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增芳
摘 要:廣西西部的右江地區(qū)是壯族排歌的主要流傳區(qū)域,而田東縣壯族排歌有著較為獨特的藝術價值。通過對田東縣壯族排歌的現狀、特點、分類、藝術手法及價值等方面的調查研究,進一步加深對右江地區(qū)壯族排歌的認識與了解。
關鍵詞:右江地區(qū);田東縣;壯族排歌;音樂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5-0166-01
一、田東縣壯族排歌簡介及特點
(一)簡介
田東縣壯族排歌是漢語代名,當地的代稱是《歡岸》(Fwennganx),它流行在右江河谷中的廣西百色田東縣平馬鎮(zhèn)、祥周鎮(zhèn)、那拔鎮(zhèn)、義圩鎮(zhèn)、朔良鎮(zhèn),以義圩鎮(zhèn)為其中心地帶,著名的壯族傳統(tǒng)長篇排歌《歡岸》保存最為完整。
(二)特點
《歡岸》作為壯民族先民社會生活的反映,既為我們展示了當時壯民族的社會風貌,亦為我們研究當時的社會人文狀況提供了可借鑒的資料。它有幾個方面的特點:(1)《歡岸》是一部著名的壯族長篇詩歌,它經過人們長期口頭傳唱,由壯族文人加工和改編,用古壯字記錄在正規(guī)的格式上作了適當規(guī)范的歌謠集。內容豐富,曲調優(yōu)美動聽,而且也相對固定,全部用古壯字傳抄或記錄下來,是反映壯族人民在勞動、生產、生活、愛情、婚姻、歷史等方面內容的傳統(tǒng)民歌;(2)《歡岸》不是某個歷史時期的作品,而是壯族人民從古代民歌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從短小的散歌已經發(fā)展成為套路的長歌。這種格式,類似教科書的篇目,使人們在對歌中有一個大致的依托;(3)《歡岸》是壯族人民風俗習慣的反映,是壯族特有心理載體的直接表現。
二、田東壯族排歌的現狀及分類
(一)現狀
從民國時起,田東縣壯族排歌就被視為“風流歌”、“傷風敗俗”,而受到禁止。新中國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結束,又一度遭到禁唱。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國家對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逐漸重視,壯族排歌又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但參演人數已經大大減少,壯族排歌加速衰落,面臨斷根的危險。為了加強對排歌的保護和傳承,田東縣政府和義圩、那拔鎮(zhèn)政府分別在每年的歌圩場點投入了一定的經費,用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的辦法,在盡可能保持原來面貌的前提下,對重點保護的歌圩場點進行維護。同時,依據排歌的特點,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組織舉辦排歌擂臺賽,如“百通世界”廣場排歌賽、文化館排歌擂臺賽等活動,評選田東縣十大山歌手,對優(yōu)勝者給予獎勵,努力推動排歌的保護與傳承。
(二)分類
根據《歡岸》分布地區(qū)歌手和手抄歌的習慣,《歡岸》分為十九類,排列順序是:(1)《歡鬧》(贊歌),它包括探路、贊村、贊公婆、贊巷、贊屋、謝凳歌、贊酒、贊菜、謝席歌;(2)《邀歡對》(邀對歌),包括問名歌和邀對歌;(3)《歡團》(猜謎歌);(4)《歡托逢》(相逢歌);(5)《歡子甲》(孤兒歌);(6)《歡花》(花歌),包括育花歌和紅花、白花歌;(7)《歡歐巾》(求巾歌);(8)《歡結義》(連情歌);(9)《歡業(yè)》(鐘情歌);(10)《歡蔞》(檳榔歌);(11)《歡叮》(離棄歌);(12)《差巾還巾》(輕重彩禮歌);(13)《歡吒歐》(嫁娶歌);(14)《歡賊》(賊歌);(15)《歡帶》(逃婚歌);(16)《歡百》(離別歌);(17)《歡孝義》(孝義歌);(18)《歡上殿》(上殿歌);(19)《散歌》等。這些山歌都是各種生活的寫照,可以說,《歡岸》既是壯族情歌的又一集成,也是一部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學巨著。
三、田東縣壯族排歌的藝術手法及其價值
(一)藝術手法
《歡岸》有獨特的藝術構思,其特點在于用鮮明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在抒情的氣氛中開展故事情節(jié),表達古壯人在勞動、生活、生產、愛情、婚姻中的所見所聞,表現古壯人的勤勞、勇敢、樸實,這種抒情賦予了這部長詩情摯意切、委婉細膩和悱惻纏綿的特殊格調,使之成為壯族文學的瑰寶,給予后人學習、研究和借鑒壯族文學提供了一個獨特而典型的范本。
《歡岸》的唱法,每一句開頭都有“快列吒晚你荷”作為開頭的過門拖腔而出。在壯族中唱“快列吒”是指“兄弟呵”、“姐妹呵”、“朋友呵”等等。而唱到收尾則有“晚你咧而”,由于壯民們白天干農活,晚上無所事事,所以他們就選擇在晚上唱,因而得名“晚你咧而”。一般開始唱的時候都唱《歡鬧》,有贊頌、逗玩和答謝的意思,美則贊,受則謝,不是一味的贊,不是靜止的頌,而是逼對方以歌較量,把斗智逗情推向高潮。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在情歌上的體現。
(二)價值意義
可以說《歡岸》既是一部優(yōu)秀情歌集粹,也是一部反映壯民族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及民族風情的優(yōu)秀著作。它真實地描繪和反映了當時的時代壯族社會特定的歷史事件,因而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另外,它對研究壯族人們的民俗學、語言文學、古文字和精神文化生活等亦具有重要的價值。如壯族排歌中的贊歌,從開始進村的經過和對歌的情況,進村探路,贊村贊巷贊公婆,入屋贊屋,坐凳謝凳,入桌贊酒、贊菜,一切都依次順其自然,贊歌反映壯族的社會文明,男女青年談情說愛是講究禮節(jié)的,因而具有重要的民俗文學價值。
田東縣的壯族排歌作為右江地區(qū)壯族排歌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而通過對田東縣壯族排歌在現狀、特點、分類、藝術手法及價值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可為對右江地區(qū)壯族排歌音樂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進一步的理論支持。
本文為2014年度廣西高??茖W技術研究立項項目《廣西右江壯族排歌音樂文化研究》(項目編號:LX2014413)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