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俊敏
(湘潭大學,湖南 湘潭 411100)
湘西里耶古城遺址展示概念設計探討
羅俊敏
(湘潭大學,湖南 湘潭 411100)
在合理保護原古城遺址的基礎上對核心遺址及遺址周邊控制地帶環(huán)境進行提質改造,并加以合理應用。依照國家文物保護法,充分利用古城歷史資源,通過遺址本體展示,結合相應的展示手段與考古遺跡現象解讀,讓觀眾直接了解戰(zhàn)國、秦漢時期遷陵作為縣城的布向、功能與歷史發(fā)展等相關信息,了解古城存在形式與歷史意義。里耶古城遺址展示創(chuàng)新研究思路:在保護的前提下,根據遺址的內涵,強調出遺址展示設計主題性;合理地結合現代科技展示手段展示和詮釋遺址,增強考古遺址的觀賞性與娛樂性。
概念設計;里耶古城;遺址;秦朝
里耶位于湖南省武陵山脈腹地,隸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土家語是開拓這片土地的意思。里耶有神奇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人類居住史,2002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處、龍山縣文物管理所在龍山縣里耶鎮(zhèn)發(fā)掘了戰(zhàn)國秦漢古城遺址。隨著里耶古城遺址和大量秦簡的發(fā)現,里耶開始為世界所了解。里耶古城的發(fā)現,填補了湘西地區(qū)乃至全國秦漢時期古城,尤其是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缺。2016年6月里耶古鎮(zhèn)遭遇百年不遇洪災,里耶古城遺址及里耶遺址博物館都遭到了嚴重破壞,里耶古城遺址的保護及展示利用研究十分緊迫。如何做好里耶古城遺址的展示設計,如何合理地開發(fā)利用考古遺址,如何將考古科研、教育、娛樂等融為一體,給觀眾一場可讀、可賞、可玩的遺址公園游玩之旅,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實踐研究課題。
湖南湘西里耶古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湖南第一批三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中的一個。龍山里耶古城臨河而建,始建于戰(zhàn)國時期,沿用至秦漢時期,生活設施及軍事防御設施已相當完備。里耶古城曾是楚國西南邊陲重要的軍事城堡。秦時被沿用作為洞庭郡遷陵縣縣治,兩漢時期為武陵郡下轄的遷陵縣治?,F存城址呈長方形,南、西、北三面有護城河環(huán)繞,僅在南城門有旱道與城外連通,城隅略帶弧形,城西北部尚出露一段城壕遺跡。南北長為210余米,東西殘存100余米,殘留面積近2萬平方米,遺存反映了當時的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水平。一號古井出土了了大量的竹、木簡牘3萬多枚,其內容主要是縣一級的文書檔案,是我國此前考古發(fā)現秦簡總數的10倍,內容涉及秦朝洞庭遷陵縣的政治、經濟、賦稅、職官、刑徒、郵政、天文歷法等各個方面,是研究秦史的最關鍵性的資料。由于秦王朝只有短暫的歷史,文獻記載不多,保留下來的遺址也很少,里耶古城及秦簡的發(fā)現就顯得彌足珍貴。
研究在合理保護原古城遺址的基礎上對核心遺址及遺址周邊控制地帶環(huán)境進行提質改造,并加以合理應用。依照國家文物保護法,充分利用古城歷史資源,通過遺址本體展示,結合相應的展示手段與考古遺跡現象解讀,讓觀眾直接了解戰(zhàn)國、秦漢時期遷陵作為縣城的布向、功能與歷史發(fā)展等相關信息,了解古城存在形式與歷史意義。里耶古城遺址的保護利用,要以服從國家有關法規(guī)、有助于遺產安全和保護為前提,反對利用遺產的旅游價值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傾向;反對惡性開發(fā),竭澤而漁;反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短視行為,使遺址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趯Τ侵奉惪脊胚z址文化價值核心的認定,城址類考古遺址公園闡釋與展示設計對象也主要集中在承擔其價值核心的遺址載體上。通過諸多闡釋與展示手法,如本體展示、覆土回填展示、平行上移復原展示、原址展示、標識展示、功能性維修展示、虛擬系統模擬展示等揭示城址類考古遺址的重大文化價值。當前在考古遺址公園的保護模式中對于遺址本體的展示落后的情形普遍存在,在遺址的展示實踐中,展示方式都較為單一化。公眾在參觀完遺址現場后普遍反應“看不懂遺址”,遺址的展示、闡釋效果、觀眾的觀展體驗都較弱。
項目定位上,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里耶古城遺址的展示內容與里耶秦簡博物館的區(qū)分定位。里耶秦簡博物館是解密簡牘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生活的專題性博物館,里耶古城遺址則應讓是觀眾了解遷陵古城歷史的最好載體。因此整體的設計理念,即是將二千多年前的一段歷史,以敘述的手法給予呈現,以小窺大,通過設計游覽遷陵古城,窺見輝煌秦朝的歷史。
設計思路上,城壕以內的核心遺址區(qū)以本體展示、原址展示和少量虛擬、模擬展示為主,最小化對遺址本體的影響;對城壕以外的遺址周邊控制地帶環(huán)境進行總體設計。整個遺址公園依據展示內容分為觀、尋、動三個部分。
(一)觀(觀看,解讀)
該部分由入園廣場、內容展示館和“入城儀仗” 場景組成,也是整個遺址展示的序幕,觀眾通過空間穿越、史料解讀、場景引導,對二千年前的一段歷史有了知識鋪墊。
(二)尋(尋找、探究)
該部分是遺址展示的核心重點。以城壕為界,包括南城門、城墻、吊橋等防御設施,兵營、衙署、古井、民居生活設施等古代遺址。觀眾在參觀遺址的同時進一步體會到了秦代縣城的現場空間規(guī)模感受。
(三)動(互動、參與)
該部分由“城外集市”場景、古器制作體驗,考古挖掘模擬等內容組成,是對古城核心遺址內容的場景化延展。觀念通過參與體驗,加深了對古代文明的了解。
入口前廣場——拓寬原入口前廣場面積,形成展示中第一個公共空間節(jié)點,延用原大門建筑;新建前廣場親水平臺及刻有“里耶古城遺址”字樣的前言石雕。
展示空間(地景建筑)——位于遺址西南角,以圖片、模型、多媒體等手段解讀遺址點的歷史背景故事及考古科普。運用數字沙盤的多媒體展示,首先介紹遷陵縣城的地理位置、戰(zhàn)國與秦漢時期背景,重現疆土的變化發(fā)展;展示里耶的現在,以及里耶的發(fā)展展望,另一方面展示考古發(fā)現科普內容。
入城儀仗(模擬場景)——入城儀仗隊伍模擬場景按照漢畫像石上記載的軍隊場景雕塑群,復原行進中的秦軍隊伍,鐵馬戰(zhàn)車在前,后跟隨將士,將士們手持武器。
南城門復原——南城門為土木結構,有城樓,瓦為筒瓦、板瓦。整個城壕平面呈“U”形,環(huán)繞著北、西、南三面城墻。南城壕沿南城墻外延伸,有一旱道阻隔城壕,自此貫穿城內外。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城池形態(tài)類型,近代一直沿用。
一號井改造——井棚裸眼3D改造,遺址區(qū)域周邊的歷史速寫、簡牘內記載的場景再現、遺址本體區(qū)域的展示,基于不破壞本體的原則,此部分多媒體擬用可升降折幕,在折幕內做3D動畫投影。介紹此處的過往、歷史發(fā)展;簡牘內描述的秦王嬴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年間秦朝洞庭遷陵縣的政治、經濟、勞役、郵政的場景;投簡牘挖簡牘過程的再現。
官署遺址改造——縣衙建筑模型,辦公場景還原,通過VR場景復原展示形式來表現,實景建筑模型加VR頭顯設備,通過對空間與虛擬試聽的精心創(chuàng)造,使觀眾能參與其中,達到完美溝通的目的。官署建筑遺跡略呈方形,東西長22米,南北寬16.5米,無墻體墻基遺跡。
北門吊橋復原——吊橋位于北城壕東端,橫架于北城壕之上。因北城墻并無城門,吊橋應屬應急通道。專家認為該吊橋是環(huán)城路與外城的聯接通道,必要時通過軟梯上下城墻。
護城河修復——里耶古城城壕位于古城北、西、南城墻的外圍,三面環(huán)繞古城,殘長350余米,寬約15米,深約6.5米。護城河由戰(zhàn)國楚人始筑,秦漢沿用,棄于東漢末,西漢在城墻與護城河之間新拓環(huán)城道路,并在局部地段砌以高1米左右的卵石護坡。
城外集市(模擬場景)——模擬古代戰(zhàn)國、秦國時期人們日常市集交易的場景。
互動體驗空間(地景建筑)——主要功能為秦簡、秦兵器、西蘭卡普手工體驗等,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與地貌連為一體的建筑將喚起觀眾對秦代遷陵縣城地貌的聯想,為整個遺址公園造了一個“天界”的大勢,也起到了凝神聚氣的效果。
里耶古城遺址的展示概念設計在保護的前提下,根據遺址的內涵,強調出遺址展示設計主題性,合理地結合現代科技展示手段展示和詮釋遺址,以增強考古遺址的觀賞性與娛樂性。設計思路上,整個遺址公園依據展示內容分為觀、尋、動三個部分,將整個展覽串聯起來?!坝^”的部分是整個遺址展示的序幕,讓觀眾對二千年前的一段歷史形成知識鋪墊;“尋”的部分是遺址展示的核心重點。包括南城門、城墻、吊橋等古代遺址,觀眾在參觀遺址的同時進一步體會到了秦代縣城的現場空間規(guī)模感受?!皠印钡牟糠钟^眾通過古器制作體驗、模擬考古挖掘體驗加深對古代文明的了解。通過對里耶古城遺址展示概念設計研究,在解決考古遺址闡述、展示設計方法與保護利用模式方面探索一條新路子,希望該實踐研究能夠對國內大遺址闡述與展示設計工作優(yōu)化改進方面提供一定的現實依據和理論基礎。
[1]柴煥波.湖南龍山縣里耶戰(zhàn)國秦漢城址及秦代簡牘[J].考古,2003.
[2]彭繼德.里耶古城一號井:中華第一檔案館[J].檔案時空(業(yè)務版),2005.
[3]李政.中國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N].中國文物報,2007.
[4]唐榮沛.里耶:戰(zhàn)國古城橫空出世[J].尋根,2003.
[5]劉沛林.湘西古城鎮(zhèn)的歷史文化信息與遺產保護價值[J].船山學刊,2003.
K878
A
2017年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項目編號:17C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