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懿
摘 要:自信心是人類心理生活中最為基本的內存品質之一,自信心的強弱,將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與決定一個人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壓力,自信缺失的問題十分嚴重。本文主要就自信心養(yǎng)成的影響因素與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自信心養(yǎng)成;影響因素;對策
自信心是由積極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我肯定,在這個過程中期望得到社會,得到集體,得到他人的尊重的一種積極的情感傾向。俗話說,自信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實踐也證實,自信心對于個人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自信心是一個人順利成長和能夠有所作為所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品質,是一個人的潛能源源不斷地得以釋放的精神源泉,是一個人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但是,由于社會壓力大,很多人都缺乏自信心,總是一味的覺得自己沒有他人優(yōu)秀,從而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這對于個人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那么,影響自信心養(yǎng)成的因素有哪些方面呢:
一、影響自信心養(yǎng)成的因素
(一)缺乏成功的體驗
缺少成功的體驗是導致一個人不自信的根源。當某一個人內心期待某種理想的目標并為之而努力最后卻沒有達到,或者當一個人希望自己可以勇敢起來的時候遭到他人的嘲笑,這種一次又一次經(jīng)歷失敗,經(jīng)歷被嘲笑的挫折感,就會使人內心產(chǎn)生一種自己不如他人的感覺,對于生活的熱情也會逐漸減弱,甚至對于生活失去追求,失去自身所堅持的信念。
(二)世俗偏見的影響
當今很多人背負著繁重壓力,他們因為壓力大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不能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外界的思維方式以及評價標準也進一步促使人們產(chǎn)生了一種自卑心理。
(三)自身能力的不足
因為自身能力的不足也會導致個體缺乏自信心,一些先天有缺陷或者是后天能力較差的人,在能力較強者面前會因為差距而產(chǎn)生一種挫折感,如果家人或者朋友對他們不能夠進行正確的引導,甚至會加重他們內心中的自卑感,對于很多事情產(chǎn)生畏懼心理,差距越大,內心的畏懼得不到釋放,自卑心理也會更加強烈。
(四)生理上的缺陷
有一些因為疾病的人會遭到周遭異樣的眼光,有些時候會遭受別人的嘲笑,或者因為家人的嫌棄,使得自身內心感覺脆弱,敏感。他們常常會不敢與他人進行交流,或者會因為他人無意間的一句話而感覺自卑。
(五)完美主義思想的影響
一個人生活在崇尚完美主義的家庭中,常常會因為自己的努力達不到家人理想的標準而受到打擊,無論做了多少努力最后得到的不是肯定,仍舊是否定,就會導致其產(chǎn)生悲觀的心理最后形成一種心理障礙。
二、提升自信心的方法
人的自信心不僅具有個人發(fā)展價值,它也同樣具有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在當今時代,人們之所以急切地呼喚個性的解放及個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因為社會的創(chuàng)新與個人的創(chuàng)新密不可分,而個人的創(chuàng)新,又是與其充分的自信心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自信心能夠讓人感覺生活是積極的,樂觀的,熱情的,能夠給他人帶來正能量,遇到困難也會努力積極的面對,嘗試去解決困難。要提升個體的自信心,可以采取幾個措施:
一是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每個人都有優(yōu)勢和特長,在缺乏自信心時,需要積極克服自己的消極心理,主動參與,在積累過程中得到自信。此外,還要多予以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遇到難題時,多鼓勵自己,只要堅定信念,就可以逐漸樹立起成功的信心。
二是從成功的喜悅中獲取自信心,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不僅要依靠他人的評價,同時也要依靠我們自身有意識的去培養(yǎng),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在實踐中培養(yǎng)自己的自信心。當我們給自己設定目標的時候不要好高騖遠,我們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為你自己設置目標,如果我們現(xiàn)在能力較弱,那么則可以設定一個一個的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之后,給自己一個鼓勵,量變等于質變,當我們每個小目標都完成的時候,一定可以獲得很大的進步。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設定一個高標準,就算自己付出再大的努力最后完不成目標,或者不能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時,內心的挫折感就會很強烈,不但沒有進步,反而使自身產(chǎn)生自卑心理,影響自己的發(fā)展。
三、結語
社會、家庭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都會很大。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應該學會換位思考,任何時候都不能嘲笑別人。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我們應該用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去對待我們的家人,對家人多鼓勵,多支持,營造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徐慧明.普通高校大學生自信心影響因素分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07).
[2] 劉先華.小學生自信心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3] 張欣.試析我國關于自信的理論和實證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03).
[4] 車麗萍.大學生自信與內外控傾向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