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
(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葫蘆島 125000)
小兒手足口病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施行意義評估與分析
陳建華
(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葫蘆島 125000)
目的評估與分析小兒手足口病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施行意義。方法抽選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40例進行研究,收治時間為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間,通過信封式隨機分組的方式將上述患兒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給予患兒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實施舒適護理,對比兩組患兒的癥狀消失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兒的發(fā)熱消失時間、皮疹消失時間、口腔潰瘍消失時間及水皰結痂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其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小兒手足口病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實施。
小兒;手足口??;舒適護理
手足口病是兒科中具有較強感染性的疾病之一,腸道病毒為該疾病的主要誘因[1]。疾病常發(fā)生于嬰幼兒人群中,然而患兒多動且易哭鬧,對治療的配合程度下降,進而使得患兒的病情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且易引發(fā)醫(yī)患糾紛。臨床通過給予患兒有效的護理,提升其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配合度,進而對疾病預后進行改善。我院為手足口病患兒實施舒適護理,獲得理想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基線資料:將我院40例手足口病患兒(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選為研究對象,經信封式隨機分組為研究組與對照組,20例患兒為一組。對照組:男患兒8例,女患兒12例;平均年齡為(2.43±0.52)歲。研究組:男患兒10例,女患兒10例;平均年齡為(2.56±0.47)歲。上述兩組手足口患兒的基線資料對比未存在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主要包括為患兒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及用藥指導,維持患兒病房內的衛(wèi)生等。舒適護理(研究組):給予患兒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進行舒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發(fā)熱是手足口病較為常見的癥狀,護理人員應及時檢測并記錄患兒的體溫,同時應叮囑患兒家屬增加其攝水量;若患兒的體溫超過38.5度,可遵照醫(yī)囑為患兒進行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與此同時,仍應保證患兒的攝水量;加強對患兒衣服與被褥的更換,確?;純旱氖孢m度,如患兒出汗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將患兒的身體擦干,并對其貼身衣物進行更換,確?;純荷眢w的干燥及避免其受涼。②由于疾病可引發(fā)患兒出現(xiàn)口腔潰瘍,三餐后護理人員應指導患兒用鹽水漱口,若患兒年齡過小無法自行漱口時,護理人員應采用生理鹽水為患兒的口腔進行清潔;若患兒的潰瘍及皮疹的程度較嚴重,可利用西瓜霜及冰硼散等進行涂抹,以改善患兒的疼痛癥狀,提升舒適度。③若患兒的皮疹尚未潰破,護理人員可用溫水對其皮膚進行清洗,為患兒準備柔軟的衣物及毛巾等,并定期對其進行消毒;將患兒的指甲剪短,定期巡視患兒,叮囑家屬避免患兒出現(xiàn)指甲撓、抓皮疹的情況,防止皮疹發(fā)生破潰;對皮疹局部采用聚維酮碘液涂抹,改善局部紅腫及疼痛的癥狀。④叮囑家屬應為患兒提供易消化、清淡、富含維生素的流質食物,患兒的用餐需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避免為其準備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若患兒處于恢復期,可告知家屬為患兒準備富含維生素與蛋白等有利于患兒身體康復的食物。⑤護理人員應將足夠的關愛給予患兒,增加對患兒的陪伴,從而使患兒對護理人員的依賴感提升;年齡較小的患兒可通過安撫的方式,緩解患兒的情緒;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給予家屬心理疏導,將疾病相關知識詳細向家屬講解,對家屬提出的問題耐心回答,以此緩解家屬的情緒,提升依從性及配合程度。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的癥狀消失時間(發(fā)熱消失時間、皮疹消失時間、口腔潰瘍消失時間及水皰結痂時間)及護理滿意度。
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兒家屬的滿意度進行調查,主要通過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護理服務態(tài)度、健康宣教、溝通技巧及為患兒實施的護理措施等方面進行評估,分值為100分,得分與家屬的滿意度呈正相關。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文數(shù)據(jù)均經過SPSS20.0版進行處理,兩組手足口病患兒的癥狀消失時間及護理滿意度均用表示,由t檢驗。若對比中存在P<0.05,則表示兩組患兒的各項指標存在明顯差異,統(tǒng)計學具有科學意義。
研究組患兒的發(fā)熱消失時間、皮疹消失時間、口腔潰瘍消失時間及水皰結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其護理滿意度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春季與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該疾病具有較為復雜的傳播途徑,為控制病情進一步的發(fā)展,臨床可通過早診斷、早隔離及早治療等措施[2]。由于該疾病發(fā)病時癥狀較輕且無顯著特征,極易耽誤治療的最佳時間,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易演變?yōu)橹匕Y手足口病,嚴重可引發(fā)患兒出現(xiàn)腦膜炎及腦水腫等腦部并發(fā)癥,對患兒的生命安全構成巨大威脅。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不具備對自身癥狀進行描述的能力,同時對治療時的相關操作存在恐懼心理,一定程度上增加疾病治療的難度。因此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給予患兒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其依從性及控制疾病具有積極意義。常規(guī)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范圍較為廣泛,具有一定片面性與隨機性。護理人員僅給予家屬常規(guī)的健康宣教及用藥指導,無法有效提升家屬對疾病的認知,且仍然存在醫(yī)患糾紛的隱患。除此之外,常規(guī)護理未針對患兒的臨床癥狀及身體狀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因此該項護理效果欠佳。
舒適護理是臨床中新型的護理模式,主要從患兒與家屬的心理護理、住院環(huán)境護理、皮膚護理、飲食護理及口腔護理等方面出發(fā),增強患兒的舒適感,使其可積極配合治療,同時有利于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縮短其身體恢復的時間[3]。由于臨床患兒中獨生子女較多,家屬常因對患兒身體所承受的痛苦感到心疼,對疾病預后過度擔心而產生緊張、焦慮感,對自身的情緒無法控制,從而增加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舒適護理通過護理人員加強對患兒家屬的健康宣教,提升家屬對手足口疾病的認知,及時將患兒的身體情況及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告知家屬,不斷改善家屬的心理情緒,同時幫助家屬建立患兒疾病治療與康復的信心[4]。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兒的發(fā)熱消失時間、皮疹消失時間、口腔潰瘍消失時間及水皰結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該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給予手足口病患兒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縮短患兒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改善其身體狀況,提升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避免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小兒手足口病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實施。
[1] 雷妍芝.手足口病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20):282-283.
[2] 龔則娥.舒適護理在手足口病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2):93-94.
[3] 燕繼紅.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 18(24):152-153.
[4] 蘭春玲.提倡手足口病患兒舒適護理臨床療效的反饋意義[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22(14):2737-2738.
R473.72
B
1671-8194(2017)05-02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