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芽
(魯迅美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傅抱石的中國美術史論研究
劉春芽
(魯迅美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傅抱石是我國現代國畫大師,他的一生經歷激勵著無數的中國人,作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論研究的第一人,對我國20世紀美術史的發(fā)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闡述了傅抱石先生在美術史論的貢獻以及對我國美術史的影響。
美術史論;國畫
我國現代國畫有很多的作品,但是在這些作品中傅抱石的繪畫是價格最高的,基本上一幅畫能達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價格,使得傅抱石的畫在當代享譽全世界,人們對傅抱石的了解基本上也局限于他的畫,甚至很多畫界的人都不知道傅抱石先生的經歷。傅抱石先生是我國20世紀中期美術史研究的大專家,在他22歲時就已經完成了很多有名的作品,比如《國畫源流述概》等,在那個時代的中國,基本上沒有研究中國美術史論的學者,關于一些中國美術史論的作品也是極少的,這種情況也使得傅抱石先生成為了我國美術史研究的先驅。20世紀中期傅抱石留學日本專心學習中國美術史,在當時基本上沒有人學習中國美術史。學成回國以后一直在中央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擔任教學工作,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成為江蘇畫院的院長。他的一生有很多的作品,基本上都聞名全國,這種成就在我國當代中國美術史的學者中是不多見的,很多研究傅抱石畫作品的人都認為他就是一個畫家,對傅抱石的貢獻所知極少,研究傅抱石作品的同時還要肯定他的成就和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傅抱石的作品。
傅抱石年輕時的一些言論也都在其著作里有些體現,這些言論也成為了史學研究的一代新風,傅抱石在史學的研究中是唯一一個要體現興味的學者。當然傅抱石對民族的傳統(tǒng)有著非常深刻的感情,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充滿自豪感,對于一些西方的文化充滿反感。在傅抱石的眼中非常厭惡那些拿外國畫的東西來研究中國畫的人,還經常批判當時的一些崇洋媚外風俗。這種心理也使得年輕時期的傅抱石對外來的藝術產生一種厭惡感,他曾經非常嚴厲地批評那些崇洋媚外的學者,在那個年代我國也存在一些倡導中西方藝術相結合的學者,但是對于傅抱石來講這些都是不合理的,他一直認為中國的藝術文化都是非常前沿的,沒有必要把西方的藝術灌輸進去,傅抱石一直感覺中國文化是偉大的,能夠讓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學者伸出大拇指的藝術。這一系列的觀點都展示了傅抱石年輕氣盛的表現,但是也體現出了傅抱石愛國主義精神。
傅抱石曾經留學日本,在日本留學期間對于中國美術史論的學習有很大的收獲,這主要取決于多學科的交叉,他不僅學到了一些獨到的觀點,還能夠把西方的美術史論以及現代的藝術論相結合起來,同時還能夠把日本的一些繪畫知識與中國美術史論相結合,利用這種學科交叉的方法來研究中國的美術史。這對于傅抱石來講無疑是大開眼界,使得自己的理論功底更上一層樓。
他在日本留學期間除了大量研究外國的一些美術史以外,還翻譯了很多外國專家對中國美術史見解的作品。比如《唐宋之繪畫》《王摩潔》等,同時還撰寫了《中國繪畫理論》一書,除了撰寫一些書籍以外,針對一些自己的見解還發(fā)表了一系列的論文。在留學日本之前傅抱石的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主要靠中國古代的一些畫史來創(chuàng)作,主要是把這些畫作貫穿起來,從而可以突出中國畫的特點。但是傅抱石在留學日本以后對以上的作品觀點進行了潤色,同時他所看到的的、接觸到的也使他感到豁然開朗,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下傅抱石留學日本以后的一些變化。
在中國期間,傅抱石雖然對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了解很多,但是也是比較局限的,更不用說對西方美術的了解了。那么留學日本以后傅抱石發(fā)現日本的很多研究人員對中國的藝術研究非常深入,再加上中日之間文化相承的關系,使得傅抱石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術學的研究中來,在期間他把中國、日本、西方的藝術結合起來,較為全面、客觀地來評判東西方藝術。
年輕時候的傅抱石曾經極力反對把中國的藝術和西方的藝術結合起來,以為中國的藝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不需要把外國的藝術引進過來。但是出國以后這個陳舊的思想就被西方的一些藝術打破了。傅抱石在日本看到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內容,使他不僅對日本的文化有所研究,而且對一些西方文化也有深入的探索。在之后的作品中已經能夠流露出他對西方文化的一些見解,比如《中華民族美術之展望與建設》作品中就能夠看出他對西方和日本文化獨特的見解,同時他還認為中華民族文化是世界兩種文化之一。很多了解傅抱石的學者都被傅抱石年輕時的一些言語吸引,而忽略了他的留學史。就因為傅抱石的留學經歷才使得他大量地了解了西方的文化,能夠把東西方文化劃清界限。
在留學之前傅抱石對我國的美術史是樂觀的,但是留學以后,學習了日本和西方的美術史以后,傅抱石還是比較冷靜地看待中國民族美術的。其中在傅抱石留學日本以后仍然強調中國藝術的一些特色,他認為中國的美術很廣闊,具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境界,這種境界是中國自己的境界、是中華民族的境界、是東方的境界。我們必須看清楚自身的自尊。另一方面,傅抱石在留學期間也看到了很多不同之處,也感受到了一些危機,在當時的年代我國經歷了各種的情況,特別是在中華民族開始受到外國侵略的年代,中國的美術基本上是停滯不前的,對于這種危機傅抱石思考了很多,他認為這主要是內因和外因結合才導致的這種現象。內因主要是因為我國不斷地承受一些外國侵略者的侵略,這是一個最為顯著的事實。中國的一些傳統(tǒng)的美術與現實差距很大這也是我國美術停滯不前的原因之一。
在當年傅抱石所讀過的書是有限的,在當老師以后雖然讀書量有所增加,但是很少能夠接觸到國外的一些知識。他去了日本以后師從于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有深刻研究的史學大師金原省吾先生,在這期間他不僅學到了歷史,還把學到的歷史用到了中國藝術哲學和畫論治學的方法中來。在他的作品中這些研究都有所體現,傅抱石在日本深刻地闡述了影響中國藝術發(fā)展的幾個美學范疇,即天、老、無、明、中、隱、淡等。這種從中國審美的最深刻最本質的“國民性”出發(fā),對傳統(tǒng)“藝術思潮”的研究,顯然顯示出傅抱石高出他人之處。
(一)深入研究中國美術史與民族文化思想的根本聯(lián)系
在傅抱石26歲時,在南昌曾經撰寫了一本《中國繪畫變遷史綱》一書,在這本書里就已經體現出了傅抱石的天賦,書中他提出了一些對中國美術史獨特的見解。當時很多學者感到非常吃驚,感覺這位年輕人在知識有限的情況下能夠得到這樣的正確觀點實屬不易。但有趣的是,這位天才的年輕人得出這些在今天看來也相當精采的觀點,卻是在對極為有限的資料——主要是依靠古代畫史畫論——的獨自研究中得出的。學術界的情況他應該并不太了解,當然,那時候的中國,差不多還沒有這個領域的“學術界”。這就更讓人慨嘆了。但當傅抱石留學日本后,他才真正接觸到了這個領域的“學術界”。學術眼界也大為開闊。現在的傅抱石在論述中國美術史研究時,己能如數家珍似地通曉本領域中外各家各派的研究狀況。
(二)對美術史的專題性研究
傅抱石年輕時居住在南昌,當他22歲時就開始全身心地研究中國的美術史,當然在這一方面傅抱石顯現出了一些天賦。在研究中國美術史的期間內,他非常聰明地抓住了整個美術史發(fā)展的脈絡,同時他也非常擅長抓住事物的本質。這也為他以后留學期間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國美術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等傅抱石留學歸來他的整個思想和思路都得到了更新,也能夠非常準確地抓緊中國美術史的本質,這種思想與他年輕時的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傅抱石是我國的國畫大師,他的作品享譽全國,其中他對于中國美術史論的研究貢獻更是首屈一指的,傅抱石年輕時在南昌的一些經歷以及對我國藝術的一些研究,到去日本留學以后接觸的一些西方文化,然后把西方文化與我國文化相結合的一系列經歷,使得傅抱石成為了當時我國美術史論研究的先驅。本文研究傅抱石的一些經歷和美術史論,不但能夠讓國人深刻地了解傅抱石一生的貢獻,其也能作為我們研究傅抱石美術史論的一個方面。
[1]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傅抱石.傅抱石美術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呂澎.20世紀中國藝術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45.
[4]孔新苗,張萍.中西美術比較[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231.
[5]胡蠻.中國美術史[M].上海:上海書店,1989:33.
J209
A
劉春芽(1977-),男,漢,河南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史論或設計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