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卓鋮 荊麗莉 黃旭東 王 霞 趙 穎 于 潔 于 輝
(遼寧省丹東市中心醫(yī)院普胸外科,遼寧 丹東 118000)
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觀察
趙卓鋮 荊麗莉 黃旭東 王 霞 趙 穎 于 潔 于 輝
(遼寧省丹東市中心醫(yī)院普胸外科,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觀察探討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方法對66例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分別接受傳統(tǒng)開胸手術(對照組,33例)及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研究組,33例),對兩組的手術情況、術后生存率及復發(fā)率進行比較。結果兩組的淋巴結清掃數量、術后生存率及復發(fā)率比較差異不顯著,但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間及術后疼痛評分的差異顯著(P<0.05)。結論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肯定,優(yōu)勢突出,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在我國的發(fā)病率較高,且以男性患者居多,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到了整個肺癌的80%左右[1],主要依靠手術切除進行治療,肺葉切除+淋巴結清掃是臨床長期實踐的標準術式。本文旨在對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進行了探討,以促進該技術在我國的進一步推廣與應用,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對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66例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分別接受傳統(tǒng)開胸手術(對照組,33例):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24∶9,年齡39~87歲,平均年齡(63.8 ±6.0)歲,右上肺葉11例,右中肺葉6例,右下肺葉7例,左上肺葉4例,左下肺葉5例;TNMⅠ期16例,Ⅱ期10例,Ⅲa期7例;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研究組,33例):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26∶7,年齡41~87歲,平均年齡(65.0±5.8)歲,右上肺葉8例,右中肺葉9例,右下肺葉9例,左上肺葉5例,左下肺葉2例;TNM Ⅰ期19例,Ⅱ期9例,Ⅲa期5例;兩組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表現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取健側臥位,雙腔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單肺通氣,于腋前線7~8肋間的位置行觀察孔切口,長度為1.5 cm左右,將胸腔鏡置入,于腋前線3~4肋間的位置行操作孔切口,長度為2 cm左右,將操作器械置入,而后將操作孔的長度延長到6~10 cm,將肋間撐開,在胸腔鏡下切除肺葉,并進行標準縱隔淋巴結清掃。切除腫瘤時按照先靜脈后動脈的順序,對殘端采用直線切割縫合器進行處理,對于不易取出的體積較大的腫瘤可將其置入標本袋中分解后再取出。傳統(tǒng)開胸手術:于第4~5肋間偏后的位置作切口,長度為10~15 cm,將肋骨牽開,在直視下進行肺葉切除以及淋巴結清掃。
1.3 觀察標準:記錄淋巴結清掃數量、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時間,并參考視覺模擬評分法(VAS)[2]的標準對患者術后的疼痛進行評估?;颊咝g后均獲得隨訪,了解患者的生存率及復發(fā)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R2.13.2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淋巴結清除數量為(14.2±3.8)個,手術時間為(161.3 ±36.4)min,術中出血量為(133.3±10.9)mL,術后引流時間為(3.0±1.2)d,疼痛評分為(3.6±1.1)分;對照組巴結清除數量為(13.9±2.2)個,手術時間為(133.4±11.9)min,術中出血量為(188.4±13.4)mL,術后引流時間為(4.9±1.7)d,疼痛評分為(6.5±1.9)分;兩組的淋巴結清掃數量比較差異不顯著,但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間及術后疼痛評分的差異顯著(P<0.05)。
經隨訪獲知,研究組術后1年的生存率為87.87%(29/33),2年的生存率為66.67%(22/33),復發(fā)率為0%;對照組術后1年的生存率為81.82%(27/33),2年的生存率為66.67%(22/33),復發(fā)率為6.06%(2/33),兩組的術后生存率及復發(fā)率比較差異不顯著。
傳統(tǒng)開胸手術的手術切口一般達到了20 cm,組織損傷較大,出血量大,患者術后恢復慢,并發(fā)癥較多。而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電視胸腔鏡手術無疑是有一項新的技術突破,電視輔助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相對來說則很好地克服了傳統(tǒng)開胸手術的不足,得到NCCN診治指南的推薦,由于我國多方面現實因素的制約,其在發(fā)達國家的應用與發(fā)展要先我國一步。國內外相關報道證實了,電視輔助胸腔鏡治療肺部疾病能夠顯著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這無疑對中老年患者來說更加適用,且減小了術中出血,減小了切口復發(fā)的危險,所以大大降低了因手術導致的病死率[3],多個報道均肯定了其顯著的效果。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的淋巴結清掃數量、術后生存率及復發(fā)率比較差異不顯著,雖然電視輔助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手術時間要較傳統(tǒng)開胸手術更長,但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時間均明顯少于傳統(tǒng)開胸手術。從本文結果可看出,電視輔助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的近中期療效與傳統(tǒng)開胸手術相當,并且肺癌的復發(fā)率低,而多個相關報道還證實了其3年遠期療效也可達到開胸手術的效果,這足以說明電視輔助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療效是值得信賴的。
綜上所述,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肯定,優(yōu)勢突出,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 陳建忠.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3,6(14):664-667.
[2] 徐秋生.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3,19(17):2252-2254.
[3] 李學燦,張強,李曉輝.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下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30例療效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1,12(25):1239-1240.
R734.2
B
1671-8194(2017)16-00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