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燕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大學音樂教育的思考
柯云燕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過程中,音樂教育的價值十分重大、無可替代。在學校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方面,大學音樂課程意義重大。普通高校音樂教育課程的改革和發(fā)展需要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提高音樂教育課程的質量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提升音樂審美能力和整體文化素養(yǎng)。
音樂課;教學現(xiàn)狀;高等學校
有著美育、智育、德育等育人功能的音樂教育,在人整體素質的提升和構建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曲動人,以情感人的音樂教育,可以引起聽者的共鳴,通過美的音響、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美化聽者心靈。音樂的巨大感染力,是其他學科無法相比的。
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其中管情緒、審美、音樂等的右半球,稱為“音樂腦”。開發(fā)右腦的重要途徑是學習音樂,這樣可以調動大腦,使人的智力得到進一步開發(fā)。優(yōu)秀的中外名曲可以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等迅速提高,學生不僅可以見識音樂文化的豐富多彩,而且還能拓展藝術知識才能。而合唱、合奏還可以造就齊心協(xié)力、富有集體精神的學生個體,集體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統(tǒng)一的意志和共同的情趣的集體觀念,而這種精神的凝聚對國家的發(fā)展意義重大。
受到師資隊伍和教學條件的制約,大學在開設音樂教育課程的時候,一般只是開設比較單一的鑒賞類課程,一般以西方音樂為主,容易忽略民族音樂等多元化的音樂文化,大多數(shù)課程設置存在不合理的現(xiàn)象。
部分高校公共藝術課的學科性、知識性和系統(tǒng)性不完善,對音樂課程考核的基本內(nèi)容和學科基礎知識存在缺失現(xiàn)象。現(xiàn)有音樂教育課程大多以教師講授為主,灌輸和傳授書本知識和技能,大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很少參與,即使學生參與進來,課堂上所受局限性較大。在公共課堂上,授課教師容易受職業(yè)習慣影響,將音樂的知識性、技巧性思維帶到課堂上,教師的傳授與學生的接受存在巨大落差。
現(xiàn)有種類繁多的公共音樂教育課程教材,缺乏統(tǒng)一標準,受專業(yè)教育影響較多,教材專業(yè)性過強。教學過程中,過于精深的音樂教育教材知識,專業(yè)門類過細,趣味性不足。
大多數(shù)學校沒有專職音樂教師,專職教師數(shù)量能夠達到合理師生比例要求的更是鳳毛麟角。雖然部分綜合類大學擁有專業(yè)的音樂院系,但音樂專職教師十分匱乏,一些兼職音樂公共課的專業(yè)教師水平有限,不能對非音樂類學生進行卓有成效的公共藝術教育。
決定大學音樂藝術教育課程開展成敗的關鍵是學校領導的態(tài)度,如果學校領導重視音樂藝術教育,學校能夠投入一定的經(jīng)費在音樂藝術教育上,配備專門的教室和教學設備,那么音樂藝術教育自然會很好開展。學校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出發(fā),引導他們成立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而不僅僅是從聽聽音樂上鼓勵學生,更要唱出來跳起來,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動,積極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環(huán)境。
學校應遵循音樂學科的科學性和規(guī)律性,建立在滿足學生對藝術求知的需求上開展音樂藝術教育課程。開設公共音樂課應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為核心,強調音樂的審美與實踐體驗,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與中學音樂課程設置的銜接,并配置必要的音樂教學活動場所和音樂器材。
公共音樂課得到有力保障的主要支點就是充足的專職教師,學校應該引進更多的音樂教師,通過公開招考和聘用等途徑,擴大音樂教師隊伍,并使之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將學校的公共藝術部門獨立劃分,使之具有院系級別,并激勵專職教師積極上進,強化現(xiàn)有的師資的培訓、進修和深造,多組織教師出去觀摩交流,提升音樂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
音樂教師上好音樂教育課程的基礎是優(yōu)質的音樂教材,優(yōu)秀的音樂教材也是音樂教育向外拓展的重要依據(jù)。學校在充分了解教育對象的知識結構、受教育水平的情況下,應支持音樂教師選擇或編撰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既有理論闡述又有實踐指導的系列教材,以支持音樂教育教學的發(fā)展。
學校、教師要借鑒國外優(yōu)秀教學法,如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等等,廣泛研究國際上影響較大的音樂教育理論,利用各種精心編排的音樂游戲,促使學生在“動”中學習,在“玩”中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改善課堂氣氛。
在音樂藝術教育課程教學活動中,要廣泛應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知識形象化,調動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播放音像資料,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讓學生獲得美好的藝術享受。教師把樂譜在課件上展現(xiàn),并配以圖片和音樂,讓聲、形緊密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這樣既豐富了課堂,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降低了教師的勞動強度。
教師要想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首先要進行公共音樂課教學的改革,應把教學設計者、組織者、激勵者等多重角色在音樂教師身上集中體現(xiàn),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同時,也要“關注細節(jié)”[1]。比如講到傳統(tǒng)民歌勞動號子時,在音樂課上,不僅播放勞動號子的音頻,也可以采納教師親自唱的形式,甚至可以教唱幾句,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學生會把這個知識點記得更牢固。
培養(yǎng)大學生藝術欣賞和審美能力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提高學生文化品位,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意識是音樂藝術教育課程的重要作用。大學音樂藝術教育課應使學生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情得到激發(fā),使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得到培養(yǎng),促使學生們真正靜下心來感知和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精神愉悅。
[1]左言寶.大愛與忘我乃教育之本——《平民音樂教育家費承鏗釋傳》讀后[J].當代音樂,2016(10).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