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芝 (東北石油大學 163318)
劉 艷 (大慶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163000)
先秦時期“卑宮室”建筑思想探析
馬慧芝 (東北石油大學 163318)
劉 艷 (大慶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163000)
發(fā)端于先秦時期的“卑宮室”思想是影響了中國古代建筑二千余年的建筑思想,它是在先秦時期盛行“大壯”建筑思想和春秋末期諸侯競相營造“高臺榭美宮室”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并受到儒、墨、道三家乃至諸子百家學說的一致秉持,且對后世建筑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卑宮室;大壯;建筑思想
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形而上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息息相關,“卑宮室”作為一種發(fā)端于先秦時期的建筑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建筑實踐產(chǎn)生了二千余年的影響?!氨皩m室”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論語?泰伯》:“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孔子以“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來盛贊大禹的美德。并且我們也可以看出,孔子并非在專門論述建筑,而是借“卑宮室”來闡述其政治倫理思想,至于這一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影響,正如美國當代著名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所說:“這些行為所取的形式,我們只有靠首先理解那個社會的情感上的和理智上的主要動機才能理解?!?/p>
先秦時期,先于“卑宮室”存在的另外一種重要的建筑思想謂之“大壯”?!兑?系辭下》云:“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碧拼娙笋樫e王《帝京篇》中“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恰如其分地解釋了“大壯”的含義:以皇居之“壯”,以示天子之“尊”。春秋末期,各國諸侯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競相建造“高臺榭美宮室”,以宏偉壯麗的建筑彰顯其霸主地位,進而起到對天下的精神威懾作用。而宏偉壯麗的的建筑主要是通過三種途徑來實現(xiàn)的:一是在建筑的“量”(體量和數(shù)量)上顯出差別,即比起其他建筑來,宮殿建筑的體量最大,組成宮殿建筑群的單體建筑的數(shù)量也最多;二是在群體布局上強調所謂“中正無邪”,即用中軸對稱的方式,將宮殿里最尊貴的建筑放到中軸線上,較次要的放在兩邊,作為它的陪襯;三是把這種中軸對稱布局的空間模式擴大至全部都城,以進一步烘托宮殿的顯要地位。因此,高大的體量和巨大的規(guī)模體現(xiàn)“大壯”的主要因素。據(jù)《戰(zhàn)國策》載:“楚(莊)王登強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彷徨,其樂忘死。”楚靈王修筑的具有“天下第一臺”之稱的章華臺高聳壯觀,據(jù)說要休息三次才能達到頂部,可見當時楚國在建造高臺樓榭方面的規(guī)模和成就。在各國諸侯競相筑臺的同時,也遭到一些賢臣竭力勸阻,修筑高臺樓榭勞民傷財,僅僅是為了滿足君主的虛榮奢華的生活需求,實非德政之舉。
“大壯”在春秋末期仍一度成為品評建筑的重要標準,而“卑宮室”的建筑思想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chǎn)生的。春秋中后期,勢力強大的諸侯逐漸將東周時期的典章制度廢棄,各自為大,出現(xiàn)了與周禮要求不相容的局面,禮制上僭越的現(xiàn)象極為普遍。如《論語?八佾》記載,孔子聽說魯國大夫季孫氏在家廟的庭中使用了周天子才能使用的六十四人的舞蹈行列,憤然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而推行德政是孔子畢生致力推行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因此孔子以大禹“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來闡釋德政的必要性。客觀地說,中國古代的宮殿在大禹生活的時代尚處于“茅茨土階”的原始階段。目前的考古發(fā)掘證明,夏商兩代的宮殿均為夯土筑基,茅草蓋頂,并未發(fā)現(xiàn)有瓦的遺存,也就是說,大禹時期的宮殿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建筑材料和建筑技術的限制,“卑宮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然。但是孔子的這一說法卻成為千古遺訓,特別是在儒學站統(tǒng)治地位的兩千多年里,歷代良臣勸諫君主不要大興土木或帝王自我標榜而提到“卑宮室”的幾乎不絕于史。因此,古人將“卑宮室”這一建筑思想歸結到了儒家文化中最為提倡的仁、德等道德性的范疇,是與孔子所提倡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等思想相契合的。漢文帝因為營造樓臺需要耗費相當于十戶中等水平人家的資產(chǎn)而放棄修建,《史記?孝文本紀》記載:“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chǎn),吾奉先帝宮室,??中咧?,何以臺為?'”宋人王博著《唐會要》記載,唐太宗建造玉華宮以茅草做屋頂來彰顯儉德,并對侍臣說:“唐堯茅茨不翦,以為儉德,不知堯之時,無瓦為蓋;桀紂之為,若于無瓦之晨,為茅茨者,未為儉德,不翦之言,蓋書史粉飾之耳。朕今構采椽于椒風之日,立茅茨于有瓦之時,將為節(jié)儉,自當不謝古者?!奔词故鞘穼W界爭議頗多的隋煬帝在營造新都洛陽時,也在詔書中說:“今所營構,務從節(jié)儉,無令雕墻峻宇復起于當今,欲使卑宮菲食將貽于后世?!笨梢姡氨皩m室”這一基于道德標準的儒家基本建筑思想的影響之大。
肇始于先秦的“卑宮室”建筑思想并非儒家獨有,墨家、道家乃至諸子百家的學說中均體現(xiàn)了這一主張,并且就態(tài)度而言,墨家較儒家更為鮮明而堅定,這與墨家所主張的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的思想是一致的?!赌?辭過》中明確闡述了古代圣王建造宮室應該遵循的原則:“室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御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墻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僅此則止?!辈⒄J為“圣王作為宮室,便于生,不以為觀樂也”“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為宮室不可不節(jié)”。墨子生活在春秋戰(zhàn)國之交,目睹驕奢淫逸的時政,因此特別注重節(jié)儉。與儒家尊王重禮不同,墨子的“卑宮室”思想是建立在改善君主與民眾關系基礎上的;相同這一思想實際上是維持合理的社會秩序,因此逐漸得到先秦諸子的共同堅守,并延續(xù)至今。在道家的論著中并沒有多少論及宮室營造的內容,但老子著《道德經(jīng)》中“去甚”“去奢”“去泰”的觀點卻十分鮮明,反對統(tǒng)治者過度追求個人享受的態(tài)度也十分明確的。如老子認為,百姓饑餓是由于統(tǒng)治者賦稅太重,百姓輕死是由于統(tǒng)治者奉養(yǎng)奢厚,因此五色、五味、五音、馳騁畋獵與難得之貨都應該舍棄禁絕。因此老子并非反對物質的進步,而是反對物質進步的結果用于少數(shù)統(tǒng)治階級的揮霍,而這種思想無疑與“卑宮室”的思想是一致的。
從根本上看,“卑宮室”實際上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尚儉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雖然不乏被歷代一些帝王作為粉飾德政、鼓吹美德的手段,但其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中仍是一種至高的價值訴求;作為以儒家思想為基本統(tǒng)治思想的歷代帝王,至少在表面上以此約束和抑制自己大興土木、殫竭民力的做法。宏觀來說,中國傳統(tǒng)建筑是以木構架建筑體系為主的,建筑的基本材料具有取材方便、易于加工等特點,在宮室營造上對人力和物力的節(jié)省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中國古代在石建筑方面沒有發(fā)展起來而在木構架建筑中卻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卑宮室”建筑思想的影響或許也是內在的原因之一。
[1]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8.
[2]方擁.中國建筑十五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李純.中國宮殿建筑營造中的美學原則探析[J].船山學刊,2010(04).
[4]仲文華.尚儉——中國傳統(tǒng)建筑之形而上探微[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