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以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世界的重新創(chuàng)造──伊斯蘭文明與近代科學》
孫以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古希臘被稱為是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可以說它對近代科學的產(chǎn)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沒有古希臘的這朵花蕾,就開不出近代科學的燦爛之花。這朵科學之花的培養(yǎng)過程共歷經(jīng)了三次移植,分別在伊斯蘭文明、中世紀的歐洲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而伊斯蘭文明對近代科學的影響是一個易被忽略而的確值得我們重視的因素。
1.伊斯蘭文明繁榮的外在因素與內(nèi)在要求
伊斯蘭文明繁榮的外在因素依賴于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公元6世紀,伊斯蘭教產(chǎn)生于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匯處的阿拉伯半島。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伊斯蘭文明從古代開始就把握著商道的喉嚨。而伊斯蘭文明之所以在中世紀走向輝煌,首先就得益于這個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①
伊斯蘭文明的繁榮的內(nèi)在要求是其對知識的渴望和主動的追求?!霸谝了固m文明中,希臘遺產(chǎn)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翻譯與擴充過程,不過,無論是對未知事物的探索,還是重新發(fā)現(xiàn)被遺忘的知識,二者都表現(xiàn)出了發(fā)現(xiàn)的沖動、活力與熱情。”①百年翻譯運動就是伊斯蘭文明追求知識的結(jié)果。
2.伊斯蘭文明衰落的原因分析
第一種觀點是巴格達的淪陷。一些人往往把這種衰落歸結(jié)為巴格達在1258年被攻陷,當時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率領蒙古大軍西進,洗劫了這座城市。但這種觀點“在時間上已經(jīng)不對了,因為在1258年,衰落早已發(fā)生了。而且在黃金時代的頂點,巴格達已經(jīng)不再是自然認識的中心──比魯尼和伊本西納在波斯甚至是更東邊的統(tǒng)治王朝效力,伊本海塔姆則為埃及的法蒂瑪王朝服務。
第二種觀點是加扎利的著作。還有一些人認為11世紀末的一部很有影響的著作是罪魁禍首。在書中,作者加扎利“阿拉伯知識”的名義與“外國知識”進行了激烈辯論。但這種解釋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單憑一本書并不能使一種曾有數(shù)十人在數(shù)個世紀里為之作出貢獻的運動陷入停頓。
第三種觀點是侵略和掠奪帶來的必然衰退。從大約1050年到1300年,從伊斯蘭世界北部、南部、東部的草原和沙漠大舉入侵的游牧民族或半游牧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任何一種支脈從橫的文明經(jīng)受這樣的侵略和掠奪,都不可能不衰退。
第四種觀點是伊斯蘭文明的內(nèi)轉(zhuǎn)。這是由第三種觀點侵略和掠奪多帶來的沉重打擊造成的內(nèi)轉(zhuǎn)。伊斯蘭文明建立起馬德拉斯,在馬德拉薩,“外國知識”很少被編進課程表。于是兩種知識的和平共處讓位于一種普遍信念,即從“阿拉伯的”角度來看,“外國知識”是完全無用的。[1]
后兩種觀點大致解釋了伊斯蘭文明衰落的主要因素,但衰落并非永遠如此。
1.旭烈兀的補燃
在天文學方面,旭烈兀建立了第一座天文臺,臺長圖西和幾個與天文學有關的人一起對托勒密《天文學大成》中常用模型的天文值和其他部分重新作了修正,“圖西雙輪”對后來哥白尼著作中的雙輪機制具有關鍵作用,圖西的助手烏而迪論證了水星和金星在托勒密宇宙模型中的順序需要倒轉(zhuǎn)。
在數(shù)學方面,奧馬.海亞姆通過圓錐曲線的交點來解一些三次方程。并預見了將在16世紀發(fā)生代數(shù)與幾何越來越等同起來的現(xiàn)象,再往后半個多世紀,將由此發(fā)展出微積分。
旭烈兀時期是認識結(jié)構保持不變情況下的擴充,雖然沒有改變,但在完善和擴充上比較大膽。
2.奧斯曼帝國蘇丹們的區(qū)域性復興
這一時期自然知識采取的是對黃金時代的著作進行評注的舊有形式。比魯尼曾經(jīng)拒絕遵從托勒密的做法,古什吉認為沒有什么可觀察的現(xiàn)象表明地球不可能自轉(zhuǎn),比安迪也注意到地球上的運動物體有保持圓形軌道的傾向。大約一個世紀以后,伽利略才把這種觀念作為徹底邊個亞歷山大自然認識的出發(fā)點。
3.復興的結(jié)晶點──安達盧西亞
這一階段有兩個相繼的柏柏爾王朝有興趣推動自然知識,“柏柏爾君主首先在哲學、特別是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中需求自己的統(tǒng)治合法性,阿威羅伊為亞里士多德的一部部著作撰寫評注…我們可以看到安達盧西亞有一種純粹的亞里士多德主義?!卑⑼_伊還針對加扎利的懷疑論反駁,捍衛(wèi)了亞里士多德學說的確定性。
無論在伊斯蘭文明還是在希臘文明,黃金時代之后的衰落都是突然和加劇的,而且都產(chǎn)生了一些杰出的個人成就。從伊斯蘭文明歷經(jīng)的繁榮、衰落以及補燃可以看出,它的科學研究是文藝復興的重要知識儲備,在客觀上為近代科學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科學革命第一個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就是希臘阿拉伯的科學和自然哲學著作于十二、十三世紀被翻譯成拉丁文,這些翻譯著作很重要,伊斯蘭世界對西方科學的輝煌成就功不可沒?!m然沒有這希臘阿拉伯遺產(chǎn),西方科學或許也能發(fā)展起來,但是近代科學即使誕生,也肯定會推遲幾個世紀。”[3]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對歐洲文明的存續(xù)和發(fā)展起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肮糯茖W技術和哲學的重新發(fā)現(xiàn)、修訂和增補,這些工作都要歸功于他們,有了他們的努力,西歐的文藝復興才有可能?!雹?/p>
對于伊斯蘭文明的研究還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挖掘,在近代科學的里程碑上,它也似乎不太顯現(xiàn)出痕跡,但是伊斯蘭文明的的確確扮演了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它是從古希臘到近代科學的第一次“移植”,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近代科學革命爆發(fā)的必要前提之一。總之“西方近代科學的興起和發(fā)展,極大地受益于各種文化為其開拓的發(fā)展空間”③,在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中,伊斯蘭的功績是永遠不會被抹煞的。
①楊渝玲.中世紀伊斯蘭文明與近代科學.自然辯證法通訊,2012(1)
②希提著,馬堅譯.阿拉伯通史(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③郝苑,孟建偉.論西方科學的人文背景.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
[1]H·弗羅里昂·科恩.世界的重新創(chuàng)造:近代科學是如何產(chǎn)生的.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郝苑,孟建偉:論西方科學的人文背景.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3]愛德華·格蘭特著,張卜天譯.近代科學在中世紀的基礎.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