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志強
CT血管成像技術在顱腦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仵志強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技術在顱腦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168例顱腦病變患者,均采用平面重建法、表面遮蓋法以及最大密度投影等技術對患者的顱腦病變進行顯示, 對顱腦病變進行評價, 并與患者的手術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168例顱腦病變患者的CT血管成像技術掃描結果與手術診斷結果較為一致, CT血管成像技術診斷結果顯示16例患者未發(fā)現(xiàn)異常, 65例患者為動脈瘤, 相對于動脈瘤的敏感度為93%, 在65例動脈瘤患者中, 30例為交通動脈瘤, 18例為后交通動脈瘤, 10例為大腦中動脈瘤, 7例為大腦前動脈瘤。CT血管成像技術可以清晰的看出患者的動脈瘤及載瘤動脈與相近血管分支之間的結構和關系, 這和手術多見狀況幾乎一致。CT血管成像技術掃描結果中有44例患者為血管畸形, CT血管成像技術基本能夠顯示出畸形血管的范圍及位置;另外CT血管成像技術還診斷出32例患者為缺血性腦血管病變, 11例患者為腦腫瘤。結論CT血管成像技術能夠清晰的顯示出患者血管病變位置及病灶的三維空間, 對患者的顱腦病變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臨床診斷顱腦病變的主要方式。
CT血管成像技術;顱腦病變;診斷價值
CT血管成像技術在現(xiàn)代臨床中屬于常見的檢查與診斷技術, 其屬于非侵襲性的血管成像技術, 隨著多層螺旋CT的發(fā)展和應用, CT血管成像技術在顱腦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在不斷的增加[1,2]。CT血管成像技術具有掃描層更薄、掃描時間短等優(yōu)勢, 為分析CT血管成像技術在顱腦病變診斷中的意義, 本院對從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168例顱腦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現(xiàn)將其歸納總結如下。
1. 1 一般資料將從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168例顱腦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101例, 女67例, 患者年齡17~81歲, 平均年齡(44.8±12.2)歲。
1. 2 方法利用CT血管成像技術對168例患者顱腦進行掃描檢查。先對患者顱腦實施常規(guī)平掃, 后便利用血管造影技術對患者實施CTA掃描。掃描參數(shù)為:重建間隔設置為0.625 mm, 電壓設置為120 kV, 電流設置為220 mA, 螺距設置為0.938∶1, 旋轉速度設置為0.8 s/圈。之后為患者注射碘普胺對比劑, 注射速度為3.5~4.0 ml/s, 掃描延遲時間利用15 ml的小劑量團法測試來進行確定。診斷完成后, 將患者原始數(shù)據(jù)傳輸至工作站, 并運用相關軟件進行后處理, 其主要的重建方式包括多平面重建法、表面遮蓋法以及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 掃描人員可通過多方位、多角度的掃描方法來對自己感興趣的區(qū)域進行觀察, 并把清晰圖像完整的保存下來。
168例顱腦病變患者的CT血管成像技術掃描結果與手術診斷結果較為一致, CT血管成像技術診斷結果顯示16例患者未發(fā)現(xiàn)異常, 65例患者為動脈瘤, 相對于動脈瘤的敏感度為93%, 在65例動脈瘤患者中, 30例為交通動脈瘤, 18例為后交通動脈瘤, 10例為大腦中動脈瘤, 7例為大腦前動脈瘤。CT血管成像技術可以清晰的看出患者的動脈瘤及載瘤動脈與相近血管分支之間的結構和關系, 這和手術多見狀況幾乎一致。CT血管成像技術掃描結果中有44例患者為血管畸形, CT血管成像技術基本能夠顯示出畸形血管的范圍及位置;另外CT血管成像技術還診斷出32例患者為缺血性腦血管病變, 11例患者為腦腫瘤。
CT血管成像技術為臨床影像診斷中常見檢查方法, 該項技術在對患者實施掃描后, 其主要方法在于選擇合適的掃描時間、掃描范圍和掃描延遲時間等[2-6]。CT血管成像技術掃描層厚越薄, 其能夠更好、更清晰的重建出患者血管成像圖, 這有助于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的微小病灶, 從而明顯的增強患者顱腦血管病變的檢出率[7,8]。另外, 準確的CT掃描時間為CT血管成像技術診斷成功的主要因素?;颊邔嵤〤T血管成像技術掃描后, 利用多種重建方法, 可以有效的對患者顱內血管病變狀況進行診斷, 這對于患者臨床診斷而言具有重要價值[9-11]。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 CT血管成像技術在腦動脈瘤的檢出率較高, 本文共診斷出65例動脈瘤患者, 而CT血管成像技術均清晰的顯示了患者動脈瘤及其載瘤動脈與鄰近血管分支之間的結構與關系, 這為患者臨床治療時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學、直觀和有效的依據(jù), CT血管成像技術可作為腦動脈瘤臨床影像學診斷中的首選方法。另外, CT血管成像技術在腦動脈畸形的臨床診斷中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項技術可以清晰的判斷出患者是一支、多支引流靜脈以及一支、多支供血動脈, 并且能夠清楚的顯示出患者畸形血管團, 以為患者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現(xiàn)實的臨床依據(jù)[12-16]。
總之, CT血管成像技術不僅在缺血性腦血管病、腦血管畸形以及顱內動脈瘤的診斷中得以應用, 更是患者復查時的一種重要檢測手段;其特殊的成像技術在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等診斷方面,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取代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對患者腦血管病變的臨床診斷價值[7,8]。本文研究表明, CT血管成像技術在顱腦血管病變的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臨床中具有推廣和應用的價值。
[1] 趙杰. 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頭頸部血管病變中的臨床應用.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3, 14(5):338-340.
[2] 黃林. 淺析16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頭頸部血管病變中的應用.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11(23):549.
[3] 包永軍, 鄭田玲, 伏輝.雙能量CT血管成像在頭頸部血管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新疆中醫(yī)藥, 2012, 30(5):19-20.
[4] 張素艷, 桑雅榮, 李衛(wèi)民. 64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頭頸部血管病變中的臨床應用. CT理論與應用研究, 2009(3):96-101.
[5] 甘甜, 張建功.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在頭頸部血管病變的診斷價值.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2, 14(10):240-241.
[6] 魯華麗. 128層螺旋CT血管成像對頭頸部血管病變的臨床診斷價值探析.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4, 4(21):117-120.
[7] 吳寶金, 湯連志, 茅亭, 等. 雙源CT血管成像在主動脈病變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中國醫(yī)學裝備, 2014, 11(12):41-44.
[8] 李偉東, 董玉妹. 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在顱腦血管病變中的診斷價值.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 10(32):134-135.
[9] 葉道斌, 蔡祖龍, 高建華. 64層CT血管成像技術在顱內腦血管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中國醫(yī)刊, 2007, 42(5):34-36.
[10] 韓舒, 王厚均, 陳殿森. 應用64層螺旋CT數(shù)字減影腦血管成像診斷煙霧病的臨床價值.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 2012, 14(9):261.
[11] 謝代軍, 康安發(fā), 阮杰, 等. CT血管成像技術在顱腦病變診斷中的價值分析. 河北醫(yī)學, 2016, 22(3):405-408.
[12] 姜洪新. CT血管成像技術和血管的曲面重建在腦動脈硬化診斷中的意義. 中華臨床醫(yī)學雜志, 2006(1):96.
[13] 錢根年, 李天然, 高榮光, 等. 多層螺旋CT顱腦血管成像技術在腦血管病變的應用價值. 福州總醫(yī)院學報, 2005(1):46-47.
[14] 俞勝男, 邢偉, 陳文華, 等. 16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腦動脈瘤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 中國CT和MRI雜志, 2008, 6(6):1-4.
[15] 趙冬, 汪云超, 姜麗娜, 等. 多層螺旋CT腦血管成像對腦血管病的診斷價值. 中國基層醫(yī)藥, 2008, 15(11):1778-1779.
[16] 陳巧一. 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在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研究.臨床醫(yī)藥實踐, 2014(9):668-66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8.031
2017-03-09]
473065 南陽市第九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