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濤,饒 佳,張 兵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醫(yī)院 中西醫(yī)結合科,四川 涼山 615000)
35例結核性肛瘺診治體會
吳 濤,饒 佳,張 兵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醫(yī)院 中西醫(yī)結合科,四川 涼山 615000)
目的:總結結核性肛瘺治療過程中的經(jīng)驗教訓,提高診斷及一次性治愈率,減少誤診誤治。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6年7月期間收治的結核性肛瘺患者共35例,予手術及全身抗結核治療結合術后中藥熏洗、坐浴、換藥。結果:均全部一次性治愈,治愈率達100 %。可知結核性肛瘺通過手術中仔細尋找及徹底處理內(nèi)口,再加上正規(guī)的全身抗結核治療及術后正確的換藥方法,能有效縮短傷口愈合時間,防止結核病灶復發(fā),達到一次性治愈的目的。
結核性肛瘺;診治體會;臨證心得
原發(fā)的結核性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肛瘺很少見,多合并了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肺部尤其多見,結核性肛瘺發(fā)病常見于20歲~40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據(jù)臨床統(tǒng)計,約占全部肛瘺的5 %[1],是結核桿菌在肛門周圍組織形成的特異性感染。結核病傳統(tǒng)分類上屬于皮膚腔口型,多認為是身體內(nèi)部或組織有結核病灶,或食入帶菌食物或帶菌痰液,使結核桿菌經(jīng)自然腔道帶至腔口附近皮膚,形成感染灶所致。結核桿菌也可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肛門,引起感染。涼山州處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及人民生活水平相對落后,特別是農(nóng)村彝族聚居地區(qū)卡介苗接種覆蓋率低,結核發(fā)病率高,彝族患病率為1.56 %,漢族為0.1 %[2],治療方面患者對治療依從性差,對疾病認識程度不夠,給結核的診斷及治療帶來困難?,F(xiàn)就我院8 a來收治的有完整病歷資料確診結核性肛瘺的患者35例報道如下。
35例患者中,男24例,女11例;年齡18歲~65歲,平均41.5歲,20歲~40歲共26例;病程1個月~13 a。術中探查低位肛瘺28例,高位肛瘺7例,35例患者病理檢查均發(fā)現(xiàn)結核桿菌感染,其中21例患者合并肺部結核感染。
結核性肛瘺在肛瘺中所占比例不大,部分患者表現(xiàn)無特異性,易漏診、誤診、誤治,特別是以單純肛瘺就診患者,易診斷為非特異性感染肛瘺,經(jīng)常規(guī)治療后傷口經(jīng)久不愈,或者復發(fā),這種患者就應考慮到是否合并結核感染,搜索結核的相關依據(jù)。對于復雜性肛瘺有多個外口、外口呈空殼狀,甚至伴有皮膚缺損者可以加強胸片或者胸部CT檢查,并做好膿液及分泌物培養(yǎng),提高臨床診斷率[3]。臨床表現(xiàn)上結核性肛瘺局部表現(xiàn)較特殊,呈慢性低毒性感染狀,發(fā)作期紅腫多不明顯,局部疼痛不甚劇烈,肉芽組織蒼白色,周圍皮膚發(fā)黑,皮下呈空殼狀,外口較多,且多伴有皮膚缺損,缺損面積大小不一,皮膚破潰邊緣不整齊,膿液分泌物稀薄、淡黃,或有米泔水樣及干酪樣分泌物,瘺管管道寬,走向跨度大,邊緣不整齊。部分患者并沒有令人信服的全身癥狀,術前分泌物涂片、抗酸桿菌檢查陽性率低,胸片、PPD實驗,血沉檢查等均可為陰性,而常取瘺管組織做病檢及施樂染色查抗酸桿菌是有效的診斷方法[4]。其中部分患者并不能確切發(fā)現(xiàn)結核陽性檢查依據(jù),但術后傷口經(jīng)久不愈(愈合時間超過30 d),結合傳染科??漆t(yī)生的協(xié)助,高度懷疑結核感染,予以診斷性抗結核治療,并于傷口局部加用利福平膠囊換藥后獲得痊愈。合并肺部結核感染的患者胸片或胸部CT均有明顯表現(xiàn),其中有1例患者伴有發(fā)熱、畏寒等全身表現(xiàn),胸部CT顯示:雙肺呈播散性感染,痰涂片發(fā)現(xiàn)抗酸桿菌,肛旁紅腫、皮膚破潰、缺損,且伴有筋膜壞死,此類典型患者診斷并不困難,但這種患者并不多見。
凡胸部X片、CT或局部活組織檢查診斷結核明確者,均給予全身抗結核治療,采用2HRZE/4HR方案,異煙肼300 mg,利福平450 mg,吡嗪酰胺1 500 mg,乙胺丁醇750 mg強化治療2個月后,異煙肼300 mg,利福平450 mg鞏固治療4個月。
術前診斷結核明確的患者可予抗結核治療1月后再施行手術,但由于我科采用入院當日手術,部分患者術前并不能完全明確結核診斷,術后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確診后再予以抗結核治療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且能縮短住院時間,節(jié)省住院費用。術前予以清潔腸道,在腰俞穴麻醉下施行手術。尋找內(nèi)口過程中應輕柔仔細操作,一定注意避免粗暴動作造成假道,術中在肛門內(nèi)放置干凈紗布條,予過氧化氫及亞甲藍混合液加壓由外口注入,部分患者能清楚查見染色肛竇,其余染色不成功的患者可以通過牽拉,邊切邊予探針探查等方法在雙葉肛鏡下仔細尋找病變肛竇。也可通過“索羅門”定律大致判斷內(nèi)口位置,對于可疑肛竇在切開瘺管時應一并切開,并將肛竇周圍組織適當修剪或切除,使引流通暢,切口兩側附近黏膜及肛竇可一并縫扎,如有干酪樣壞死物質(zhì)、結核結節(jié)術中要徹底清除,并切除病灶至周圍正常組織約0.5 cm。對于低位單純性肛瘺,予直接切開瘺管及內(nèi)口,充分引流。高位肛瘺在確定內(nèi)口后,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至括約肌予橡皮筋掛線,支管及無效腔竇道應充分開放引流,徹底清除壞死物,剔除管壁組織常規(guī)送病檢,部分傷口可予全層縫合,縮短愈合時間。
術后傷口炎性滲出期每日予強力安肛洗劑熏洗、坐浴,肉芽組織生長期予康復新坐浴。對于傷口肉芽組織生長差,愈合時間長的患者,予康復新沙條置于傷口內(nèi)引流,并覆蓋于創(chuàng)面,能大大縮短愈合時間,部分患者可加用利福平膠囊局部涂抹于創(chuàng)面,對結核桿菌有特效殺菌作用,還能消炎止痛消腫,能使藥物直達病所,加快創(chuàng)面的愈合,有學者認為局部使用利福平換藥,治療結核性肛瘺效果顯著,有效率達100 %[5]。
21例合并肺結核的患者痰抗酸桿菌檢查全部轉陰,胸部X片或CT檢查病灶吸收,空洞閉合或好轉。35例患者均一次手術治愈,病程20 d~40 d,平均30 d,隨訪30例1 a~3 a均無復發(fā)及后遺癥,臨床效果顯著。
林×,男,25歲,彝族,因“肛旁腫痛破潰流膿10+d”入院,且3+周前開始有咳嗽、咳痰、盜汗病史。以肛瘺收入院后急診行肛瘺切除術,術中探查發(fā)現(xiàn)瘺口呈空殼狀,膿液稀薄,伴有皮膚缺損,缺損處皮膚邊緣不整齊,瘺管管道寬大,高度懷疑肛周伴有結核感染。遂于術中取組織送病檢結果發(fā)現(xiàn)結核桿菌感染,術后第2天完善胸片提示雙肺結核伴空洞形成,痰涂片結核桿菌(+++),血沉明顯升高,完善檢查后于術后第4天轉入傳染科進一步治療,予2HRZE/4HR方案抗結核治療,傷口每日予油紗條填塞避免橋型愈合?;颊呓?jīng)手術、全身抗結核及術后傷口每日坐浴、換藥等治療,28 d后肛旁傷口全部愈合,復查胸片結核病灶有所吸收,肛腸科門診隨訪1 a未見肛瘺復發(fā)跡象。對于這類以肛周癥狀為主訴入院的患者,根據(jù)肛瘺外觀表現(xiàn)可做出初步判斷,并完善胸部CT、胸片,分泌物培養(yǎng)、病檢等相關檢查,排除結核桿菌感染,以提高結核性肛瘺的診斷及一次性治愈率。
結核原發(fā)感染多發(fā)生于肺,肺外結核病歸為第V型,按部位及臟器命名[6],可發(fā)生于淋巴、腎、腹腔、骨關節(jié)等部位,其中肛門占1.8 %[7],所占比例不低,但肛瘺等肺外結核表現(xiàn)多無特異性,癥狀隱匿,加上肛腸??漆t(yī)生缺乏結核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對結核治療經(jīng)驗相對不足等原因,給結核性肛瘺的診治帶來困難,容易造成誤診、誤治,因此肛腸專科醫(yī)生應加強結核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zhì)及對結核性肛瘺的診斷及治療水平,減少誤診、誤治,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臨床醫(yī)生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首先詳細詢問病史,對有結核病史、近期咳嗽咳痰超過3周等表現(xiàn)的患者術前應積極完善胸片或者胸部CT等相關檢查,血沉、結核菌素實驗、結核抗體等檢查均有益于診斷。其次術前術中瘺管、創(chuàng)面、分泌物等的外觀分析,取分泌物涂片尋找結核病原菌感染的依據(jù),或組織病檢發(fā)現(xiàn)干酪壞死、朗罕巨細胞等是明確結核性肛瘺診斷的重要依據(jù)[8]。結核病在涼山州是常見病、多發(fā)病,對于肛瘺的患者應考慮到結核感染的可能,雖部分患者結核檢查并無陽性證據(jù),按照常規(guī)肛瘺手術及術后換藥后傷口經(jīng)久不愈,超過20 d仍有分泌物,肉芽組織無生長,這時應高度懷疑結核感染的可能性,給予診斷性抗結治療。結核性肛瘺一旦確診,應積極加用全身的抗結核治療,僅手術局部切除瘺管是不夠的,全程抗結核化療至關重要,眾多研究顯示:手術加全身抗結核治療能縮短療程,避免復發(fā),防止結核轉移或播散,還能治療全身其他部位的結核病灶,且有些結核性肛瘺通過抗結核治療就能治愈[9],但抗結核治療時間長,對肝腎功等有一定損害,應積極取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另外祖國醫(yī)學博大精深,在治療中辨證加入中醫(yī)藥治療,有助于患者減輕臨床癥狀,緩解抗結核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能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復發(fā)率,提高治愈率[10]。結核性肛瘺以其難愈合,伴發(fā)癥多,術后換藥及抗結核治療時間長,患者依從性相對較差,特別是出院后換藥不當至傷口橋形愈合等特點,增加了治愈的難度,因此加強術后健康宣教,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也是降低結核性肛瘺復發(fā)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1] 曹吉勛.新編中國痔瘺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69.
[2] 李 群.四川涼山彝族地區(qū)小兒結核性腦膜炎臨床特征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4,7(7):849.
[3] 張 璐,宋曉東,孟 嬋,等.肺結核合并結核性肛周膿腫38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7,23(2):104.
[4] Stupart D,Goldbery P,Levy A,et al.Tuberculous anal fistulasprevalence and clinical features in and endemic areal[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urjery,2009,47(4):116-118.
[5] 賴仰熊.外用利福平治療結核性肛瘺[J].中醫(yī)外治雜志,2000,9(6):43.
[6] 中華醫(yī)學會結核分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14(2):70-74.
[7] 趙 勇,王先梅,羅 曦.以發(fā)熱為主要癥狀的肺外結核誤診114例分析[J].遵義醫(yī)學院學報,2011,6(3):255.
[8] 胡階林.劉勤遠.俞冠東.等.肛門直腸結核病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肛腸病雜志,1998,18(7):23.
[9] 楊長培,林秋君,陳 珊.結核病599例病理活檢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12):2263-2264.
[10] 陳國禮.中西醫(yī)結合診治非典型結核性肛瘺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3(43):136.
R657.1+6
D
1006-978X(2017)06-0032-02
吳 濤,女,2009年畢業(yè)于成都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主治醫(yī)師?,F(xiàn)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工作。研究方向:中醫(yī)肛腸。
2017-07-11
2017-07-27
李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