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遠
(大連航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遼寧 大連 116052)
文化定勢和民族中心主義視角下的跨文化交際障礙
王 遠
(大連航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遼寧 大連 116052)
文化定勢和民族中心主義作為兩個最主要的跨文化交際屏障,對于跨文化交際成功與否起了關(guān)鍵性作用。本文通過對比研究文化定勢和民族中心主義的基本特征、產(chǎn)生根源等,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跨文化交際的實質(zhì),從而成功應(yīng)對跨文化交際障礙,保證跨文化交際的順利完成。
文化定勢;民族中心主義;跨文化交際障礙
隨著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往日益頻繁??缥幕浑H研究的正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從事交際的過程。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由于其成長的自然地理和社會歷史環(huán)境的不同,會持有不同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和思維方式。文化定勢和民族中心主義是跨文化交際中潛在的兩個最主要的障礙,本文通過對二者基本特征、產(chǎn)生根源、利弊關(guān)系等的比對,旨在推廣認識和應(yīng)對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達到減少跨文化交際失誤的目的。
“文化定勢”(Stereotype),又譯作“文化定型”或“刻板印象”,由美國社會學家Walter Lippmann 在1922年出版的《公眾輿論》(Public Opinion)一書中最先提出。他指出,“在社會上人們所處的環(huán)境,無論是社會環(huán)境還是自然環(huán)境,都太繁蕪復雜了,以至于不允許他對世界上所有的不同地域的人、所有不同發(fā)生的事逐一地親身進行體驗和認知。因此,為了節(jié)省時間,人們便使用一個簡化的認知事物的方法,即是將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群人或任何民族、種族塑造成一定的形象?!盵1]所以,可以看出文化定勢是人們在跨文化交際的研究或交往中將某一群體類型化的過度概括。
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成長、生活在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這就使得我們會以某種特定的眼光去認識和看待自己的文化群體和他人的文化群體。其實,我們說這種定勢不僅明顯地存在于不同國別和不同種族之間,甚至還存在于同一國別的不同性別甚至不同地域之間。比如中國,地大物博,多民族共存,不同地區(qū)之間本身就存在一些典型的刻板印象。
文化定勢的形成是不同國家社會化發(fā)展的結(jié)果,源自于一定的社會傳統(tǒng)和一定的規(guī)則規(guī)范。在大部分國家,在人的幼年時期已經(jīng)產(chǎn)生初步的、模糊的定勢印象,在其不斷成長過程中,從周圍其他人那里學到對不同種族、不同類型的人逐漸形成固定的定勢模式。一旦形成思維定勢,再與此類人交往過程中,人們就會不自覺地尋找這些定勢特征,反過來再加深這種定勢。
從以上對文化定勢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定勢有以下特征:定勢的形成有一定的必然性,世界是紛繁蕪雜的,個人在大千世界中是渺小的,要靠個人的力量去認識復雜的外界事物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將其簡化以加速人的信息加工過程;此外,定勢還具有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的特征,它一旦形成就很難在短時期內(nèi)改變,人們都遵從這些定勢,有些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文化定勢又可以被人們用來“按圖索驥”。
“民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又被稱為“群族中心主義”。是從希臘語中的兩個單詞ethnos(國家)和kentron(中心)演化而來,William Graham Sumner 曾對這一概念做過比較詳盡的解釋。他認為,“民族/群族中心主義是指某個民族把自己當作世界的中心,把本民族的文化當作對待其他民族文化的參照系,以本民族的文化標準來衡量其他民族的行為舉止、交際方式、社會習俗以及價值觀念,并把本民族文化與其他文化隔離開來?!?/p>
其實,民族中心主義有時是一種無意識的產(chǎn)物,包含了強烈的感情因素。因此,一方面,民族中心主義對于本民族來說,有利于保護本民族的自我認定和自我價值,提高本民族的自信心,加強內(nèi)部團結(jié),使凝聚力更強大;但另一方面,它極容易導致交際雙方互相否定、指責,產(chǎn)生交際中的文化沖突、種族偏見等,造成交際失誤或失敗。文化差異僅僅是不同文化的人用不同方式處理本民族內(nèi)部事務(wù),文化不存在優(yōu)劣好壞的差別。
(一)區(qū)別
首先,“文化定勢”和“民族中心主義”產(chǎn)生的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別。
“文化定勢”是由于后天的環(huán)境熏陶產(chǎn)生的。人們可以通過媒體、旅游、教科書等途徑獲取對另一個文化群體的整體和概括的認識,從而形成文化定勢。根據(jù)Eagly (1987)的社會學習理論,“定型觀念是通過觀察被類型化的群體成員的行為而形成的?!倍褡逯行闹髁x則帶有一定程度的先天遺傳的色彩,任何個體或群體,為了強化自我認定和自我價值,會本能地形成我優(yōu)他劣的固化看法。[4]
其次,就“文化定勢”和“民族中心主義”的利弊作用而言,二者也是存在很大差別的。
我們說的“文化定勢”中的“他定勢”僅僅是對于不同于本群體的另一文化群體的一種固化的,也就是“標簽化”的認識和看法。隨著對“文化定型”的深入研究,“文化定勢”逐漸趨向于被看作一個中性的概念。這就是說對其他文化群體形成的這種過度概括化的概念可能是褒揚的、中立的,也有可能是貶斥的。文化定勢有積極的影響,同時也有消極的影響。我們應(yīng)該肯定在認知的領(lǐng)域當中,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表象,采用“文化定勢”的觀點,用簡單的方式來概括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可以大大縮短我們信息加工的時間。但是,文化定勢夸大了群體差異,忽略了個體的特殊性,難免以偏概全。所以,“文化定勢”正反面影響并存。
然而,“民族中心主義”的負面影響卻遠遠大于它的正面影響。與“文化定勢”不同,“民族中心主義”拿自己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去衡量其他文化群體的交際行為,比較之后,得出的絕大多數(shù)結(jié)論是我優(yōu)他劣的,從而會對其他文化群體進行指摘、鄙視甚至貶斥,從而會產(chǎn)生交際距離,導致種族偏見、文化沖突等嚴重的交際失誤現(xiàn)象。
(二)聯(lián)系
我們所說的“文化定勢”和“民族中心主義”并不是兩種完全孤立的交際屏障,而是二者之間還存在極為密切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性?!拔幕▌荨敝械摹白远▌荨笔菍Ρ救后w文化的定勢,這其中往往就包含了對本民族、國家和種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相對應(yīng)地,“他定勢”中有一部分固化的看法就會含有對他族文化的貶斥。而“民族中心主義”,在拿本民族、國家和種族的行事準則去判斷其他民族、國家和種族的行事方式的好與壞、是與非的過程中,難免也會主觀地排斥、貶低他族文化,認為其他民族文化習俗是“不文明的”“荒蠻的”“殘酷的”,從而認定本民族文化的優(yōu)越性。[5]所以我們說,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定勢”可以助長和強化“民族中心主義”。
在充分認識了“文化定勢”和“民族中心主義”的基本特征、產(chǎn)生原因、利弊影響之后,我們應(yīng)該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盡最大努力去避免、克服這兩個主要的交際屏障,充分認識到跨文化交際參與者的起始角色是完全平等的,盡量保證跨文化交際順利成功地完成。[6]
首先,加強自身文化移情意識,合理運用文化移情策略。移情指對他人情感產(chǎn)生的一種共鳴,并能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文化移情在跨文化交際中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技巧和能力,指不同文化的交際雙方有意識擺脫自身文化束縛,真實地理解感受并尊重對方的文化習俗。我們應(yīng)該充分認識到文化差異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觀性,重新定位自己對待不同民族、國家和種族的文化的態(tài)度,在跨文化交際中充分尊重他族文化和本族文化,克服“文化定勢”和“民族中心主義”的束縛。
其次,我們應(yīng)該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應(yīng)該意識到任何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隨著社會歷史背景的變化,與他族文化交融滲透、取長補短,已經(jīng)或多或少地發(fā)生了變化,而不僅僅停留于我們固化的看法和態(tài)度之上。
最后,在日常的外語學習中,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很重要。要注重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使用的得體性。要結(jié)合一定的語境、場合來選擇在跨文化交際中所要使用的表達。
世界各民族國家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決定了跨文化交際中存在諸如“文化定勢”“民族中心主義”這樣的交際障礙是必然和正常的??缥幕浑H能力是一種復雜的綜合的能力,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跨文化知識,充分學習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習俗,了解和尊重對待事物的不同的看法和處理方式,才能使跨文化交流更加順利。我們在短時間內(nèi)并不可能完全清除這些障礙,但是我們至少應(yīng)該認識到這些障礙存在的客觀必然性,他們之所以存在的社會歷史淵源以及他們對現(xiàn)今跨文化交際產(chǎn)生的正反兩方面影響,從而盡量將這些障礙在跨文化交際中產(chǎn)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1]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 and Lisa A.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程翠英.論跨文化交際深層障礙[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3(1).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5]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羅紅梅.論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定勢[J].中國科技信息,2005(17).
J905
A
王遠(1982-),女,漢族,遼寧大連人,大連航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講師,文學碩士,從事大學英語和航海英語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