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故宮記

      2017-01-28 11:35:32○祝
      星火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午門昆侖山紫禁城

      ○祝 勇

      故宮記

      ○祝 勇

      方位在天

      有一部動畫片《大鬧天宮》,幾乎每一代中國人都可以從這部華語動畫經(jīng)典里找到自己的童年。它的創(chuàng)作設(shè)計者張光宇先生,被孫悟空的光環(huán)所掩蓋,至今知者甚寥。但張光宇先生對此定然不會介意,因?yàn)樗麆?chuàng)造的孫悟空的視覺形象已經(jīng)深入人心、長生不老。這就足夠了。

      那個被孫悟空攪得七葷八素的天上仙宮,應(yīng)當(dāng)是我最早在記憶里確立的宮殿形象。

      其實(shí)我早在1971年就參觀過故宮。那一年我三歲,家住在沈陽,父母帶我來北京,在天安門前照了相,后來又參觀了故宮,也在故宮照了相。后來進(jìn)故宮工作,查看院史,才知道那一年是故宮博物院的重要一年。三年前,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第一次接見百萬紅衛(wèi)兵那天,紅衛(wèi)兵要闖入故宮破“四舊”,周恩來當(dāng)晚召開會議,故宮從此關(guān)閉。紅衛(wèi)兵沖不進(jìn)去,就把神武門上“故宮博物院”牌匾換上了一個新的牌匾,上寫“血淚宮”三個大字。1971年,造反的浪潮早已平息,7月5日,故宮博物院重新開放。自故宮博物院1925年成立,至今90周年,只有這三年關(guān)閉過。但我們要感謝這閉館的三年,因?yàn)橹芏鱽淼囊患埫?,故宮躲過一劫。今天我們在神武門上見到的“故宮博物院”牌匾,就是郭沫若先生在1971年寫成,放大刻上去的。

      因此,我在那個夏天游歷故宮,就有了歷史性的意義——我應(yīng)當(dāng)是故宮重新開放后的第一批游客之一,只是除了幾張黑白照片,腦海里什么印跡也沒有。相比之下,還是張光宇先生描繪出的天上宮殿更令我感到新奇和興奮,因?yàn)椤洞篝[天宮》重新上映時已是粉碎“四人幫”以后,我已上了小學(xué),對美術(shù)有了格外的興趣,張光宇先生對天宮的想象,那種既華美又奇幻的氣息,令我如癡如醉。后來來北京上大學(xué),我重游故宮。重重的宮門,讓人感受到它的深不可測。站在空闊的太和殿廣場,兩邊的廊廡把天際線壓得很低,凸顯了太和殿的高度。其實(shí)太和殿的總高度只有35.05米(含臺基高度),在現(xiàn)代都市里,摩天大樓野蠻生長,三四百米的高度,也在不斷被刷新和超越。相比之下,太和殿的高度實(shí)在不值一提。但在我心里,太和殿依舊是最高的建筑。它的高度是感覺上的,不是數(shù)字上的;是心理上的,不是物理上的。它猶如一座高峰,屹立在群山之巔,讓人產(chǎn)生一種置身天堂的感覺。

      故宮從前的名字叫紫禁城??梢哉f,這座紫禁城就是一座落實(shí)在大地上的天宮,與天宮有著相同的結(jié)構(gòu)與屬性。古人講:“方位在天,禮序從人”,所以人世間的一切秩序,都是與上天相對應(yīng)的。天上有什么,地上就有什么?!妒酚洝分姓f,“天則有日月,地則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雹偬斓邸簿褪敲耖g所說的玉皇大帝,住在天宮里,是宇宙間最高行政長官;那么在人間,也需要一個人來管事,他就是皇帝,我們也稱天子,意思就是天帝的兒子。明朝以后,圣旨的第一句話是“奉天承運(yùn)皇帝,詔曰”,意思是說他的權(quán)力,不是靠武力搶來的,而是老天給的,叫“君權(quán)神授”,他管理的范圍,我們稱作天下,就是天的下邊。

      因此,假如有人從天上看皇宮,看到的不是起伏錯落的宮殿,而是無數(shù)的點(diǎn)與線,代表著星與星陣。紫禁城的“紫”,不是指顏色,而是指紫微星垣,就是北極星。在古代中國人的世界觀里,宇宙的中心并不是太陽,而是北極星。太陽是會落的,所以中國古代神話中,夸父追日,后羿射日,都不怎么拿太陽當(dāng)回事。但古代中國人對北極星畢恭畢敬,因?yàn)楸睒O星位于天空中央,永恒不動,所有的星星都圍著它動。有一首歌頌領(lǐng)袖的歌曲唱:“抬頭望見北斗星……”實(shí)際上是歌詞作者缺乏天文知識,弄錯了。他想說的是北極星,北斗星和北極星是兩碼事兒,北極星是恒定不動的,北斗星的斗柄則是因季節(jié)而變的,所以天帝選擇住宅時,只會選北極星,不會選北斗星。奉天帝之命統(tǒng)治人間的天子,行政官邸也應(yīng)該用這顆星來命名。

      紫禁城里也有太陽,但太陽沒有北極星重要,因?yàn)樘栔皇潜娦侵?。用作家阿城的話說,中國人“不會崇拜之一,只會崇拜唯一?!雹谥挥斜睒O星才是唯一?!妒酚洝ぬ旃贂烽_篇就說:“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③天極星就是北極星,太一就是天帝。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雹苣莻€一,說的就是太一,是宇宙萬物的造物主,是天帝。屈原《九歌》第一首就是《東皇太一》,因?yàn)樵谙惹爻?,有祭祀太一的特殊風(fēng)俗。中國人的太陽崇拜,直到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以后才有。

      紫禁城里有日精門和月華門,是乾清宮區(qū)的東西兩座門。在這里,日和月是平起平坐的,太陽的級別,并不比月亮高。乾清宮、中圓殿(交泰殿)、坤寧宮這后三宮,加上東西六宮,總數(shù)為15,剛好與紫微星垣的星辰總數(shù)相等。所以從皇帝到妃嬪,都住在紫微星垣上,就像住在宇宙飛船里,讓所有人仰望。

      當(dāng)然,在紫禁城的天體世界里,倘少了北斗七星也是不完整的。因?yàn)楸倍菲咝鞘翘斓鄣臋?quán)杖,是天帝統(tǒng)御天庭的象征,天地的運(yùn)轉(zhuǎn)、四時的變化、五行的分布,都是由北斗七星決定的?!陡适墙?jīng)》說:“北斗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币馑际钦f,天帝坐在北斗七星組成的車?yán)?,定四時,分寒暑,定綱紀(jì),所以北斗七星也是重要的,而紫禁城里,最活躍的數(shù)字除了九這個最大的陽數(shù)以外,七這個數(shù)字也反復(fù)出現(xiàn),就是為了和北斗七星的數(shù)字暗合。比如,中軸線上,有七座殿宇,分別是:三大殿、后三宮,加上欽安殿;還有東西七所,數(shù)字也都是七。此外,游客們很少注意到,紫禁城建筑的頂端,還有七顆圓球,對北斗七星進(jìn)行更直觀的呈現(xiàn)——在午門城樓上有四座重檐攢尖闕亭,每個尖頂上有一個圓球,午門城樓上就有了四個圓球,剛好構(gòu)成北斗七星的斗形,而在紫禁城內(nèi),三大殿中間的華蓋殿(中和殿)、后三宮中間的中圓殿(交泰殿),還有最北部的欽安殿,屋頂都有一個圓球,這七顆圓球組合在一起,剛好是北斗七星?;实圩诜钐斓睿ㄌ偷睿├?,眼前是一條天河,也就是內(nèi)金水河,內(nèi)金水河外圍是北斗七星里的四顆,另外三顆在他的身后,這樣構(gòu)成的一幅天象圖,一定會讓他騰云駕霧,生出許多幻覺,遺忘了遙遠(yuǎn)的人間。

      氣脈之源

      早年讀《山海經(jīng)》,讀到這樣的文字:“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雹菽鞘侵袊湃藢錾降牡乩砻枋?。那時我并不知道,正是那座崛起于中國荒涼西部的山脈,決定了今天紫禁城的位置。

      這看上去有些荒誕不經(jīng),但又不能不佩服中國古人觀察世界的縱深感。那時還沒有望遠(yuǎn)鏡,更沒有遙感衛(wèi)星,古人的目光卻能夠穿透萬里河山,獲得一種地理上的統(tǒng)一感,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我想,中國在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與古人在地理上的空間感是分不開的。

      或許,這是因?yàn)槟莻€時代簡單、干凈,沒有霧霾,所以縱然有雜花生樹、鶯飛草長、硝煙四起、血肉橫飛,但那樣的自然環(huán)境,那樣的空氣質(zhì)量,讓每個人的心胸都是開闊的,視線都是透明的。所以,盡管孔子周游列國都沒找到工作,老子只留下一個騎驢出關(guān)的模糊背影,司馬遷的下半身都被漢武大帝廢了,但他們文字里的空間依舊是廣大的,他們的視野依舊是浩瀚的,推窗一望,就能望見星沉海底,雨落河源。

      但皇帝們更愿相信術(shù)士們的話,賦予了風(fēng)水先生很高的話語權(quán)。對他們而言,這樣的話語權(quán),超過了所有的獎賞。所以,他們才不辭辛苦,任勞任怨,頭頂藍(lán)天,腳踏荒原,爬山涉水,無私奉獻(xiàn)。在歷朝歷代,風(fēng)水先生都是最辛苦的一批野外工作者,有詩云:“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痹谖铱磥恚@詩就是形容風(fēng)水先生的。無論我們把目光投入古代的山川還是大河,在黃河青山、西風(fēng)古道之間,除了可以看見落在哪朝哪代,還會看到風(fēng)水師踽踽獨(dú)行的身影。

      所以,在那個名叫廖均卿的江西風(fēng)水師眼里,北京距離昆侖山的距離并不遠(yuǎn),放眼一望,遠(yuǎn)處近處的山山水水就盡收眼底、了然于胸了。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五月,他站在天壽山里,看到天壽山主山格局如紫微星垣,傲然排列,他的心里或許就映出七百多年前,楊筠松在《青囊海角經(jīng)》里對天壽山的描述:

      大龍巨干,萬仞千峰,俏然而來,幽然而止。其頓也,若降眾山而臣之;其伏也,若懷萬寶而藏。掀天揭地,襟江帶海,幽奇遠(yuǎn)秀,依稀天漢之間。

      楊筠松是唐代最著名的風(fēng)水師之一,曾任唐僖宗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臺地理事。黃巢之亂后,他歸隱山林,也將宮廷中所學(xué)之風(fēng)水術(shù)帶到了鄉(xiāng)野民間,使這門帝王之術(shù),開始為人民百姓服務(wù)。

      “失禮,求諸野。”這話是孔圣人說的,朱棣當(dāng)然知道這句話的分量,所以他剛剛登基,就開始在民間尋找通風(fēng)水、懂陰陽的風(fēng)水先生,為他確定陵墓和都城的位置。那時的朱棣,一門心思地要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幾乎所有的大臣都反對,認(rèn)為天下初定,遷都勞民傷財,得不償失。朱棣只能曲線救國,下令禮部尋找風(fēng)水先生,為他選擇陵址。朱棣知道,帝王的陽宅與陰宅要在同一條龍脈上。假如陵址選在北京,那么把皇城遷到北京就順理成章了。

      廖均卿神態(tài)莊重地接過皇帝的任命書,是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臘月初九。第二天,他就匆匆趕到縣衙里報到,那個縣,就是江西贛州府的興國縣。縣長說,事不宜遲,你這就向京城進(jìn)發(fā),我給你送行。這是臘月十一。十三日他就到了州里,二十一日就到了省里,布政大人對他說的話,與縣長沒有區(qū)別。他又一路北行,路過徐州時,趕上一場大雪,雪深五六尺,他涉雪而行,抵達(dá)當(dāng)時的都城南京。

      這項(xiàng)光榮而艱巨的使命,之所以落到了廖均卿的手里,原因是廖均卿是當(dāng)時風(fēng)水行業(yè)的佼佼者,他的祖上廖瑀,就是楊筠松的學(xué)生。楊筠松把他的廟堂風(fēng)水術(shù)藏入贛南的山林,七百多年過去,又被廖均卿帶回廟堂。

      廖均卿跋山涉水,抵達(dá)北京勘察地形,是在第二年的五月。站在天壽山上,視線變得無限綿長。面對群山,他開始思考天下的格局。不是政治的格局——那是皇帝的事,而是地理的格局,具體說,就是天壽山與昆侖山的位置關(guān)系。思考的結(jié)果,卻體現(xiàn)出鮮明的政治性,讓一意遷都的朱棣喜不自禁——天下龍脈,正匯聚在這天壽山里。

      現(xiàn)在得解釋一下龍脈是什么意思?!兜乩泶蟪伞吩疲骸褒堈吆??山之脈也?!饼埫}盤桓在大地上,有起有伏,綿延不斷,像是氣在其中運(yùn)行,又像人身體的經(jīng)絡(luò),彼此相通。所以,在古代中國人的觀念里,山不是一些純物質(zhì)的石頭,而是氣血暢通的脈管。

      那么,龍脈的根源在哪里?就在昆侖山。在古代中國人的世界觀里,昆侖山是天下的祖山。我們一直習(xí)慣于把河流當(dāng)做我們文明的動脈,但天底下所有的水脈都發(fā)源于山脈,而天底下所有的山脈都發(fā)源于昆侖山,于是,在這塊廣袤的國土上,昆侖山為觀察所有山脈的坐標(biāo)原點(diǎn)?!逗訄D緯·括地象》說:“昆侖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廣十萬里,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雹蕖肚嗄液=墙?jīng)》里,楊筠松寫道:

      山之發(fā)根脈從昆侖,昆侖之脈,枝干分明,秉之若五氣,合諸五形,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相配,合乎德刑,四時合序,日月合明,相生相克,禍福悠分,存亡之道,究諸甲庚,天星兇吉,囊括虛盈。⑦

      意思是說,所有的山脈皆發(fā)脈于昆侖山,支脈分明。昆侖山秉五氣,合五形,天氣從這里下降,地氣從這里上升,陰陽相配,四時合序,日月合明,相生相克,濃縮了宇宙的一切生發(fā)之道。這一觀念,從早期屈原所處的戰(zhàn)國時代一直到清代,都從沒有改變過。徐霞客跑遍南北,就是為了給他的家鄉(xiāng)金陵與昆侖山接上組織關(guān)系。

      發(fā)源于昆侖山的天下山脈,主要分成三大支脈,也叫三大干龍,成為撐起天下的骨骼。所有的經(jīng)絡(luò)筋肉,都附著在這三大骨骼上。三大支脈中,北方的那條最長,它從昆侖山出發(fā),一路向西,沿陰山、賀蘭山進(jìn)入山西,沿太行山逶迤向北,形成燕山,再向東,潛入大海。天壽山,就在這條龍脈終結(jié)之處。

      起自昆侖山的龍脈,抵達(dá)天壽山后潛入地下,建紫禁城時人工堆起的萬歲山(景山),又把潛入地下的龍脈再引出來,成為王朝的護(hù)佑之山。所以說,小小的萬歲山,與蒼茫綿延的昆侖山,是彼此連通的。在它的斜陽草木間,感受得到昆侖山的風(fēng)雨脈動。前面說過,帝王的陽宅與陰宅要在同一條龍脈上,有了這座萬歲山,作為皇帝陽宅的紫禁城就與天壽山里的陵寢(十三陵)連通了。

      有了這些山,紫禁城就不再是一座孤島,而是存在著一條通往上天的秘密通道,盡管這條通道,路途遙遠(yuǎn),要從北京城,穿越黃土高原,順著由倔強(qiáng)的山脊連成的天際線,一路向西,奔向西部的雪山大漠,才能抵達(dá)昆侖山,但至少在明清兩代皇帝的想象中,它是存在的。有了它,紫禁城才氣韻流暢,它的千般威儀、萬般美麗,才有了依憑。

      從一個更大的視角上看,起自昆侖山的圣山組合,橫亙在帝國版圖的北方,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天然屏障,成為帝都和紫禁城的真正靠山,皇帝背靠龍脈,面南而王,俯瞰天下,中原的泰山、南方的五嶺,都在他的視線的正前方。皇帝視線的延長線,無形中成為一條更長的中軸線,把萬里江山,都統(tǒng)攝在一起。那是一條真正的地軸,紫禁城位于地軸的頂端,一如北極星位于天軸的頂端,被泰山、黃河以及天下山水所拱衛(wèi),“合天下一堂局”⑧,孔夫子“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的空間理想,終于變作現(xiàn)實(shí)。

      想起來蠻有意思,假若沒有廖均卿為皇陵和皇宮點(diǎn)穴、定位,就沒有我們眼前這座紫禁城,就沒有明清兩代五個世紀(jì)的沉浮滄桑,就沒有皇城根下蕓蕓眾生的風(fēng)雨悲歡,也沒有我這一介書生在故宮博物院找到一生的飯碗。在我與廖均卿,甚至與朱棣之間,也有著一條看不見的命運(yùn)連線,就像那條發(fā)軔于昆侖山的命運(yùn)連線一樣。實(shí)際上,現(xiàn)世中的每個人,都與歷史有一條這樣的連線,古時的風(fēng)里雨里,醞釀著今天的細(xì)胞血肉,沒有前面發(fā)生的一切,后來的一切也都將胎死腹中,這才是一條真正的龍脈。無論歷史純潔還是骯臟,我們每個人,原本都是歷史的產(chǎn)物。

      大地之軸

      孔子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對后代帝王影響至深。

      他老人家是這樣說的: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⑨

      一個皇帝,必須像北辰那樣,居于世界的中心,人們才能像眾星一樣,環(huán)繞著他。他之所以能夠居于世界中心,是因?yàn)樗牡赖?,天下第一?/p>

      那么,到底哪里才是世界的中心,可以安置人世間的那位道德冠軍呢?

      《尚書》說,“盤庚既遷,奠厥攸居,乃正厥位?!鼻爻臅r候,咸陽就是大地的中心?!稌r遺記》記載,秦始皇在咸陽筑云明臺,號稱“子午臺”,就有中央子午線的意思。后來他修建阿房宮,正殿的前面,就有一條子午線——當(dāng)時叫“閣道”,一路向南,貫穿秦嶺。⑩它正對的那條秦嶺山谷,被人們稱為“子午谷”。當(dāng)年劉邦被迫前往漢中就任漢王,就是從子午谷通過,道路的艱難激發(fā)了漢軍士兵對抗項(xiàng)羽的決心,最終,他們殺回了關(guān)中,奪取了天下。到了東漢,這樣的傳奇,依舊激勵著漢中太守王升,讓他在《石門頌》里,寫下了這樣的話:“高祖受命,道由子午,興于漢中……”

      從夏商時代建都中原,周秦漢唐進(jìn)入關(guān)中,兩宋回到中原,金元明清定鼎燕京,被稱為中心的地方太多了,這難免讓人對皇帝的道德產(chǎn)生懷疑——假如每一座京城真的是天下的中心,那中心怎么可能忽左忽右、忽東忽西?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歷代王朝都城的移動原因其實(shí)很簡單,那就是中國版圖的不斷擴(kuò)大,必然使版圖的幾何中心發(fā)生變化。中國的歷史,實(shí)際上是各民族的融匯史,“邊緣”民族不斷融入,既證明了這個“中心”吸附力之強(qiáng)悍,又使原來的“中心”無力負(fù)荷,隨之而來的調(diào)整就不可避免。只是對于當(dāng)時的人們,改朝換代帶來的都城轉(zhuǎn)移,必定會讓他們感到迷惑甚至眩暈。

      不論怎樣,到了元明時代,北京被認(rèn)為是最完美體現(xiàn)“天下之中”思想的都城。早在南宋,朱熹就說:“冀都是正天地中間”?。北京,剛好是北極星(紫微星垣)在大地上的投影位置,乃天之中,是天下最尊的地方,而關(guān)中、中原、齊魯、吳越都在南面,定都北京,完全符合“以北為尊”、“南面而聽天下”的原理,是順意天意之舉,北京也因此而改名“順天”。

      北極星的投影點(diǎn),就是太和殿,穿過這個點(diǎn),劃一條南北軸線,作為天下的中心,就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了。子為北,午為南,那條線,也叫子午線。在執(zhí)政者看來,國家的秩序,正深藏于子午線的意義中。子午線的存在,不僅使宮殿成為王朝時間的啟始,也成為空間的啟始。這條子午線,不僅穿過紫禁城,穿過整座京城,更一路向南,穿過萬里江山。它的正北,是天壽山,正南依次是泰山、淮南諸山和江南諸山。皇帝坐在太和殿上,黃河、長江、淮河及江南山水在他視野的延長線上展開,萬里江山奔來眼底,讓他感覺到江山永祚,天地合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和”字,就是天人合一的意思。

      北京的皇宮的正門是午門,午門,就是站立在子午線上的南方之門。午門的功能,一般是皇帝在這里頒發(fā)詔書。軍隊(duì)凱旋時,還要在午門舉行向皇帝敬獻(xiàn)戰(zhàn)俘的“獻(xiàn)俘禮”。我們常聽?wèi)蛭睦镎f:推出午門斬首,其實(shí)在歷史上,午門并沒有用來斬首,如此神圣的位置,是不會用來砍頭的。

      但是,午門之外,的確舉行過廷杖。明代時,如果大臣觸犯了皇家的尊嚴(yán),便以“逆鱗”之罪,被綁出午門前御道東側(cè)打屁股。廷杖也比斬首好不到哪兒去,甚至還沒有斬首痛快。廷杖是一種很殘酷的刑罰,刑杖一般是由栗木制成,擊人的一端削成槌狀,還要包上鐵皮,鐵皮上還有倒鉤,一棒擊下去,行刑人再順勢一扯,尖利的倒鉤就會把受刑人身上連皮帶肉撕下一大塊來。如果行刑人手下不留情,不用說六十下,就是三十下,受刑人的皮肉也會被撕成一片爛麻。不少受刑官員,就因廷杖而斃命。即便不死,十之八九也會落下終身殘疾。廷杖最高的數(shù)目是一百,但沒有達(dá)到過這個數(shù)字,因?yàn)榇虻狡甙耸?,人就已?jīng)死了。很少聽到有人堅持到廷杖一百的記錄。

      廷杖開始還只是一種象征性的懲罰,后來發(fā)展到打死人。明太祖時代,就有了廷杖。明成祖永樂時期廢除了廷杖,但朱棣死后十幾年,明英宗又恢復(fù)了。被廷杖的官員,一般是一兩個人,但在正德年間,明武宗創(chuàng)過107人同時受杖的紀(jì)錄,而時隔不久,這個紀(jì)錄就被打破,嘉靖皇帝同時廷杖134人,其中16人當(dāng)場死亡。上百人被扒下衣服,排在皇極殿下,上百根棍子同時起落,一時間聲響震天,血肉橫飛。而廷杖的緣由也是無所不有。劾嚴(yán)嵩,論妖僧,諫萬貴妃干政,諫元夕觀燈,諫武宗南巡,諫嘉靖勿服金丹,五花八門,不一而足。正德年間,十三道御史彈劾劉瑾,上一本的杖三十,上兩本的杖六十,而上三本的每本各杖六十。正德皇帝乘法算得精,但常常不等完成定額,人就斷氣了。

      這表明皇帝不僅代表天命,哪怕一根手指、一截盲腸都代表著真理,也表明他的拳頭也硬,午門外所有的刑杖,時時刻刻聽命于他。宮殿里的皇帝,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當(dāng)然,廷杖的厲害,在于它不僅要命,還要臉,因?yàn)樯頌槌⒚?,被?dāng)眾脫褲子,是何等的有損顏面。當(dāng)然,剝奪大臣們的尊嚴(yán),是顯示皇威的一種手段。一個統(tǒng)治者的威嚴(yán),從某種意義上是通過對他人的矮化實(shí)現(xiàn)的。廷杖,以剝奪他人尊嚴(yán)的方式,來強(qiáng)調(diào)和捍衛(wèi)皇家的尊嚴(yán)。

      但這樣的矮化也未必總是很順利,假如皇帝遇到有脾氣的大臣,事情就可能會麻煩。而大明王朝,唯獨(dú)不缺偏執(zhí)的大臣。比如,在萬歷朝,萬歷皇帝在立太子的問題上與大臣們發(fā)生糾紛,萬歷想立鄭貴妃的兒子,大臣們極力反對。雙方僵持不下,萬歷一氣之下,下令將上疏干涉皇帝立太子的禮部尚書洪乃春拖到午門外廷杖六十。但是萬歷沒有想到,皇帝任性,大臣們更任性。廷杖這一刑罰,不僅沒有讓大臣們俯首帖耳,反而激起了他們的斗志,讓他們前仆后繼,主動申請廷杖。面對廷杖,他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種榮耀,基于長期文化積累的對忠臣這個符號的認(rèn)可?;实垡虼蟪计ü桑麄兏纱帻R刷刷地露出白屁股,讓皇帝一次打個夠。對他們來說,露屁,就等于露臉。在明朝,甚至有很多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派,皇帝不論說什么,他們都投反對票,以便用皮肉之苦換來冒死直諫的好名聲,在今天看來,不免教條主義,但在他們眼中,卻是他們超凡入圣的通天梯。很多年中,廷杖幾乎成了萬歷與大臣們對話最主要的方式。實(shí)際上,在明朝,自開國皇帝朱元璋到亡國之君朱由檢,君臣之間基本上形成了虐待狂與受虐狂的強(qiáng)強(qiáng)聯(lián)合,大家一起玩SM?;实墼绞莾春?,大臣們越是痛快。

      這一場君臣斗,竟然一直玩了十五年。十五年中,午門廣場可謂無比忙碌,被杖打的大臣不計其數(shù),最后的結(jié)局,卻是萬歷皇帝崩潰了,患上了嚴(yán)重的抑郁癥,因?yàn)樗m貴為天子,卻寡不敵眾,根本不是官僚系統(tǒng)的對手。他終于玩膩了,干脆罷了工,幾十年不再上朝。

      《明史》說:“明之亡,實(shí)亡于神宗。”神宗,就是萬歷,明朝的江山,就是在他的手里玩完的,崇禎不過是為他背了黑鍋而已??偟膩碚f,明朝的皇帝,道德上過硬的并不多,無論是“為政以德”的政治口號,還是“天下之中”的建筑意識形態(tài),都無法掩蓋他們的變態(tài)與荒唐。假如皇帝真的是天底下最大的道德楷模,為什么王朝終究都逃不過一場敗亡?假如天子真的代表天命,為什么天命總不長久,老天爺總是朝令夕改,朝秦暮楚?

      王朝消失了,紫禁城仍在。即使在今天,每一個站在午門前的游客,也會被王朝的余威所震懾,對午門以深的浩瀚宮殿充滿遐想。午門在建筑上沿襲了唐朝大明宮含元殿和宋朝宮殿丹鳳門的形制,是從漢代的門闕演變而來的。正中開三門,兩側(cè)各有一座掖門,俗稱“明三暗五”。中間的門一般只有皇帝才能走,中側(cè)門供文武官員出入。西側(cè)門供宗室王公出入。只有皇帝大婚時,皇后乘坐的喜轎可以從中門進(jìn)宮,通過殿試選拔的狀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試結(jié)果后可從中門出宮。當(dāng)年慈禧選秀女入宮,是從紫禁城北門,也就是神武門入宮的。沒有從午門入宮,成了她一生的最大心結(jié),所以她力薦自己的侄女隆裕做皇后,讓她從午門抬進(jìn)宮,才了結(jié)了自己的心愿。

      在午門的背后,深藏著重重宮門,如太和門、乾清門、坤寧門、天一門、順貞門、神武門,它們不僅分割著宮殿的空間,也制造了宮殿的神秘效果。在它們后面,是廣場,豁然開朗的宮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欽安殿依次浮現(xiàn),那氣勢,沒去過的肯定想象不出,也不用想象,買張票,去故宮看看就行了。

      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IMAX影院,它的里面,上演著長達(dá)五個多世紀(jì)的超長劇情。

      注釋

      ① [西漢]司馬遷:《史記》,第1153頁,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版。

      ② 阿城:《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第11頁,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版。

      ③ [西漢]司馬遷:《史記》,第1115頁,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版。

      ④ 《老子》,第101頁,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⑤《山海經(jīng)》,第237—238頁,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⑥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影印版,山川典第一卷,第6235頁,北京:中華書局、巴蜀書社,1985年版。

      ⑦ [唐]楊筠松:《青囊海角經(jīng)》,見《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影印版,第六五三卷,第57946頁,北京:中華書局、巴蜀書社,1985年版。

      ⑧ [明]章潢:《圖書篇·皇明南北兩都總敘·南北兩地山川》,第三十五卷,見《欽定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版。

      ⑨ 《論語》,見《論語·大學(xué)·中庸》,第15頁,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

      ⑩ [西漢]司馬遷:《史記》,第182頁,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版。

      ? [南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二,理氣下,天地下,第182頁,北京:中華書局,年版。

      猜你喜歡
      午門昆侖山紫禁城
      鳳陽明中都午門須彌座束腰石刻紋樣特征分析
      博物館之夜
      紫禁城之旅
      “昆侖山·守護(hù)水之源”環(huán)保公益項(xiàng)目在青海格爾木啟動
      紫禁城365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8:46
      紫禁城600年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萬水千山總是情
      格爾木
      美石贊
      寶藏(2019年6期)2019-01-15 14:52:30
      清早期 午門西番草三寶珠彩畫
      紫禁城(2017年6期)2017-08-07 09:22:52
      东兰县| 高青县| 射阳县| 泾川县| 瑞安市| 斗六市| 闽侯县| 天祝| 鄂伦春自治旗| 寻甸| 民权县| 县级市| 沧州市| 梨树县| 三亚市| 东明县| 白城市| 容城县| 信宜市| 阿尔山市| 财经| 益阳市| 丹江口市| 永寿县| 翁牛特旗| 厦门市| 新营市| 东莞市| 静宁县| 积石山| 巩义市| 哈尔滨市| 潜山县| 呼玛县| 赤峰市| 同心县| 伽师县| 格尔木市| 盈江县| 邓州市|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