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光耀
人體的動脈是一體的,導致血管粥樣硬化斑塊的都是同樣的危險因素。從這個角度來說,預防心血管病的同時也就把心腦血管以及全身所有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都給預防了。
哪些因素可以稱為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呢?首先就是大家常聽說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其它的還包括了高尿酸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等。另外,吸煙、肥胖等生活方式相關的因素,以及心血管病家族史,也都會增大心血管病發(fā)生的可能性。
無論你有無明顯癥狀,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擁有點兒危險因素。這時候,只要你沒被醫(yī)生診斷心臟有事兒,就該做好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冠心病一級預防的核心,就是控制好各項危險因素。
【血壓】 除了水平高之外,波動大也會對心血管造成不良的影響,這一點經(jīng)常被忽視。而波動的監(jiān)測,通過診室或者體檢時量個血壓可就做不到了,建議采用“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這項檢查來評估。
【血脂】 包括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兩大類。甘油三酯高,與心血管病關系不是很明確,但對于消化系統(tǒng)臟器影響大,可導致脂肪肝甚至急性胰腺炎。膽固醇才是與心血管病密切相關的,包括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等,而我們比較關注的是“高密度”與“低密度”的。簡單一句話,“高密度”的越高越好,“低密度”的越低越好。近期有研究提示,人為干預提高“高密度”的膽固醇并不會帶來臨床預后的改善,而通過生活方式改善或藥物來降低“低密度”的膽固醇對于心血管病的預防及預后改善證據(jù)明確,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才是臨床最為重視的干預靶點。預防心血管病,控制高膽固醇血癥,主要就是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而到底多低合適?別看化驗單上的“正常范圍”,請您咨詢臨床醫(yī)生。畢竟,不同年齡、性別、基礎疾病情況的個體,正常范圍不會都相同。
【高血糖】 包括了糖尿病前期的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與診斷明確的糖尿病。對于今天的成人患者來說,更常見的是2型糖尿病。這一類型的糖尿病往往早期依賴口服降糖藥物控制血糖,而后期當胰島素抵抗與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或進一步加重、甚至出現(xiàn)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時,就只能通過皮下注射胰島素或胰島素泵來進行治療。糖尿病絕非簡單的高血糖代謝病,通過各種免疫反應等機制對血管損傷巨大,包括眼底、腎臟、心腦血管、下肢動脈乃至全身所有的血管,均可受累。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老化提前10~20年!
【高尿酸血癥】 過去認為僅僅與痛風、腎臟病變等疾病相關,而今天醫(yī)學進展發(fā)現(xiàn),尿酸一高,發(fā)生心血管病的概率大大增加,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無論飲食還是藥物控制,當血中尿酸水平升高時,請重視!這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定時炸彈之一。
【吸煙】 吸煙可以增加惡性腫瘤等一系列疾病的發(fā)病率,實際上,心血管疾病首當其沖。不想得冠心病,不想有一天心肌梗死,戒煙,從此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