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巍
小兒腦癱康復護理早期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
趙巍
目的 對小兒腦癱康復護理早期干預的臨床效果和護理方法進行分析。方法 120例小兒腦癱患兒,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6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護理, 實驗組采用康復護理進行早期干預, 對兩組患兒的效果及住院時間進行對比。結果 實驗組患兒護理總有效率為95%, 對照組患兒為83%, 實驗組患兒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平均住院時間為(10.2±2.1)d, 對照組患兒平均住院時間為(15.5±12.2)d, 實驗組患兒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意義(P<0.05)。結論 對腦癱患兒進行康復護理早期干預可以有效提升治療效果, 并且縮短患兒住院時間, 最快幫助患兒康復。
小兒腦癱;康復護理;早期干預;護理效果
小兒腦癱是臨床上常見的兒科心腦血管疾病, 該病發(fā)病趨勢近年來逐步上升, 已成為小兒心腦血管疾病的標志性危害因素, 小兒腦癱的發(fā)生主要介于患兒腦組織受損, 從而直接影響患兒的發(fā)育, 使患兒的智力與運動平衡能力、語言能力受到影響。目前有相關研究證實[1], 在小兒腦癱發(fā)病初期及時對患兒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可加大治愈幾率, 為了證實這一說法以及進一步了解康復護理早期干預對小兒腦癱瘓的應用效果, 本院特展開小兒腦癱康復護理早期干預的臨床效果和護理方法的探析, 并取得了理想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入住本院的120例小兒腦癱患兒, 通過對患兒的全面檢查, 結果顯示所有患兒均符合中國腦癱確診標準[2]。將患兒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43例, 女17例, 年齡最小2個月, 最大13個月, 平均年齡(7.5±1.8)個月;實驗組中男47例, 女13例, 年齡最小1個月, 最大12個月, 平均年齡(6.5±1.8)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對患兒進行護理干預,即保持病房舒適與衛(wèi)生、室內空氣清新, 無噪音干擾, 觀察患兒病情, 并對患兒進行健康宣教與肢體功能復建。實驗組采用康復護理早期干預對患兒進行護理干預, 具體護理方式如下。
1.2.1 心理護理 由于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康復, 所以在護理過程中需要協(xié)同患兒家長的協(xié)助, 醫(yī)護人員告知患兒家長護理方式以及護理的必要性, 以此得到患兒家長的認可與協(xié)助, 達到配合治療的效果。在護理上根據患兒實際情況制定護理措施, 在心理護理上主要通過面部表情, 如微笑等去感染患兒, 為患兒營造安心愉悅的氛圍, 消除患兒的緊張情緒。
1.2.2 飲食護理 指導患兒的飲食, 在飲食原則上注意食材的合理搭配, 以保障患兒對飲食營養(yǎng)的需求, 在飲食習慣上應貫徹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 保障食物中富含足夠的微量元素與蛋白質, 如鐵、鋅等。
1.2.3 身體護理 針對痙攣型患兒, 囑咐患兒家長將雙手放在患兒頭部兩側的位置, 然后提拉患兒的頸部, 可先進行示范教學。在患兒四肢的護理上, 將患兒手臂抬高, 充分伸展,然后由內至外以輕柔的力道旋轉。下肢要進行外轉, 避免膝關節(jié)彎曲, 使患兒腿部得到充分伸展。
1.2.4 坐姿護理 對待痙攣型患兒要分開患兒的雙腿, 然后向前傾斜患兒上體, 雙腿保持伸直。如果患兒屬于手足徐動型, 必須并實患兒雙腿, 不能分開, 然后讓患兒的腿部呈彎曲狀, 然后前后伸展患兒的腿部。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護理后, 對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參考文獻[3]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 共分為顯效、有效、無效,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兒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護理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兒中顯效35例(58%), 有效22例(37%), 無效3例(5%), 護理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患兒中顯效24例(40%), 有效26例(43%), 無效10例(17%), 護理總有效率為83%, 實驗組患兒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兒平均住院時間為(10.2±2.1)d, 對照組患兒平均住院時間為(15.5±12.2)d, 實驗組患兒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導致小兒腦癱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兒在出生前后1個月內, 受各種因素影響導致幼兒腦部受到損傷[4], 進而出現小兒腦癱。腦部作為人體的重要器官, 一旦出現腦癱后, 腦部功能無法正常運作, 所以, 患有小兒腦癱的患兒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癥狀為行動能力受限, 肢體無法運動, 無法自主的調整姿勢[5], 如果沒有得到治療, 幼兒成長后語言能力和情感能力都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6-8], 嚴重影響幼兒的生活質量。幼兒作為祖國的花朵, 背負著推動國家發(fā)展的希望, 因此, 對于幼兒的健康問題世界都給予了極高的重視。本次本院針對小兒腦癱展開了康復護理早期干預, 在小兒腦癱護理中效果的研究, 并對護理方式作出了較為全面的介紹。通過本次實驗, 可以發(fā)現, 康復護理早期干預對小兒腦癱護理效果非常明顯, 患兒護理總有效率非常高, 并且在康復護理早期干預下, 腦癱患兒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這意味著病情康復的加快[9,10]。
綜上所述, 在小兒腦癱患兒中應用康復護理早期干預非常有價值, 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1] 王培培.小兒腦癱康復護理早期干預及效果評價.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6, 24(7):125-126.
[2] 任青.小兒腦癱康復護理早期干預及效果評價.臨床研究, 2017, 25(3):191.
[3] 孫杰.小兒腦癱康復護理早期干預及效果體會.當代醫(yī)學, 2016(34):128-129.
[4] 李翠芳.小兒腦癱患者采用康復護理進行早期干預的效果分析.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41):8215.
[5] 龔旭平.康復護理干預在不同年齡小兒腦癱中的護理效果.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242-243.
[6] 楊麗梅.小兒腦癱的臨床護理體會.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20):199-201.
[7] 楊錦.小兒腦癱康復護理早期干預及效果評價.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3(s2):84-85.
[8] 柴紅.小兒腦癱康復護理早期干預及效果評價.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4(19):157-158.
[9] 李燕平.小兒腦癱康復護理早期干預及護理觀察.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5, 25(15):279-280.
[10] 聶小倩.早期干預對小兒腦癱康復的臨床意義.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8):8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102
2017-06-13]
110032 遼寧省沈陽市兒童醫(yī)院康復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