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紅
(江蘇省錫山中專專業(yè)學校,江蘇 錫山 214191)
在愉快的節(jié)奏中享受美
——中職音樂欣賞課教學運用律動教學法初探
楊志紅
(江蘇省錫山中專專業(yè)學校,江蘇 錫山 214191)
音樂作為一門發(fā)展學生音樂素養(yǎng)以及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程,為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其在教學模式方面也應予以不斷的創(chuàng)新。至于律動對音樂欣賞教學的意義則在于可促進部分枯燥、抽象的音樂知識與肢體動作的結合,從而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于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的內涵。對此,作為中職音樂教師,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應對音樂的律動給予足夠重視,如此方能確保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中職音樂;欣賞課;律動教學
中職音樂教育的本質目標并非是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音樂家,而是要讓學生在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對此,作為中職音樂教師,應務必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如此方能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會健康、精神、積極向上的人生成長元素,繼而達到啟迪學生思維的目的。
由于中職院校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參差不齊,欣賞音樂的能力也相對比較薄弱。因此,作為中職音樂教師,為促使學生的音樂水平基礎均能得到有效提高,就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音樂欣賞教學。律動教學法由達爾克羅茲提出,律動教學是藉由肢體最自然的律動,表達對音樂形式元素的反應。學生可以模仿老師或做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這不僅能引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能促進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愿望,更重要的是通過律動能加深其對音樂形象的感知和對音樂的理解。
教師在設計音樂課程時,首要便是選擇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作品,這有利于學生緩解來自于外界的壓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無論是選擇古典、民族或流行音樂,主要目的皆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靈感,拓寬其視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深入解讀音樂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蘊,使音樂欣賞課程的教育優(yōu)勢得以發(fā)揮。當教師為學生播放音樂時,應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想象力,引導其聯(lián)系音樂意境,教師可以用語言、圖畫、動作等音響聽覺之外的形式來描繪出音樂所描述的內容,再鼓勵學生通過律動去感知音樂形式元素。如當教師指導學生聆聽《高山流水》一曲時,可在學生欣賞過程中引導其感受樂曲的意境和情景。如邊播放《高山流水》的第一部分,邊朗誦李白的《蜀道難》,引導學生感受高山的層巒疊嶂、崎嶇驚險??梢宰寣W生結合歌曲意境,嘗試勾畫出曲目中描繪的花草樹木、高水流水的具體形象。如此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想象思維的發(fā)展,還能切實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有助于學生深化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音樂形式元素的感知相對較為抽象,當教師引導學生在聽音樂的同時“見”到了音樂的再現(xiàn)內容后,學生可以以教師為模仿對象,通過全身的肌肉運動來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速度、力度、句子結構等。這是學生知覺音樂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律動的過程中在頭腦中留下的音樂形式樣式的表象會越來越清晰,這正是學生理解與解釋音樂的關鍵。
(如當進行《暴風雨》一曲的欣賞教學時,為使學生能準確理解音樂內涵并借由音樂作品感知作者的內心活動,教師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而教師則利用不同樂器去表現(xiàn)曲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觀,如針對此樂章中描述暴風雨來臨時的情境,教師便可利用急促弦樂來表現(xiàn)狂風呼嘯而過時的“簌簌之聲”。而當暴風雨過去后,教師亦可結合鋼琴或銅管樂器來表達暴風雨之后的寧靜與祥和。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穿插播放一些田園牧歌來表達暴風雨過后的光景。總之,為促使學生盡可能去感受并領略音樂的各要素,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去體會音樂作品的意境與情感,然后將與之相關的音樂知識穿插其中,如此方能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掌握該部分的樂理知識,進而切實提升中職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并發(fā)展學生的音樂學科素養(yǎng)。)此段落請針對動作設計重新舉例。
在音樂律動教學中律動的設計質量對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直接影響。在設計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分析作品,明確作品體裁、創(chuàng)作背景等及其結構、節(jié)奏、旋律、音色等音樂形式元素,教師應保證律動動作能夠和音樂形式元素進行有效融合,保證教學工作的準確性。還應將律動和舞蹈區(qū)分,但要保證肢體動作的美感和設計感。在教學中,教師不能設計過多的隊形,如果設計的隊形過多,就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混亂,適當?shù)淖儞Q隊形,能夠使得學生產(chǎn)新鮮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在實際的音樂律動教學過程中,相應的律動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依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時對相應的律動進行調整。
教學方法不應是單一不變的,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層次的感知音樂,除了運用律動教學法之外,還可以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更好地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
總之,中職音樂欣賞課教學,其主要目的應是致力于學生情感的健康發(fā)展。而領略音樂之美則能切實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使學生能免受低俗、庸劣物質的迷惑。因此,作為中職音樂教師,應務必重視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為保證教學的效率與效果而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讓音樂的律動能真正走進學生心中,摳動學生心弦,如此方有利于對學生理想情操的培養(yǎng)?!?/p>
[1]王佳楣.音樂律動教學在中職音樂欣賞課中的探究[J].山海經(jīng):故事,2016,05.
[2]鄭麗娜.撥響體驗之弦激發(fā)審美之情-中職音樂欣賞課體驗式教學的探索和嘗試[J].職業(yè)教育旬刊,2016,14.
[3]湯勝方.試論音樂欣賞課中的體態(tài)律動教學[J].南方職業(yè)教育學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