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中學)
高中歷史概念的有效教學
——以人教版高中《歷史1(必修)》為例
李娟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中學)
在高中歷史學習過程中,歷史概念對于學生歷史智慧的生成和歷史學科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以高中歷史1(必修)為例,結(jié)合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提出通過問題探究、思維導圖、列表比較、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法強化歷史概念的教學。
歷史概念;教學策略;高中歷史
烏申斯基說:“智慧不是別的,是一種組織得很好的知識體系?!睔v史學科的知識體系縱橫交錯,形成巨大的時空網(wǎng)絡,而組成這個網(wǎng)絡的要素就是歷史概念。因此理解和掌握歷史概念是歷史學習的基礎,是學生感悟歷史智慧的重要途徑??v觀歷年高考題,對歷史概念的考查愈來愈頻繁,可見歷史概念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歷史概念的教學依然存在種種問題,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歷史智慧的生成。因此,筆者以人教版高中《歷史1(必修)》為例,聯(lián)系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分析高中歷史概念教學的現(xiàn)狀,并基于教學實踐的思考,探討歷史概念教學的策略。
由于課時有限,不少歷史老師為了讓學生記住歷史概念,制作導學案,直接把重要的歷史概念整理好,讓學生背。這樣的教學是簡單粗暴的灌輸式,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效果也很差。所以在歷史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問題探究自己生成歷史概念。例如,解讀梭倫改革時,教師提供相關史料,問題設計如下:(1)公元前6世紀初,雅典的社會矛盾有哪些?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矛盾?(2)梭倫是如何嘗試緩解這些矛盾的?(3)你認為梭倫改革成功了嗎?為什么?在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學習成果,一步步引導學生整合梭倫改革的內(nèi)涵和外延,歸納出梭倫改革的背景、主要內(nèi)容和影響、特點。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fā)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對于復雜歷史概念的教學,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構(gòu)建清晰的知識體系,整體把握歷史概念。以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為例,時間跨度長,包含的子概念多,學生掌握比較困難,通過以下的思維導圖就一目了然了。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相似的歷史概念,學生很容易混淆,比如美國的邦聯(lián)制和聯(lián)邦制,看起來就是顛倒了字的順序,其實差別很大。通過比較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理清這兩個概念。比較,就是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析,找出兩個歷史概念的異同點,從而把握概念的內(nèi)涵。兩種制度的比較列表如下:
聯(lián)邦:“聯(lián)合的國家” 邦聯(lián):“國家的聯(lián)合”無最高立法、行政機關,主要機構(gòu)是邦聯(lián)的議會或成員國首腦會職權 聯(lián)邦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地位高于組成單位機構(gòu) 聯(lián)邦有自己的立法機關和中央政府不是國際交往的主體相同點 從國家結(jié)構(gòu)形式上看,都屬于復合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各成員國仍是有主權的獨立國家國際交往是國際交往的主體,不過有的聯(lián)邦國家也允許成員國有某些外交權
學生學習的歷史概念都是發(fā)生在過去的事情,學生無法親自體驗,所以容易產(chǎn)生距離感,難以感同身受。歷史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利用典型形象或創(chuàng)設一定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歷史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和歷史現(xiàn)象,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jié)合起來,促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述五四運動時,可以播放視頻材料電影《我的1919》片段,再現(xiàn)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慷慨陳詞,駁斥日方無理要求的情境,使五四運動的背景不再是課本上一句空洞的句子,而是鮮活的形象,憤怒的心情,為五四運動過程和意義的學習奠定基礎。再舉一例,羅馬法這個概念出現(xiàn)在古代的西方,時間和空間距離學生都很遙遠,而且法律又是專業(yè)系統(tǒng)的知識,為了幫助學生體會羅馬法的主要內(nèi)容,課堂上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虛擬的歷史情境進行案例分析。“羅莫洛是一個仁慈、善良的貴族,也是羅馬一支軍隊的首領。生前立遺囑,把他一半的財產(chǎn)捐給那些跟隨他作戰(zhàn)受傷或戰(zhàn)死士兵的家人。但羅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卻不履行羅莫洛的遺囑,受傷或戰(zhàn)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你是當時的羅馬法官會怎么判呢?如果你是平民面臨上述的情況,你是否愿意?當你的權利受到不公正的損害,你會怎么做呢?”通過案例分析,學生理解了羅馬習慣法的弊端,理解了《十二銅表法》產(chǎn)生的必要性。
[1]姚海權.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落實歷史概念:以“買辦”為例[J].中學時代,2012(20).
[2]郝緒兵.高中歷史概念教學兩方法[J].教育科學論壇,2012(9).
[3]朱煜.歷史概念教學中的有意義學習[J].歷史教學,2000(5).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