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是比較多見的一類精神疾病,患者在思維情感方面有很多的障礙,病情反復,長期發(fā)展可能會演變成自殺,對社會的危害性比較大,該疾病需要及時的接受護理。人文關懷可以對患者的心理生理都給予滿足[1]。此次就人文關懷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使用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有以下報道。
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對1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均有60例。觀察組有35例男性和25例女性,平均(34.5±6.5)歲;對照組有33例男性和27例女性,平均(33.5±4.5)歲。患者診斷后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2],兩組一般性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使用人文護理,具體如下。
1.2.1 提供人性化的就醫(yī)環(huán)境 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讓患者獲得規(guī)范、有序的治療,促進患者的康復,增強患者的治療依賴性,提升治療安全感[3]。
1.2.2 規(guī)范人文護理流程 提供導醫(yī)服務,就診指南,叮囑注意事項,對就診流程進行簡化,配置合理的服務人數(shù),縮短患者等候時間,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
1.2.3 尊重患者隱私 患者可能會受到社會歧視,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尊嚴給予尊重,對患者的隱私給予保護,維護患者的人格尊嚴。
1.2.4 生活護理 日常護理中護理人員親切的接待患者,主動幫助患者收拾床褥,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在患者病情受控后,協(xié)助患者參與一些文娛活動,和患者主動交流,不要涉及敏感話題,鼓勵患者,提升患者治療信心[4]。
1.2.5 出院后的護理 患者出院后仍需要繼續(xù)接受藥物治療,醫(yī)院可以延伸護理范圍,提供家庭康復護理,定期隨訪,了解治療前情況,對遇見的問題積極的給予解答,做好社區(qū)宣傳工作[5]。
(1)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包括焦慮憂郁、缺乏活力、思維障礙、激活性、敵對猜疑等因子;(2)生活質量(SF-36),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精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等方面。
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焦慮評分為(6.45±1.4)分,對照組為(15.13±3.5)分,觀察組思維障礙為(5.58±1.3)分,對照組為(14.13±3.6)分。敵對猜疑為(5.89±1.4)分,對照組為(11.05±2.2)分。觀察組的焦慮、思維障礙、敵對猜疑等評分比對照組優(yōu)秀,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軀體功能為(76.47±10.40)分,對照組為(61.34±9.2)分,角色功能為(61.75±9.8)分,對照組為(52.36±9.10)分。精神健康為(68.70±11.30)分,對照組為(54.60±12.5)分,觀察組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精神健康評分要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還關注患者心理痛苦的緩解,努力提升患者的素質,增強患者社會適應性[6]。這對于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開展有效護理需要根據(jù)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狀態(tài)等來進行針對性的人文關懷護理。
醫(yī)患溝通中進行人文關懷護理能夠給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提升患者的滿意度,讓患者積極主動的接受護理服務,提升患者的社會適應性[7-9]。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的焦慮、思維障礙、敵對猜疑等評分比對照組優(yōu)秀,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精神健康評分要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現(xiàn)代醫(yī)學文明和現(xiàn)代化醫(yī)院的重要標志之一為人文關懷護理服務。在未來的護理服務發(fā)展中將會越來越重視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綜合考慮患者的心理、社會、精神文化和生理等各個方面的因素,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精神患者屬于特殊的患者群體,與其他類型的患者相比,需要更多的耐心、關懷和關愛,更需要體貼、溫暖和愛。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中,給予患者人文關懷護理服務,為其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可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精神癥狀。
綜上所述,現(xiàn)代醫(yī)療水平提升后,人們的健康意識也比較高,醫(yī)院的護理中,特別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對人文護理要求越來越高,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及其家屬的人文需求給予了解和滿足,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人文關懷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改善。
[1]童小均. 人性化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2): 1665-1666.
[2]王雪娣. 人文關懷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3,19(5): 444-446.
[3]韋小玉,李曉芳,張麗娜. 認知性心理護理在精神分裂癥后抑郁護理中的應用 [J]. 中國傷殘醫(yī)學,2012,20(2): 82-84.
[4]張春霞. 人文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 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24(15): 1907-1909.
[5]楊慧強. 人文關懷護理在醫(yī)患溝通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25(3): 719-720.
[6]陳維香. 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的護理效果研究[J]. 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6(5): 385-386.
[7]魏月玲,李遵清. 精神科開放病房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管理的效果研究 [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3): 323-327.
[8]蘇勉,王彩琴,卓劍芳,等. 人文關懷及技能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作用[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15): 2169-2172.
[9]李楠.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開放性護理管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8):225-227.