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1月12日文章,原題:中國如何對付特斯拉:廉價品牌帶動電動汽車熱 中國電動汽車銷量是世界其他地方的總和,但主要是本土品牌,價格和可行駛公里數都比不上特斯拉和日產等外國同類品牌。
中國本土品牌的電動汽車市場受到政府巨額補貼的帶動。去年1月到11月,中國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增長60%,達到40.2萬輛。到2020年,將有500萬輛插電式汽車行駛在中國道路上。中國本土電動汽車沒有特斯拉那樣速度快、行駛里程長,但賣得便宜。在上海一家化工企業(yè)工作的謝超(音)說:“電動汽車價格便宜,花不了多少錢。如果你只是上班或者在城里用,100公里之內沒問題?!?/p>
新能源汽車綜合服務商“買電車”CEO張大偉(音)表示,多數中國產電動汽車性能指標差不多,所以價格是決定性因素,“車只是交通工具,目的是代步而非炫耀”。北京和上海的一些買家說,他們買電動汽車主要是因為能輕松拿到車牌。
比亞迪公司的李云飛(音)說,中國本土電動汽車制造商依靠補貼打造規(guī)模經濟,降低單位成本,進而投入更多資金用于研發(fā)。通用等全球汽車品牌正在加快研發(fā)電動汽車的速度,而比亞迪和廣汽集團也正在將市場拓展到這些品牌的老家。李云飛表示,因為中國企業(yè)擁有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它們一旦做大做強,產品質量將得到提升,也會更加了解國際市場,“未來,他們肯定會登上國際舞臺,潛力巨大”?!?/p>
(作者杰克·斯普林,傳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