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昕
(陜西工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3)
[職工隊伍研究]
“三種精神”引領職工文化自信*
喬 昕
(陜西工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3)
職工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xiàn),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離不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偉大品格,離不開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和勞動精神。這三種精神,是新時代職工文化建設的旗幟,是新時代職工文化自信的引領。
職工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盵1]這一論述既突出了職工文化的重要性,又強調了職工文化的思想性和方向性。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期產(chǎn)業(yè)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要求“突出產(chǎn)業(yè)工人思想政治引領,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職業(yè)精神和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這三種精神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體現(xiàn)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2]是新形勢下職工文化建設的旗幟,是新時期職工文化自信的引領。
職工文化首先是一種“文化”,其具有文化的“人化”特征和“化人”功能?!叭嘶敝嘎毠の幕锹毠と罕妱?chuàng)造的文化,它回答了職工文化從哪里來;“化人”指職工文化最終要服務于職工群眾,教化、感化和同化職工群眾,實現(xiàn)職工群眾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它回答了職工文化到哪里去?!坝扇嘶?,以文化人”,體現(xiàn)了職工與文化的互動生長。
(一)職工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
2008年,《中國工會十五大報告》指出“職工文化建設是職工提高職業(yè)技能素質、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激發(fā)勞動熱情和創(chuàng)造活力的重要載體,企業(yè)文化建設是體現(xiàn)企業(yè)形象特點、增強凝聚力、提高競爭力的必要手段?!?013年,《中國工會十六大報告》強調,要推廣先進企業(yè)文化和職工文化。同年,新修訂的《中國工會章程》也明確提出,要推進企業(yè)文化、職工文化建設??梢钥闯?,職工文化,是與企業(yè)文化相對應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存在,兩者并不等同,而是統(tǒng)一互補的關系。它們的關系具體表現(xiàn)為地位上對等、內容上互補和最終戰(zhàn)略目標一致。從地位看,勞動關系是兩個法律主體的關系,即企業(yè)與職工的關系,兩者在精神層面上的追求表現(xiàn)為兩個主體的文化關系,即企業(yè)文化與職工文化的關系。從內容看,企業(yè)文化是“要我做”的文化,反映企業(yè)對職工群眾提出的基本要求、管理規(guī)范和戰(zhàn)略使命,屬于一種外在的“被動管理”文化和“他人管理”文化;職工文化是“我要做”的文化,體現(xiàn)職工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屬于一種內在的“自主管理”文化和“自我管理”文化。從目標看,企業(yè)文化代表的是管理者群體的管理理念和價值追求;職工文化代表的是職工群眾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追求。從落實看,企業(yè)文化需要得到企業(yè)職工群眾的認同,職工文化也需要得到企業(yè)管理者群體的認同。企業(yè)文化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是以企業(yè)家為代表的管理者群體,職工文化的推動者和運作者是工會,因為工會是職工群眾的“娘家”??梢姡毠の幕推髽I(yè)文化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兩者存在交集但互不隸屬,它們是各自相對獨立的存在。
(二)職工文化是“人化”過程
職工文化是“人化”過程,它來自職工群眾,職工是其出發(fā)點。職工群眾中蘊藏著豐富的智慧和潛能,職工群眾中涌現(xiàn)了眾多的先進人物和勞動模范,把廣大職工群眾進步的言行、先進的思想、偉大的品格不斷總結提煉、優(yōu)化升華,就形成了職工文化。職工文化是以先進職工為代表的職工群體創(chuàng)造的,在廣大職工群眾中生成和提煉的職工價值理念、行為規(guī)范及精神風貌。與企業(yè)文化管理自上而下的過程相比,職工文化建設是自下而上的過程。打造職工文化的基礎在“職工”,強調的是職工群眾的力量。職工文化表現(xiàn)的是職工自動自發(fā)、心行一致的行為,展示的是職工群眾的智慧和價值追求。美國學者馬修·凱利說:“只有你的職工致力于成為更好的自己,你的企業(yè)才能成為更好的企業(yè)。企業(yè)文化可以讓企業(yè)走的更快,職工文化能夠讓企業(yè)走的更遠。企業(yè)要持續(xù)獲得成功,就必須重視職工文化,重視職工群眾的力量。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發(fā)展的不竭力量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在當前經(jīng)濟新常態(tài)、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振興經(jīng)濟的希望在于廣大的職工群眾,正如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言:“管理者要做的是激發(fā)和釋放人本身固有的潛能?!甭毠の幕脑慈挽`魂是職工群眾。
(三)職工文化是“化人”過程
職工文化是“化人”過程,職工文化體現(xiàn)職工群眾的價值追求、展現(xiàn)職工群眾的精神風采、反映職工群眾的快樂生活、表達職工群眾的集體呼聲。先進的職工文化必須再回到職工群眾中去,教育引導職工自我管理和自我修煉,全面提升職工群眾的綜合素質。一要利用先進的職工文化對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藝術地融入到廣大職工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之中,加強正面引導,大力弘揚新風正氣和宣傳工人階級偉大品格,及時批評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糊認識、錯誤觀點和不良風氣,引導職工群眾明辨真假、是非、善惡及美丑,發(fā)揮先進典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的示范帶動作用,激發(fā)廣大職工學習先進、追趕先進、爭當先進的持久內生動力。二要利用先進的職工文化促進職工提升技術技能水平。叫響做實大國工匠品牌,把先進的職工文化作為提升職工群眾業(yè)務能力的有力抓手,把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作為職工文化“化人”過程的重要方面,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chuàng)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chǎn)業(yè)工人隊伍。三要加強職工文化體育教育等陣地建設和活動開展,推廣先進的職工文化,將其轉化為生動活潑、特色鮮明、富有成效的群眾性實踐,不斷滿足職工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通過職工文體活動把工作和生活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具有正能量的先進人物和積極事件反映出來,全面提高職工群眾的人文修養(yǎng)、精神狀態(tài)和身心素質。
(一)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yè)信仰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工匠精神”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頻詞。如何定義工匠精神?它的內涵和外延是什么?有學者認為,工匠精神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愛崗敬業(yè)、守正創(chuàng)新。[3]有專家認為,工匠精神的內涵有三個關鍵詞:一是敬業(yè),二是精業(yè),三是奉獻。[4]“大國工匠”高鳳林認為,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理解工匠精神,思想層面: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行為層面:開拓創(chuàng)新、持續(xù)專注;目標層面: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筆者認為,“工匠精神”,重點在“精神”二字?!肮ぁ笔鞘裁??《說文解字》的解釋是, 工者巧也?!敖场笔鞘裁矗勘玖x是指木工,后泛指具有某一方面熟練技能的手藝人。顯然,工和匠都是著眼于技能和手藝層面,而工匠精神則著眼于精神層面,它是一種品質,一種追求,更是一種職業(yè)信仰?!按髧そ场碑斎皇怯兄敖^技、絕招、絕活”的技術傳奇,但他們更是人生傳奇和精神傳奇。他們是“工匠精神”的承載者,是把工作當責任和使命的工匠,他們有著自己明確的精神價值追求,他們用生命演繹傳奇,體現(xiàn)人生價值,追求人生夢想。所以,工匠精神是對職業(yè)操守的堅持和傳承,是對工作或手藝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真正的工匠精神,是有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強烈愿望,并將這種愿望體現(xiàn)在對產(chǎn)品的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上;是樹立起一種對職業(yè)敬畏、對工作執(zhí)著、對產(chǎn)品負責的態(tài)度,把職業(yè)做到完美和極致;是一流匠人身上所蘊含的一流品格、一流的心性和一流的技術。[5]
(二)工匠精神讓職工文化自信更有底蘊
工匠精神是職工文化自信的職業(yè)引領,工匠精神讓職工文化自信更有底蘊。首先,工匠精神讓普通勞動者更自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一名普通的勞動者,只要付出汗水和努力,立足本職崗位練就一手好技術,就能體現(xiàn)勞動的價值,也能體會到職業(yè)的快樂。用工匠精神引領職工文化自信,用職工文化自信引導職工擼起袖子加油干、甘于堅守講奉獻,讓廣大勞動者把自己承擔的工作當成事業(yè),把價值融匯到汗水之中,學習新知識、鉆研新技術,不盲目崇拜,不妄自菲薄,樹立“技能光榮”、“奉獻偉大”的精神風尚。其次,工匠精神促進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培養(yǎng)宏大的高素質勞動者隊伍,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客觀要求。工匠精神引領勞動者“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出自《墨子·尚賢》),培育職工高尚的道德品質、高雅的行為舉止、良好的素質修養(yǎng)和熟練的技術技能。推動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通過能工巧匠示范崗、勞動模范工作室、絕技絕活競賽(展示)活動等,拓展廣大職工和勞動者成長成才的空間,不斷提高勞動者的技術技能及業(yè)務水平。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不斷提高勞動者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通過工匠精神的傳承與發(fā)揚,促進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堅定職工文化自信,促進職工全面發(fā)展。最后,工匠精神激發(fā)勞動者的工作熱情。工匠精神是激勵勞動者成功的基石,是勞動者實現(xiàn)人生夢想、展示人生價值的重要引領。弘揚工匠精神,讓勞動者對所從事的工作產(chǎn)生濃厚興趣,讓勞動者始終帶著對工作的滿腔熱忱,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把本職工作當作成就人生的舞臺,用汗水和智慧描繪無悔人生。
(一)勞模精神代表著職工文化的先進性
勞動模范是工人階級的優(yōu)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國家的脊梁、社會的中堅。勞模精神永遠是時代的最強音,是廣大職工心中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輝旗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廣大勞模以平凡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業(yè)績,鑄就了‘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是我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盵6]精辟地概括了勞模精神的實質及其時代價值,明確地指出了勞模精神代表著職工文化的先進性。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永遠不變的是勞模精神的本質。勞模精神代代相傳,歷久彌堅,在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過程中,在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征途上,在每個人的平凡工作中都具有莫大的鼓舞和激勵作用。作為廣大勞動者當中優(yōu)秀分子的勞動模范,他們身上孕育和凝聚的勞模精神,彰顯了職工文化的先進性,集中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寶貴財富。弘揚勞模精神,就要自覺地承擔起用先進職工文化引領社會進步的責任,用勞模精神引領社會思潮,促進和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
(二)勞模精神讓職工文化自信更有高度
勞模精神,是一種起于平凡的不平凡精神;勞模精神,反映的是一個民族在某一個時代的理想追求和價值取向;勞模精神,是這個時代引領人們不斷前行的精神高地。勞模精神作為由廣大勞動者創(chuàng)造又蘊含于職工之中的強大精神力量,能給廣大職工群眾帶來精神上的感染和鼓舞。每個人不一定都能成為勞模,但每個職工都能學習和踐行勞模精神。把自己的勞動崗位作為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的最佳平臺,向勞動模范學習、向先進人物看齊,弘揚勞模精神,爭做時代楷模。把勞模精神作為一面旗幟,用勞模精神標示出一種導向,大力弘揚工人階級偉大品格,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在本職崗位上,以勞動創(chuàng)造助力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以勞模精神托起偉大的中國夢。
勞模精神展現(xiàn)了勞動者的崇高境界。勞動價值有大小,勞動分工無貴賤,不管在什么行業(yè)、無論做什么工作,也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只要踐行各自的職業(yè)操守,維護自己的勞動尊嚴,發(fā)揮個人的勞動潛能,就是勞模精神的承載者和實踐者。勞模精神是偉大崇高的,但勞模精神絕不是高不可攀的,普通勞動者可能沒有光輝的成就和驕人的業(yè)績,但可以盡心盡力地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可以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做得不留遺憾;普通勞動者可能是沒有“光環(huán)”的凡人,但也可以在平凡的勞動中體驗職業(yè)的意義、發(fā)現(xiàn)的喜悅和工作的樂趣。我們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方面必須在物質上強大起來,另一方面,還必須在精神上強大起來,這就需要用勞模品質來感召職工群眾,以勞模精神來引領職工群眾,讓職工群眾在勞動崗位上作出更多的貢獻,實現(xiàn)更高的社會價值。勞模精神永不過時,它是我們這個時代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弘揚勞模精神就是要讓崇尚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關愛勞模成為社會的主導價值取向,讓勞模精神成為備受推崇的精神品格,讓勞模精神成為受人尊重的精神圣地。[7]一個國家要富強、一個民族要前行,離不開推動其持續(xù)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勞模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價值觀、道德觀和精神風貌,更是國家發(fā)達和民族興旺的強大動力,不斷用勞模精神增強廣大職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唱響“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chuàng)造偉大”的主旋律,是這個時代賦予勞模精神的新使命。
(一)勞動精神體現(xiàn)了職工文化的目標追求
恩格斯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正是勞動,讓人類從結繩記事、鉆木取火走向現(xiàn)代文明。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勞動創(chuàng)造了文化,勞動創(chuàng)造了財富,勞動創(chuàng)造了幸福。人類自身的歷史,就是人類勞動的歷史;華夏五千年的璀璨史,就是五千年的勞動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勞動開創(chuàng)未來。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實現(xiàn)我們的奮斗目標,開創(chuàng)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依靠廣大職工和勞動群眾,必須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盵8]勞動創(chuàng)造一切,唯有勞動,才能實現(xiàn)個人價值,只有崇尚勞動,才能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工人階級作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主力軍,勞動使廣大職工更加自信,勞動精神也讓職工文化有了更明確的目標追求。中國道路要靠勞動來澆筑,中國精神要靠勞動精神來支撐,中國力量要靠職工文化自信來凝聚?,F(xiàn)在社會上存在著輕視勞動、鄙視一線勞動者、寄希望于一夜暴富等現(xiàn)象,這種輕視勞動甚至否定勞動的思潮,是非常有害的,建設職工文化,必須駁斥和摒棄這樣的錯誤觀點。無論社會如何進步和發(fā)展,我們一切的生活始終離不開勞動者的創(chuàng)造,勞動永遠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弘揚勞動精神,建設職工文化,不需要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舉,但是必須得有“在崗一刻,奉獻一刻”的精神,平凡的人生和崗位,只要有了忘我的勞動熱情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同樣可以彰顯勞動的偉大和光榮?!叭碎g萬事出艱辛”,無論是“兩個一百年”的大進程,還是人生追求的小目標,都離不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勞動是走向夢想與榮光的主干道,中國夢不能靠空談去實現(xiàn),只能靠千千萬萬各行各業(yè)的人民群眾流淌汗水,一磚一瓦,胼手胝足來實現(xiàn),[9]只能靠勞動精神的發(fā)揚光大去實現(xiàn)。
(二)勞動精神讓職工文化自信更有方向
職工文化建設和職工文化自信,必須有堅定正確的方向,勞動精神恰恰為職工文化自信提供了價值引領。首先,勞動美麗展現(xiàn)職工文化自信。勞動過程是美麗的、快樂的,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表達的就是普通工人在勞動過程中體會到的力量之美,尋找“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最美環(huán)衛(wèi)工”、“最美郵遞員”等活動,并不是說他們相貌有多美,而是他們用平凡的工作和普通的人生展示勞動過程的美麗?!叭艘騽趧佣利悺?,應當成為億萬勞動者內心飄揚的旗幟,也應當成為職工文化自信的靚麗底色。其次,辛勤勞動詮釋職工文化自信。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歷史上我們從來不缺辛勤付出、實干肯干的人民;在今天我們則憑著勤勞和奮斗創(chuàng)造了中國發(fā)展速度的神話。無論是建設職工文化,還是用職工文化去教育引導職工群眾,都必須要繼承和弘揚“勞動精神”,必須要認同辛勤勞動、踐行辛勤勞動,“一勤天下無難事”,辛勤勞動既是大力弘揚的勞動精神的需要,也是職工文化自信的獨特本色。第三,誠實勞動打造職工文化自信。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xiàn);發(fā)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每個社會都有分工,每個社會成員都在其工作崗位上履行社會義務,通過職業(yè)勞動為社會作貢獻。無論身處哪一個崗位,對待每一份工作、每一項任務,都應當忠于職守、誠實勞動,用心用力、盡職盡責地把平凡的事做好,把最基本的事做實,爭當一顆優(yōu)秀的螺絲釘。在充滿喧囂與躁動的物質時代,我們要始終堅守誠實勞動,腳踏實地,恪盡職責,用一點一滴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獲得屬于勞動者的自信、自由和尊嚴。第四,創(chuàng)造性勞動鑄就職工文化自信。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勞動卻有創(chuàng)造性大小之別,從蒸汽機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今天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每一次科技進步都是對人類勞動的一次解放。勞動不能一個勁兒的蠻干,工作也不是機械式的重復,而是要把人的智慧和勞動完美結合起來,講究方式方法,通過開動腦筋、發(fā)揮才智、革新技術、改良工藝、降本增效等,使我們的勞動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通過有思想的勞動、高效益的勞動、創(chuàng)新的勞動和科學的勞動,不斷解決新問題,不斷創(chuàng)造新產(chǎn)品,不斷滿足人們的新需要。勞動能夠創(chuàng)造財富,創(chuàng)造性勞動則推動社會進步;勞動能夠創(chuàng)造價值,創(chuàng)造性勞動則可以改變世界。大張旗鼓地弘揚創(chuàng)造精神,提倡并努力踐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鑄就職工追求卓越、創(chuàng)造價值的堅實基礎,使職工文化自信更加貼近時代。勞動光榮,勞動者偉大,無論是揮汗荷鋤,還是高速鐵路;無論是建筑工人搭起的腳手架,還是科學家夜以繼日的探索考察;抑或是手上的老繭、臉上的皺紋,勞動者的每一份付出、每一項創(chuàng)造都在為自己加冕,也在為這個偉大的時代增光添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就勞動者根本問題所作出的一系列決策部署,都有一條紅線貫穿始終,這就是黨把勞動者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無論時代和條件怎么變,勞動者至上的精神沒有變;無論怎樣深化改革,勞動者至上的地位不會變。勞動者至上,讓廣大職工無比自信,讓職工文化自信更加堅定。
繼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一個備受矚目的概念:文化自信,創(chuàng)造性地把“三個自信”發(fā)展為“四個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國道路選擇、理論創(chuàng)新和制度構建的文化支撐,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如果沒有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根基就會動搖,理論自信的源泉就會受到污染,制度自信的價值尺度就會造成混亂。脫離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就難以說清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和必要性,難以說清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它對中國歷史上治國理政智慧的繼承性,難以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所蘊含的中國話語、中國風格和中國氣魄。[10]五千多年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近百年來黨和人民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包括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正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這些在偉大實踐和偉大斗爭中孕育出來的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當代中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文化自信的重建,離不開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離不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我國工人階級是中國共產(chǎn)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我國工人運動從來都同黨的中心任務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職工文化自信,正是來自于工人階級在建設和諧社會、推動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中所發(fā)揮的實實在在作用。職工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在當代中國的重要體現(xiàn),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行動上,廣大職工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經(jīng)濟結構和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的實踐中,滿懷信心,旗幟鮮明地支持改革,積極主動參與改革,投身“踐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題勞動競賽,在火熱的第一線,為振興實體經(jīng)濟、保持經(jīng)濟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貢獻力量;在思想上,通過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在廣大職工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職工群眾立足本職、胸懷全局,自覺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yè)之中,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把實現(xiàn)黨和國家確立的發(fā)展目標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在精神上,大力弘揚工人階級的偉大品格,弘揚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引導廣大職工群眾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理念,恪盡職業(yè)操守,追求精益求精,把各自的職業(yè)做到完美、做到極致,以工匠精神打磨“中國品牌”、助力“中國智造”。我國工人階級將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展現(xiàn)職工文化自信,并為用職工文化自信托起文化自信貢獻一份力量。
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來自于偉大的人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和勞動精神是引領職工文化自信的有效載體和重要保障。廣大職工必將永葆工人階級政治本色,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6]習近平. 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jié)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 [z]. 新華網(wǎng). 2015年04月28日.
[2] 李建國. 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在2017年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jié)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N].工人日報,2017-04-28.
[3][4]劉維濤. 讓工匠精神涵養(yǎng)時代氣質——弘揚工匠精神大家談 [N]. 人民日報,2016-06-21 (20 ).
[5]劉鳳敏. 讓“工匠精神”成為一種職業(yè)信仰 [z], 廣西新聞網(wǎng).2016-05-10.
[7]艾君. 勞模永遠是時代的領跑者 [J]. 工會博覽, 2005(10):6-7.
[8]習近平. 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z]. 中央政府門戶網(wǎng)站.www.gov.cn,2013-04-28.
[9]趙昂. 讓勞模精神成為我們時代人人向往的精神高地 [z]. 中工網(wǎng). 2015-04-28.
[10]陳先達. 文化自信中的政治與學術 [N]. 光明日報,2017-06-12.
"Three Kinds of Spirits" Lead the Workers' Cultural Conf i dence
QIAO Xin
( Shaanxi Labor College, Xi’an 710003, Shaanxi Province, China )
The workers' cultural conf i dence is the important ref l ect of the cultural conf i dence. It is impossible to create the healthy, civilized and positive workers' culture without the great character of the working class and the masses,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the spirit of labor model and the spirit of labor. The three kinds of spirits are the banner of the workers'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 leading of the workers' cultural conf i den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workers' cultural conf i dence;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the spirit of labor model; the spirit of labor
G240
A
1673-2375(2017)06-0074-06
2017-08-10
本文系陜西省總工會委托重點研究課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職工文化建設”(項目編號:SZY17002)的階段性成果。
喬昕(1967—),男,陜西大荔人,教育學碩士,陜西工運學院培訓部主任、副教授,主要教學和研究方向為工會基本理論、企業(yè)文化和職工文化、職工心理等。
[責任編輯:葉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