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俊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在新課程改革之際,研究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勢在必行。情感是形成興趣的動力,語文教學就是通過啟發(fā)、熏陶,用情感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沉浸在飽含情感的文章之中,接受道德情操的陶冶、美好心靈的凈化,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本質上是一種態(tài)度的體驗,即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其功能主要是動力作用,體現在對意向的調節(jié)、維持和定向上,它與認知一起,從不同角度對教學過程施加重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為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動,營造情感交流的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得雙方互相走進對方精神、情感和整個心靈世界,并以此建樹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情感互融的基礎上,使教學過程能聽之順耳,理之達心,知之入腦,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境界。
一、用“愛”和“關注”架起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
“愛”,不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證。馬斯洛關于人的需要的學說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被人愛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們能讓每個學生在愛的陽光中成長,學生的潛能就會被激發(fā),奇跡就會出現。例如,我在語文教學中,堅持課前一分鐘演講,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機會。由于學生都能珍惜這樣的機會,所以,每次演講都是成功的,而且非常精彩。
“目以傳情,情以感人”。目光是教師激發(fā)學生興趣、傳遞成功希望的情感信息,教師要恰當把握無聲的語言——目光的運用,捕捉時機,適時向學生傳遞信息,進而給以激勵,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例如,在語文課堂討論中,有些膽小的同學不愛發(fā)言,這時,我就及時地用目光激勵他們,即使他們在回答中出現錯誤,也首先肯定他們的大膽;同時,作文批改中,多鼓勵、少批評,多給予學生賞識、激勵性評語,特別是對學困生一定要發(fā)掘他們的優(yōu)點,給予及時的表揚。
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師的情感能感染學生。首先,教師要給學生親切感,信任感。學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如果學生厭惡甚至憎恨教師,那么對其所教學科也自然沒有學習熱情。教師要對學生傾注全部愛心,關心愛護學生,尊重信任學生,滿腔熱情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對差生要傾注更多的愛。時時給學生以微笑,期待和贊許,與學生進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感到教師可信,可親,可愛,產生一種滿意、喜愛的情感;其次要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想信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完善自我,用形象魅力吸引學生
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形象魅力直接影響學生健康的靈魂和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教師的儀表與風度、知識與才華、品格與修養(yǎng)往往成為能否吸引學生的重要因素。
儀容整齊、端莊大方這些表層因素乃是先決條件。同時,由于物質生活的提高,知識追求中的競爭日益加劇,學生對老師的智慧日益崇拜,學生更偏于“交流型”、“親切型”的教師。我在教學歌劇《白毛女》時,自己親自扮演其中一個角色,和學生一起表演課本?。辉谶M行話劇《陳毅市長》時,又用濃郁的四川方言表演陳毅的臺詞;在進行小說《孔乙己》的教學時,特意繪制了一幅《孔乙己落魄圖》。這些都無形中增強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魅力。同時,教師還需要努力養(yǎng)成健康的個性品質、廣泛的興趣、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情緒,這些無疑成為教師形象魅力形成的關鍵。
教師只有不斷地完善自我,增強自己的形象魅力,才能以不可抵御的力量吸引學生、影響學生。再者,教師要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熱情飽滿的情緒,絕不把個人不健康的情緒帶進課堂,以免影響學生。由此看出,做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而且還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健康、豐富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情感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領情入境,讓學生產生審美的情感體驗
教學活動是培育生命的一種藝術活動?!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教學中,只有當學生的情感升華為一種審美體驗時,才會使學生領悟難以言傳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電影、繪畫、音樂、舞蹈、朗誦等藝術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自然和諧、有利于身心開放的“心理場”,以情激情,以情傳情,以情動人,激發(fā)并保護學生的想象力,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使學生進入“妙悟”的自由狀態(tài),產生愉悅的審美體驗。
例如我在教學《沁園春·雪》時,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借助聲、光、影等手段,將詞句融進課件之中,使學生對詞句中的英雄豪情領悟得更深、更透,讓教材成為聲、色、光、影彼此相通、交相輝映的動態(tài)世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通往深層的生命結構的審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完美學生的人格構建,完成從教學關系向審美關系的轉化和升華,達到教學的理想境界。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泵绹鸫髮W教授丹尼爾·古爾曼也說:“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由此可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注意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學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起來,輕松起來,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教學目標。
由此可見,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以情激情,以情傳情,以情動人”,通過一篇篇文章的教學,用情感教學的方法,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才能讓語文教學綻放絢麗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