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霞
(內蒙古烏蘭浩特市人民醫(yī)院護理部,內蒙古 烏蘭浩特 137400)
早期護理干預對胸心血管外科手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張玉霞
(內蒙古烏蘭浩特市人民醫(yī)院護理部,內蒙古 烏蘭浩特 137400)
目的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胸心血管外科手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胸心血管外科手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給予早期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情況、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住院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呼吸頻率,氧飽和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胸心血管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呼吸功能,提高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此護理模式可在臨床推廣使用。
早期護理干預;胸心血管外科手術;護理效果
胸心血管外科手術時間長,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術后恢復時間長,術后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1]。我院開展的手術包括深靜脈血栓、腹主動脈瘤、心包疾病。普胸疾病包括胸壁疾病、縱隔疾病、食管疾病及肺疾病[2]。胸心血管外科手術隨時會給患者帶來生命危險,為促進患者術后盡快的恢復,提高治療效果,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我院就早期護理干預運用于患者手術前后并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將資料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胸心血管外科手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33~74歲,平均(54.38±5.28)歲,深靜脈血栓6例,腹主動脈瘤4例,縱隔手術5例、肺部手術5例、食管手術5例,其他手術5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34~73歲,平均(53.97±4.85)歲,深靜脈血栓5例,腹主動脈瘤3例,縱隔手術6例、肺部手術7例、食管手術6例,其他手術3例?;颊卟缓喜⑵渌绊懯中g效果及影響手術恢復的疾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給患者安排床位,入院介紹、術前談話告知手術前需要準備工作,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準確及時給予藥物,指導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等。觀察組給予患者早期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患者入院時給患者安排舒適、寬敞、明亮、溫馨的住院環(huán)境,使患者盡快適應醫(yī)院,消除陌生感,詳細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根據患者的知識文化水平,就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手術的名稱、具體操作方法、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給患者一一介紹,直到患者理解與接受,了解患者有無腎、肝等器官的功能障礙,根據初步評估與患者的相關實驗室檢查了解患者手術耐受力。手術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抑郁等,護士應關心患者、熱情接待患者、尊重患者,通過有效的溝通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感受,給予心理疏導,消除影響手術的不良情緒,從而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與患者建立信任的關系,講解一些手術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恐懼,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給予正確的體位促進患者的舒適,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情緒,給予適當的解釋和安慰、教會患者如何進行有效的咳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給予低流量吸氧改善呼吸。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積極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術后做到勤巡視、多觀察、多問候,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協(xié)助患者盡早進行康復訓練。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標,包括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統(tǒng)計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以及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行組間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取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呼吸功能的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呼吸頻率(13.8 ±2.3)次/分,血氧飽和度96%~100%,對照組呼吸頻率(19.8±2.6)次/分,血氧飽和度90%~95%,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呼吸功能比較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住院時間的比較: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19例、滿意10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96.67%(29/30),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13例、滿意8例、不滿意9例,護理滿意度70.00%(21/30)。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術后出血1例,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3.33%,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術后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裂開1例,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0.00%,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6.82±2.43)d,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11.34±3.67)d,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住院時間的比較
胸心血管外科手術主要以中老年居多,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代謝調節(jié)及組織愈合能力差,因此護理應特別注意做好患者的身體、心理等各方面的評估準備工作,確保手術成功及術后的安全[3]。胸心血管外科手術早期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危及患者生命,在護理的過程中針對術后早期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應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從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要求護理人員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及較高的技術水平,還要有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工作中態(tài)度嚴謹,盡職盡責、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有效的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以促進患者的盡快康復,提高護理水平[4]。
本文就早期護理干預對胸心血管外科手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做了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呼吸頻率,氧飽和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早期護理干預可使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相關知識,消除影響疾病恢復的負面情緒,增進了護患感情的交流,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減少了醫(yī)患矛盾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早期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胸心血管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呼吸功能,提高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此護理模式可在臨床推廣使用。
[1] 任世美,劉彩霞.早期護理干預對胸心外科手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2(23):108.
[2] 李紅霞,唐玉.綜合護理干預對心胸外科術后患者排痰效果和肺部感染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8):86-88.
[3] 馮敏.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改善和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心理醫(yī)生,2015,21(10):12-13.
[4] 蔣新研,張彬,蔣新穎.淺談胸心外科重癥手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心理干預[J].藥物與人,2015,28(1):96.
R473.6
B
1671-8194(2017)16-0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