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方
山東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區(qū)駐龍山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探析
張永方
山東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區(qū)駐龍山小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是教學重點之一,素質(zhì)教育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因此,教師應在日常語文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淺要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旨在提高閱讀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教學
閱讀是人發(fā)展和學習的重要能力之一,當學生走出學校、走入社會之后,自我學習主要是通過閱讀來完成的,因此應從小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漸體會和感悟作者在文章中蘊含的情感,這本身也是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另外,閱讀也能為學生日后的書面寫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因此重視早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高。
鑒于閱讀能力對人未來發(fā)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對小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日本在很多年前就大力開展“親子讀書活動”,鼓勵和提倡家長每天抽出20分鐘來陪孩子閱讀;美國和英國在幼兒教育中就有意識的培養(yǎng)兒童自主閱讀的能力[1]。近年來我國也意識到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大力推廣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和興趣愛好,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閱讀培養(yǎng)計劃。采用課堂閱讀、閱讀活動和家庭閱讀三位一體的培養(yǎng)方式,針對學生的不同時期和不同情況來設計教學和活動方案。
激發(fā)學生興趣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閱讀才能產(chǎn)生閱讀欲望,從而渴望閱讀,自主進行閱讀。為了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語文教師應營造開放、自主、寬松的閱讀氛圍,令學生能夠輕松的進行閱讀。例如,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人教版),第四模塊,這一模塊中的四節(jié)課分別是:《白鵝》、《白公鵝》、《貓》、《母雞》,本模塊中都是描寫動物的課文,學生對動物和昆蟲有很大的興趣。因此在本模塊教學完成之后,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動物描寫的延展性閱讀文章,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當然,文章的選擇應貼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諸如,《昆蟲運動會》系列叢書、童話《小鹿斑比》、《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等等。在這些經(jīng)典的兒童讀物中節(jié)選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部分,在學生閱讀前,率先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來進行閱讀,可以要求學生來講述文章中最喜歡的部分及其原因,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閱讀、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新課標指出,小學生應掌握朗讀、默讀、精讀和略讀四種閱讀方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過程中,應注重對這四種閱讀方式加以培養(yǎng)。
朗讀,即有聲閱讀,教師指導學生學會對句子進行斷句,以及在朗讀中加入學生的感情,在教學伊始,學生往往不能把握朗讀情感的運用,需要教師為學生示范,為了加強學生朗讀中情感的體會和應用,教師不妨找一些充滿感情的詩歌和散文來讓學生朗讀[2],例如,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魯迅的《雪》、艾青的《我愛這片土地》等等,教師將文章中感情充沛的地方標注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學生通過朗讀經(jīng)典詩歌和散文中充滿感情的句子,進而領會如何在朗讀中加入感情,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默讀,即無聲閱讀,大部分閱讀模式都是在默讀,因此默讀能力培養(yǎng)對學生十分必要,教師在指導學生默讀時,應首先教會學生如何查閱工具書來解答疑難問題,并教會學生做好讀書心得,從而深化閱讀能力。
精讀就是對文章進行全面的閱讀和理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對課文的講解就是一種精讀模式,學生應學會如何劃分課文段落,并總結課文中心思想,最后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這種閱讀方式更為細致化和系統(tǒng)化[3],學生不容易掌握,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精讀能力,例如,在新課文的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大家一起來閱讀課文,并解決課后問題,最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來予以指導,提高學生的精讀能力。
略讀,與精讀相對,就是大致上進行瀏覽,粗略知曉文章大意即可,這種閱讀方式如今十分常見,在閱讀報紙雜志或是網(wǎng)絡瀏覽時,一般采用的就是略讀的方式,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快速閱讀訓練,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并且注意提醒學生不要回讀,建立學生略讀思維定勢,從而培養(yǎng)學生略讀能力。
由于教學時間有限,為了提高小學生閱讀數(shù)量,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學生閱讀應當更多的放置在課外進行,尤其是周末和寒暑假,這種比較長的休息時間非常適合學生進行閱讀,教師可以在放假前向?qū)W生布置課外閱讀作業(yè),并與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令家長在家中督促和幫助學生完成閱讀作業(yè)。在閱讀書籍的選擇方面,應為學生選擇適宜的書籍,在了解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給出不同的書目,諸如,冰心的《寄小讀者》、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童話《夏洛的網(wǎng)》、科普讀物《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等等,供學生進行選擇,進一步保證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后寫出讀后感想,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教師應提高學生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轉變閱讀理念,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重視課堂閱讀指導教學,加強學生課外家庭閱讀等方式,來進一步養(yǎng)成學生的閱讀習慣,為學生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1]蘇友拉其其格.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5(15):188.
[2]彭水,代會.淺析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及拓展閱讀[J].小作家選刊,2016(35):174-175.
[3]孫火麗.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3):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