuàng)設富有想象力馳騁的天宇,創(chuàng)造力萌發(fā)的搖籃。
三、蒙語文教學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基礎教育階段是人生成長期,是個人形成人生觀的初級階段。在此階段學生了解生活,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是形成責任感的重要階段。培養(yǎng)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蒙語文教學不可忽略的內容。蒙古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蒙古族孩子們是蒙古族的文化繼承、發(fā)揚者。因此,蒙語文教學中應該培養(yǎng)熱愛民族、熱愛國家的觀念,這對于整個民族的發(fā)展乃至國家的未來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尊老愛幼是蒙古族的傳統(tǒng)美德,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從小就培養(yǎng)這種觀念。當然,對于學生培養(yǎng)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能僅僅靠蒙語文課堂,也不能僅僅依靠學校,而是要通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來實現(xiàn)。學校是比較系統(tǒng)的灌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的地方,它能夠系統(tǒng)地把知識傳輸給孩子們。但是,在新時代,學習成績好已經不是判斷“好學生”的唯一標準。所謂好學生應該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學生;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但是,學校老師平時主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無意識中學生形成 “只要好好學習,提高學習成績就無所不能”的思想觀念。在這種學校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關心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甚至有的家長教導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其余的啥也不用做?!痹诖擞^念的影響下,很多聰明、優(yōu)秀的孩子成為“書呆子”。他們不懂得承擔責任,不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如何適應社會,連自立能力都沒有。這樣的孩子是片面發(fā)展的人,不符合“四有”青年的培養(yǎng)條件,跟不上時代發(fā)展需要。而這也是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中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所以,學校應該定時召開家長會,與家長溝通了解,共同關注與培養(yǎng)孩子們的能力。注重學習成績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家庭教育,從小培養(yǎng)責任與擔當?shù)木?、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結語
總之,蒙語文學科教學必須將培養(yǎng)學生全面、綜合的漢語文素質和能力放在第一位。漢語文課改的根本點是強調學生對漢語文的體驗、感悟和積累,強調學生的漢語文素質和人文修養(yǎng)。為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文素質,培養(yǎng)高素質漢語文人才而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