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
皮膚瘙癢作為尿毒癥患者臨床常見癥狀, 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極大的痛苦[1]。本文為了探討行之有效的老年尿毒癥患者皮膚瘙癢病癥治療方法, 對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透析濾過及腹膜透析治療老年尿毒癥患者皮膚瘙癢癥的臨床療效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現(xiàn)整理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老年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120例作為此次實驗對象, 采用隨機綜合序貫法將其分成Ⅰ、Ⅱ、Ⅲ三組, 每組40例。Ⅰ組男24例, 女16例;年齡61~88歲, 平均年齡(68.75±7.69)歲;透析時間3個月~9年, 平均透析時間(10.21±32.60)個月。Ⅱ組男25例, 女15例;年齡60~86歲, 平均年齡(69.13±7.65)歲;透析時間4個月~ 9年, 平均透析時間(10.57±32.48)個月。Ⅲ組男23例, 女17例;年齡63~89歲, 平均年齡(68.84±7.63)歲;透析時間3個月~9年, 平均透析時間(10.42±32.53)個月。三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年齡>60歲;②規(guī)律性透析時間>3個月;③全身或局部區(qū)域伴有瘙癢癥狀。
1.2.2 排除標準 ①其他疾病導致機體器官組織出現(xiàn)嚴重功能障礙;②治療期間不能遵醫(yī)囑, 配合度差;③患有帕金森綜合征、精神病、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
1.3 方法 Ⅰ、Ⅱ、Ⅲ三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療法為其進行治療, 具體包括限水、限鹽、優(yōu)質蛋白補充、預防骨質疏松和貧血等治療。在此基礎上, Ⅰ組予以血液透析法治療,3次/周。Ⅱ組予以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透析濾過加以治療,血液透析治療2次/周, 血液透析濾過治療1次/周。Ⅲ組予以腹膜透析治療, 無需臥床, 透析液保持在8 L/d。在進行初次透析前、初次透析后、透析后1個月以及透析后2個月對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進行評分和記錄, 并在透析2個月后對三組患者皮膚瘙癢癥狀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三組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評分及瘙癢癥狀臨床療效。
1.4.1 瘙癢癥狀評分 ①瘙癢程度評分[2]:皮膚瘙癢卻無需搔抓記1分;經搔抓后能夠緩解瘙癢癥狀, 且無皮膚破損情況出現(xiàn)記2分;經搔抓后無法緩解瘙癢, 并且伴有皮膚破損現(xiàn)象出現(xiàn)記3分。②瘙癢范圍評分:局限性發(fā)生記1分;多處發(fā)生記2分;全身均出現(xiàn)瘙癢癥狀記3分。③瘙癢頻次評分:單次發(fā)作時間<10 min, 每發(fā)作4次記1分, 或是單次發(fā)作時間≥10 min, 每發(fā)作1次記1分, 最高≤5分。④睡眠質量影響評分:夜間因瘙癢致使患者覺醒1次記2分, 最高≤14分。其中①、②、③項每日上午和下午各記分1次,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瘙癢程度越劇烈。
1.4.2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經2個月治療后, 無瘙癢癥狀發(fā)生視為治愈;皮膚瘙癢無需搔抓視為顯效;瘙癢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卻仍需搔抓視為有效;患者瘙癢癥狀未得到改善或存在加重趨勢視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者瘙癢癥狀評分比較 Ⅰ組透析前瘙癢評分為(25.17±5.32)分, 初次透析后為(25.84±5.46)分, 透析1個月后為(25.12±5.11)分, 透析2個月后為(24.09±4.87)分;Ⅱ組透析前瘙癢評分為(26.48±5.24)分, 初次透析后為(25.10±5.03)分, 透析1個月后為(23.54±5.26)分 , 透析2個月后為(15.24±4.76)分;Ⅲ組透析前瘙癢評分為(25.58±5.31)分, 初次透析后為(24.64±5.11)分, 透析1個月后為(18.24±5.02)分, 透析2個月后為(12.53±4.65)分。Ⅱ組和Ⅲ組患者隨著透析時間增長, 瘙癢癥狀有所緩解;透析2個月后, Ⅱ組和Ⅲ組患者瘙癢癥狀評分均明顯低于Ⅰ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2.2 三組患者瘙癢癥狀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透析2個月后,Ⅰ組患者治愈1例, 顯效3例, 有效5例, 無效31例, 總有效率為22.5%;Ⅱ組患者治愈3例, 顯效9例, 有效13例,無效15例, 總有效率為62.5%;Ⅲ組患者治愈9例, 顯效10例, 有效10例, 無效11例, 總有效率為72.5%。Ⅱ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Ⅰ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095,P<0.05);Ⅲ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Ⅰ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050,P<0.05);Ⅱ組和Ⅲ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912,P>0.05)。
據(jù)國內外統(tǒng)計研究顯示, 尿毒癥患者出現(xiàn)皮膚瘙癢病癥的發(fā)生率約為36%, 并且隨著透析治療次數(shù)的增長, 瘙癢發(fā)生率和程度均會出現(xiàn)加劇現(xiàn)象, 甚至可達到90%[3-5]。由于皮膚瘙癢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躁、失眠、抑郁等負面心理及生理狀況, 降低患者生活品質, 因此皮膚瘙癢病癥的治療就成為了醫(yī)學界尤為關注的課題。
血液透析作為臨床治療尿毒癥患者的有效療法, 經多年實踐成功挽救了無數(shù)尿毒癥患者的生命, 其主要使借助彌散作用, 將機體內部血液當中所包含的尿素氮、肌酐等分子類毒素排出體外, 然而受透析膜孔徑的客觀限制, 血液透析對各類大分子及中分子毒素的排除作用有限, 這就導致患者體內各類大分子和中分子毒素長期堆積, 使機體產生皮膚病變, 發(fā)生瘙癢情況[6,7]。而血液透析濾過在發(fā)揮彌散作用的同時, 還可發(fā)揮對流作用, 幫助患者將體內所含的大分子及中分子毒素清除至體外[8,9]。然而血液透析濾過設備大多價格昂貴, 且實際運用中操作復雜、換液量較大, 因此臨床實用性較弱。腹膜透析作為集對流、超濾、彌散作用于一體的透析方法, 能夠在保障患者殘留腎功能的基礎上, 有效預防機體腎功能發(fā)生進一步損害, 并且其具有價格便宜、操作簡單、脫水平穩(wěn)、血流動力學實際影響較小的優(yōu)點, 因此受到尿毒癥患者的廣泛青睞[10]。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透析2個月后, Ⅰ組瘙癢癥狀評分為(24.09±4.87)分, Ⅱ組為(15.24±4.76)分, Ⅲ組為(12.53±4.65)分, 透析2個月后,Ⅱ組、Ⅲ組瘙癢癥狀評分均明顯低于Ⅰ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Ⅱ組和Ⅲ組瘙癢癥狀改善程度顯著。同時三組患者透析2個月后, Ⅰ組患者瘙癢癥狀治療總有效率為22.5%, Ⅱ組為62.5%, Ⅲ組為72.5%, Ⅱ組和Ⅲ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Ⅰ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充分證明Ⅱ組和Ⅲ組患者瘙癢癥狀臨床療效更具優(yōu)勢。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采用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透析濾過療法或腹膜透析法治療老年尿毒癥患者皮膚瘙癢病癥,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皮膚瘙癢癥狀, 臨床療效顯著, 可促進患者恢復, 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具有值得應用與推廣的重要意義。
[1] 葛桂珍, 郝建榮, 李佳.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及腹膜透析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癥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醫(yī)學信息, 2015, 28(28):95.
[2] 呂紅紅, 白石, 唐玉寧, 等.HD、HD+HDF及PD對老年尿毒癥患者皮膚瘙癢癥的療效比較.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5,15(10):1899-1902.
[3] 陳慶云.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灌流治療尿毒癥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6, 10(8):74-76.
[4] 李燕林, 安海文, 劉琳娜, 等.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透析濾過及腹膜透析治療老年尿毒癥患者皮膚瘙癢癥的療效比較.中國老年學, 2014(24):6957-6958.
[5] 鄧聲京.三種透析方法治療老年尿毒癥患者皮膚瘙癢癥的療效比較.黑龍江醫(yī)學, 2016, 40(9):809-810.
[6] 張宗祥.不同透析方式對老年尿毒癥患者皮膚瘙癢癥的療效觀察.心血管病防治知識月刊, 2015(11):136-137.
[7] 金東華, 石永兵, 沈華英, 等.不同血液透析方式與腹膜透析對尿毒癥皮膚瘙癢的療效.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3, 22(10):1161-1166.
[8] 吳澤歸, 唐小玲.不同血液透析方式與腹膜透析對尿毒癥皮膚瘙癢的療效.中外醫(yī)療, 2015, 26(25):4498-4499.
[9] 伏廣浩.不同血液透析方式與腹膜透析對尿毒癥皮膚瘙癢的療效分析.醫(yī)學信息, 2014, 27(37):343.
[10] 張芬, 邱志亮, 黃華星, 等.針灸聯(lián)合血液透析濾過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的療效.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1, 27(9):1687-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