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杰
(上海音樂學院,上海 200000)
歌劇《蝴蝶夫人》與音樂劇《西貢小姐》的創(chuàng)作理念分析
馬 杰
(上海音樂學院,上海 200000)
歌劇與音樂劇都是一種高度綜合的藝術形式,集音樂、戲劇、舞蹈為一身,雖然表現(xiàn)手法不盡相同,但都屬于“音樂戲劇”的范疇。在20世紀,兩位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圍繞著相似的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作出了兩部優(yōu)秀的戲劇作品,分別是歌劇《蝴蝶夫人》和音樂劇《西貢小姐》,可以說《西貢小姐》是《蝴蝶夫人》的現(xiàn)代版、通俗版。本文對這兩部戲劇作品的劇本、故事、主要人物性格、部分唱段等進行了剖析,以便對于兩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理念有更清晰的認識。
蝴蝶夫人;西貢小姐;創(chuàng)作理念
歌劇,最早產生于17世紀的意大利,它綜合了諸多藝術要素,而其中音樂和戲劇這兩大要素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德國偉大的歌劇大師瓦格納曾講過“樂劇”的概念,即歌劇是由音樂展開的戲劇。音樂劇最早也是從歐洲歌劇(輕歌劇和音樂喜?。┲形×舜罅康乃囆g養(yǎng)分,關于它的起源也眾說紛紜,從19世紀開始,在美國音樂劇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與輕歌劇、音樂喜劇、狂想劇并存的狀態(tài),可以說,歌劇與音樂劇有著割不斷的聯(lián)系。
賈科莫·普契尼和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分別創(chuàng)作了《蝴蝶夫人》和《西貢小姐》。普契尼畢生寫了十二部歌劇,他的作品大多以現(xiàn)實題材及神話題材為主。他善于描寫小人物的大悲哀,刻畫人物內在心理,特別是著力于女主人公的心理悲劇刻畫。勛伯格則是一位成功的作曲家和唱片制作人。他的作品多數(shù)涉及宗教、政治或歷史等大題材。如果說普契尼的創(chuàng)作激情來源于巧巧桑的純情,勛伯格的創(chuàng)作沖動則來自于對社會的責任感。從批判角度來說,《西貢小姐》更加具有批判性和政治色彩。
(一)創(chuàng)作背景
《蝴蝶夫人》的原型源自1898年約翰·朗(JohnLong,1861-1927)的短篇小說《蝴蝶夫人》。1900年,賈科莫·普契尼觀看了舞臺劇《蝴蝶夫人》后,即被巧巧桑的純情所感動,帶病完成了《蝴蝶夫人》的創(chuàng)作和排演。
《西貢小姐》是在1985 年秋天,一張新聞照片,照片里失聲痛哭的女兒與默默無言的母親離別情景構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畫面。使勛伯格大為震驚,《蝴蝶夫人》這部歌劇也給他帶來了靈感,帶著對社會的責任感,“兩人決定創(chuàng)作一部音樂劇來反映兩種不同文化的沖擊和戰(zhàn)爭的不幸?!辈⑴c音樂劇制作人麥金托什合作,創(chuàng)作了《西貢小姐》這部現(xiàn)代音樂劇版的《蝴蛛夫人》,成為西方“四大經(jīng)典音樂劇”之一。
(二)故事梗概
《蝴蝶夫人》與《西貢小姐》這兩部戲劇作品,盡管相隔幾十年,但在劇情設計、人物塑造、情節(jié)安排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部作品在時間、地點、人物上都有了很大的區(qū)別。
歌劇《蝴蝶夫人》講述的是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在長崎與日本藝伎巧巧桑相愛,結婚。巧巧桑帶著孩子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丈夫另娶她人最終女主角選擇刎頸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西貢小姐》的故事情節(jié)與《蝴蝶夫人》有異曲同工之妙。時間是發(fā)生在越戰(zhàn)結束前夕,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員克里斯在酒吧遇到了越南少女金,兩人相愛但未能一起離開,三年過去,克里斯與妻子艾倫一齊到曼谷尋找金母子,金卻打定主意用犧牲自己來迫使克里斯帶走孩子,最后舉槍自殺。
從這兩部作品來看,愛情故事的架構大同小異,保留了相似的基本故事框架:男女主人公在戰(zhàn)爭期間相遇,相戀,墜入愛河,舉辦了結婚儀式,男主人都是美國士兵,回國后,女主人公帶著他們的孩子艱難生活,一心盼望著男主人能夠回來,家人團聚,三年后,男主人帶著美國妻子出現(xiàn)在了女主人公的面前,女主人公悲痛欲絕,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男主人公抱著女主人公的尸體傷心痛哭。劇中的女主人公都抱著愛情至上的幻想,只是在《西貢小姐》中有一條故事的暗線,就是美國夢的思想,女主人公以及孩子以及工程師都夢想移民美國的后殖民主義思想。
(三)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人物在戲劇中的作用無可替代,角色塑造的好壞直接影響作品的成敗,作品中都包含大人物小人物、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對于作品來說缺一不可,人物性格的反差越大,作品的矛盾沖突越明顯,就越具有可看性。在這兩部劇中,從主要角色的數(shù)量上、性格上都有著相似性,有癡情的女主人公,薄情的男主人公、幽默的男女主人公牽線人,反對男女主人公婚姻的家人等等。在《蝴蝶夫人》中,共有8個主要的角色,其中包括蝴蝶夫人巧巧桑、美國海軍平克爾頓、媒人五郎、美國領事夏普萊斯、蝴蝶夫人的叔叔(日本僧人)、蝴蝶夫人女仆鈴木、蝴蝶夫人的孩子、富有的山鳥公爵、平克爾頓的美國妻子凱特。在《西貢小姐》中,有7個主要角色,其中包括女主人公kim,美國士兵chris、工程師engineer、美國士兵john、夜總會小姐gigi、kim的表兄Thuy、Chris的美國妻子Ellen、Kim的孩子Tan.。
巧巧桑和金是兩部作品中塑造的最相近的角色。她們無怨無悔地愛上了薄情的西方士兵,甘愿獻出一切,包括生命和尊嚴。
平克爾頓和Chris都是美國士兵,跟隨著部隊來到東方,他們自身有對種族的歧視,把東方人看成自己的玩物,他們身上都有很深的殖民主義思想,他們深知自己不可能跟其他種族的人永遠在一起,只是單單扮演著浪漫瀟灑的獵人和收藏家角色,薄情寡義。
在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歌劇與音樂劇雖然都是唱歌、舞蹈、表演兼有,但又有所不同,在歌劇中,通常用音樂來推進劇情發(fā)展,表現(xiàn)戲劇沖突、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而音樂劇則不同,除了運用音樂之外,還通過對話、舞蹈來表現(xiàn)戲劇沖突,推進情節(jié)的發(fā)展。歌劇多以歌唱為主,運用演唱的方法也就是意大利的“美聲唱法”,劇中的演員要有較高的聲樂藝術水平,要求歌唱者要有高超的聲樂技巧和一定的戲劇表現(xiàn)能力。
在《蝴蝶夫人》中,共有20多段唱段,其中巧巧桑被定位為抒情女高音,因為這個女主角的性格是善良柔弱的,抒情女高音的聲音比較適合,如果沒有高超的聲樂技巧是無法完成的。特別是《晴朗的一天》(Un bel di vedremo),這也是全劇中流傳最廣知曉度最高的一段經(jīng)典之作,它對女高音在技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舞蹈在歌劇中很少運用,即使運用,大多也是華樂茲等類型的交際舞或是符合劇情的民間小舞,僅作穿插性而存在,對劇情的烘托起輔助作用。
在《西貢小姐》中共有28個主要唱段,kim的獨唱只有兩段,《I would give my life for you 》、《the scared bird》。對于音樂劇來說,聲音觀念是根據(jù)角色來進行塑造的,可以根據(jù)人物性格、劇情發(fā)展而發(fā)生變化,聲音的音色不一定是一成不變的,重要的是唱出人物最真實的情感。舞蹈在音樂劇中起到烘托場面、推動故事發(fā)展的作用。如《西貢小姐》這部音樂劇中,在《龍的早晨》合唱中,演員們戴著龍的面罩,上身赤裸、頸帶花環(huán),瘋狂起舞,使人們感受到了西貢的不同風情,在工程師演唱的《美國夢》中,熱烈的爵士舞步也令人感到目不暇接。
總之,《蝴蝶夫人》和《西貢小姐》可以說是一個故事的兩種不同版本,都有著不同的時代意義,這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一直被大家所接受和喜愛。時至今日,很多優(yōu)秀的劇目仍在上演,而且在不同的國家由不同的歌唱家演繹。相信這兩種藝術形式會越走遠。
[1]傅顯舟.音樂劇《西貢小姐》創(chuàng)作評介[J].戲劇,1999.
[2]賀錫德.“音樂劇四大名劇”之一——被譽為“當代蝴蝶夫人”的《西貢小姐》(上、中、下)[J].音響技術,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