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崇容 劉平 向東生 鄧小琴
·短篇論著·
護技配合做好胸部CT掃描與輻射防護的探討
喻崇容 劉平 向東生 鄧小琴
輻射; 防護; CT; 掃描技術; 協(xié)同關系
X線輻射對人體有危害,因此,CT檢查中的輻射防護[1]成了掃描檢查中的另一重要問題。近年來我們經過護士和掃描技師的緊密配合,進行了前瞻性護理干預和系例掃描技術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使胸部CT掃描射線劑量降到了較低水平,而肺部病變顯示率較以前常規(guī)方法掃描有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對肺部早期病變-磨玻璃小結節(jié)的顯示有了顯著的進展。
一、一般資料
隨機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進行肺部低劑量掃描的患者230例次,其中男性154例,女性76例;患者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57.6歲;230例中,初次檢查85例,肺部發(fā)現(xiàn)病變,一年內2次以上多次復查患者145例,其中部分確診肺癌,不能手術經化療患者,2~3個月檢查一次。特別是這種肺部腫瘤患者,臨床需要短期復查以觀察療效和修改、制定新治療方案者尤其適合這種低劑量CT胸部掃描。
二、胸部CT 掃描,盡量采用低劑量掃描技術
近幾年多層螺旋 CT 已經得到廣泛的臨床應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圖像經強大的后處理理后,雖然掃描劑量在不斷地降低,掃描時間也越來越短,但圖像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因此,胸部低劑量掃描臨床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我們主要采取了幾種降低掃描劑量的措施:①降低管電流的低劑量掃描:采用管電壓120 kV、管電流60 mA、掃描周期0.5 s及重建層厚5 mm。最后將上述兩種采用不同掃描劑量的方法所取得的圖像經重建后分別調整窗寬、窗位至最佳狀態(tài);②智能毫安低劑量掃描[2]:是在掃取胸部應檢查范圍的定位片后,根據(jù)胸部不同部位吸收X線的劑量不同,即實時動態(tài)曝光劑量調節(jié)技術,來進行掃描時(智能)自動按不同毫安量進行曝光掃描,掃描從胸廓入口至肺底;這種掃描與傳統(tǒng)的固定毫安掃描不同之處就是大大的減少了胸部肺含氣較多的掃描區(qū)的掃描劑量,而胸廓上下兩端軟組織較厚區(qū)域劑量較高,避免了該處病灶的遺漏;③以犧牲縱膈圖像噪聲,降低了圖像信噪比,使縱膈圖像質量有所下降,但卻能較好的顯示肺部病變及縱膈淋巴結及心臟冠狀動脈鈣化等。圖像質量及影像信息完全可以滿足診斷的要求。相反肺內組織受噪聲的影響較小,胸部低劑量掃描主要影響胸部密實結構尤其是上胸背部軟組織圖像質量,對肺內結構圖像質量的影響較小,對于重點觀察肺內病變具有很大的價值。
三、護理干預增強胸部CT 掃描輻射防護的作用
1. 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 檢查前使患者了解CT掃描是幫助更好地診斷肺部疾病或了解肺部病灶經治療后的變化情況,以利進一步制定治療措施;要最大限度的配合技師和護士做好檢查,爭取一次成功,這樣既節(jié)約時間,又避免第二次重新掃描,增加X線輻射劑量[3]。
2. 前瞻性交代患者的配合程序: 護士在給患者擺掃描體位的同時,要清楚的交代患者身體一點都不能動,按掃描技師發(fā)出的指令,吸口氣后閉好(肚子也不能鼓動),只有在這種狀態(tài)下所進行的胸部CT掃描,掃出的圖像才清晰、定位才準確。當患者理解了這些程序后,一般都能盡最大努力來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檢查。
3. 做好掃描區(qū)域外的防護: CT 掃描操作技師根據(jù)臨床醫(yī)師申請的檢查部位,預先設置好掃描技術參數(shù),如 kV、mA、掃描時間、掃描方式 ( 軸位掃描、冠狀掃描)、掃描視野、層厚、層間距離等。不要擴大掃描范圍。胸部掃描以外的部位,應用鉛圍裙遮蓋[4],特別是兒童檢查,應保護好眼睛和下腹部(這些部位對射線最敏感)。醫(yī)護人員給患者做到這些防護并不難,主要是提高了防護意識,就能使患者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輻射;同時,這也是一個醫(yī)護人員的醫(yī)德所在。
本組230例(次)胸部低劑量掃描,由于護理干預在前,護士和技師配合默契,使每個患者在檢查前就知道了要檢查的過程和怎樣才能配合好CT掃描檢查,全部掃描圖像都符合診斷要求。我們采用實時動態(tài)曝光劑量調節(jié)技術(既智能劑量)掃描,患者接受的掃描劑量僅為固定毫安常規(guī)劑量掃描的1/5(約1個mSv),而圖像質量完全滿足了診斷要求,只是工作人員在圖像處理上要多花費些時間和精力進行CT 圖像后處理。胸部智能低劑量掃描,特別是對大批體檢篩查、肺部發(fā)現(xiàn)病變要經常復查和兒童患者尤為有利。
一、CT 掃描技術與輻射防護關系
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 (ICRP) 提出的輻射防護原則包括正當化、最優(yōu)化和個人劑量限制,ICRP 和國際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也對正當化提出了一般要求和個人防護要求,在改進 CT 性能同時,在現(xiàn)有的情況下,利用好 CT 掃描技術來改變輻射劑量是我們研究的方向[5]。根據(jù)患者身體狀況來設置掃描參數(shù),包栝kV、mA 以及掃描范圍,在確保圖像質量情況下,盡量使用智能低劑量掃描,降低管電流,能使X線吸收劑量指數(shù)有明顯下降;因肺組織含氣體較多,有利射線穿透,是應用低劑量掃描的較佳部位,而且肺部體檢也是最常用的部位。肺部低劑量掃描[6],一般是降低毫安(從普通用250 mA降至25~50 mA),對發(fā)現(xiàn)肺部10.0 mm以上病灶不會造成遺漏。定位準確,掃描總時間變短,X 線直接照射劑量隨之減少;掃描野大小也是影響散射線間接輻射劑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掃描區(qū)域盡量縮小,散射線產生的概率就相應減少。
二、合理控制輻射劑量
1. 技師在掃描規(guī)劃檢查部位范圍時,要盡量做到精準,不要任意擴大掃描范圍,使患者接受過多的輻射[7-8]。
2. 掃描前做好各種操控準備計劃,每次掃描應一次成功,減少重掃和補充掃描;如遇神志不清及配合差的患者,應和臨床醫(yī)師一道應用適當?shù)逆?zhèn)靜劑后再檢查,不要因掃描過程中患者移動,圖像模糊而反復重掃,這樣就會明顯增加對患者的輻射。圖像質量和劑量控制是影像科一直堅持的原則,應確保影像質量能滿足臨床檢查需要的最低要求,任何無謂地過多地使用劑量都屬失誤,對不同的診斷目的,應提供不同噪聲水平的圖像。
三、加強檢查前的心理護理干預
護理工作人員與參加檢查的患者接觸最多,也是做好患者心理護理的絕好機會,患者迎進掃描室后,護士就可利用擺位的過程給患者交代檢查程序和注意事項,只有讓患者了解了檢查過程中配合的重要性,他們才能盡力配合檢查,掃描技師在掃描過程中發(fā)出的指令(如屏氣等)患者才能準確執(zhí)行[9-10]。而護理人員將鉛圍裙等防護用品遮蓋在患者的非檢查部位時,患者也會感激護理人員對他的關心和愛護,從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高度配合。平掃也要提高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防護意識,加強醫(yī)務放射人員宣傳教育,稍有疏忽就會給患者增加不必要的輻射。有時醫(yī)護人員只是簡單的舉手之勞,給患者搭個鉛圍裙,但患者卻減少了不必要的輻射,同時患者也會對醫(yī)護人員產生好感,增進醫(yī)患和諧。
現(xiàn)今,胸部CT檢查基本成了常規(guī)項目,作為醫(yī)護人員除要做到保證檢查質量外,發(fā)掘新技術降低CT掃描中X線的輻射劑量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我們采用智能低劑量掃描方法與前瞻性心理護理干預,使患者預先了解配合檢查的重要性,基本避免了重新掃描或局部的補充掃描,使肺部CT掃描輻射劑量減少到原來的1/5。
1 葛建文, 石養(yǎng)銳. 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肺部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醫(yī)技與臨床, 2013, 10(21): 84-85.
2 韓云學. 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兒童肺結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4, 18(4): 672-673.
3 管萊琪. 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應用于早期肺癌監(jiān)測的研究[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27): 466-467.
4 陳曉陽, 翟健坤, 李暉. 掃描技術的臨床應用與輻射預防[J]. 影像與介入, 2010, 17(8): 61-62.
5 鄧小琴, 何躍, 鄒華玉, 等. 兒童肺部CT檢查適時護理干預的體會[J/CD].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 2014, 7(4): 471-472.
6 劉濤, 徐晶晶, 龔雪, 等. 雙源CT低劑量掃描對肺磨玻璃結節(jié)檢出的價值探討[J/CD].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 2016, 9(6): 656-657.
7 鄧莉萍, 李真林, 袁元, 等. 雙源CT低劑量掃描在胸部普通檢查中的應用價值[J]. 華西醫(yī)學, 2013, 28(5): 696-698.
8 安靜, 夏玉軍. 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肺磨玻璃結節(jié)檢查中的應用[J]. 中國醫(yī)療設備, 2014, 29(9): 122-124.
9 向東生, 戚躍勇, 周宇. 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技術在肺部的應用與防護評價[J]. 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 2010, 31(11): 193, 198.
10 劉平,鄧小琴, 朱靜雅. 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前瞻性呼吸控制的護理干預探討[J/CD].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 2016, 9(4): 451-452.
(本文編輯:王亞南)
喻崇容,劉平,向東生,等. 護技配合做好胸部CT掃描與輻射防護的探討[J/CD].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 2017, 10(4): 478-479.
10.3877/cma.j.issn.1674-6902.2017.04.026
400037 重慶,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放射科
鄧小琴, Email: 258600154@qq.com
R445.4
B
201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